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温湿流量鼻导管吸氧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以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进行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的面罩吸氧,观察组16例采用加温湿流量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h、24h舒适度评分、咳痰难度评分以及痰液的粘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h、24h后舒适度、咳痰难度、痰液粘稠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食管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加温湿流量吸氧+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04-2022.07期间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使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20例(予以加温湿流量吸氧+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试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更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更高。结论 加温湿流量吸氧+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肺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 重症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经鼻流量加温湿快速给氧装置(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 THRIVE)是一种无创且耐受性良好的呼吸支持装置,可以为患者提供最高达70 L/min加温湿化的氧流量。现有研究表明,THRIVE在不同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通气效率,减少再插管率;在麻醉领域中,可以提高预充氧合水平,延长患者的安全窒息时间;对患者术后康复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THRIVE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 标签: 吸氧 高流量氧疗 湿化疗法 高流量加温加湿快速给氧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加温湿流量吸氧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28例接受加温湿流量吸氧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健康状态评分较参照组更低,血气分析指标较参照组更好,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加温湿流量吸氧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健康状态,并改善患者的机体血氧状态,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 集束化护理 健康状态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吸氧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中辅助通气方法之一,传统多采用低流量湿化鼻导管吸氧治疗,但是其不能准确调节氧气浓度,对于患者的通气功能作用较弱,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湿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具有应用广泛,患者耐受性良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对鼻部的损伤及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容易染菌,加速疾病的发展,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并且防止感染发生。

  • 标签: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成人患者 应用 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湿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普通气泡氧气湿化装置供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流量湿化氧疗设备供氧。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1,P=0.026)。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2,P=0.015)。结论流量湿吸氧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痰液黏稠度,提高脱机成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高流量湿化吸氧 痰液黏稠度 机械通气脱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早期行加温湿流量氧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进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前者采用的是面罩吸氧治疗,后者则是行加温湿流量氧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效果分析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差异性(P<0.05)。结论:加温湿流量氧疗措施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中起到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症状,将其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婴幼儿 呼吸衰竭 加温加湿高流量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温湿经鼻流量氧疗(HFNC)对心脏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4月2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BSCO、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中公开发表的有关HFNC对心脏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疗效的RCT或队列研究,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RCT 12篇,队列研究2篇,共2 1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NC与常规氧疗或无创正压通气比较,可以降低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气管插管率(MD=0.33,95%CI:0.15~0.72,P=0.005)、呼吸频率(MD=-3.20,95%CI:-5.26~-1.13,P=0.002)、心率(MD=-9.44,95%CI:-18.44~-0.45,P=0.04);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MD=29.21,95%CI:8.63~49.79,P=0.005);患者的ICU停留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7.92,95%CI:-17.23~1.40,P=0.10)。结论HFNC在降低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气管插管率和提高患者氧合指数方面优于常规氧疗以及无创正压通气。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低氧血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ICU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所收治病患142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71例病患。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气道湿化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的评分、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鼻导管加温湿化流量吸氧治疗的ICU病患,实施护理干预路径,能改善病患气道湿化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提升护理干预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鼻导管 高流量 加温湿化 吸氧 ICU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9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标准氧疗的对照组及采取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的观察组各45例,均接受重症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标准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量湿吸氧联合胸壁震荡对AECOPD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氧疗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流量湿吸氧联合胸壁震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使用流量湿吸氧联合胸壁震荡对AECOPD患者排痰,可有效提高排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AECOPD 高流量湿化吸氧 胸壁震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ICU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在实施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1小时后为(20.55±1.14)次/min、治疗8小时后为(22.65±2.28)次/min,治疗24小时后为(22.69±1.57)次/min。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化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2.23±0.16)分、(1.66±0.27)分和(1.18±0.19)分。结论采用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ICU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 ICU 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4 例,在实施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 1 小时后为( 20.55±1.14 )次 /min 、治疗 8 小时后为( 22.65±2.28 )次 /min ,治疗 24 小时后为( 22.69±1.57 )次 /min 。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化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 2.23±0.16 )分、( 1.66±0.27 )分和( 1.18±0.19 )分。 结论:采用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患者施以经鼻导管流量+温湿化吸氧疗法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4~2022.4就诊于我院的ICU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经鼻导管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疗法,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优质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对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气道湿化评分均明显较好(P

  • 标签: ICU患者 经鼻导管高流量 温湿化吸氧疗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衰患者应用流量吸氧仪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衰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高流量吸氧仪。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联合流量吸氧仪对于心衰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衰患者 高流量吸氧仪 效果
  • 简介:摘要辅助呼吸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辅助呼吸治疗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无创及有创通气等。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呼吸支持方式,最早在儿科的应用是在早产儿中替代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但近年来除了在早产儿及新生儿中应用,HFNC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及普通儿科病房中。现对目前HFNC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急性呼吸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临床持续流量吸氧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实施综合护理的I型呼吸衰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通过建立“患者分级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心理干预、亲情式服务、舒适度护理实施综合护理,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的I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护理难易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经鼻流量吸氧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提升整体舒适度。

  • 标签: 临床持续 高流量吸氧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加温湿化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我科2021年4月-2022年8月喘息性疾病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分别接受常规鼻导管吸氧加温湿化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供氧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三凹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喘息性疾病 供氧时间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