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加深对SARS病原学的了解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加速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建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给该病一个更精确的定义。可以说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但是SARS研究的瓶颈问题,其应用更是贯穿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有4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食蟹猴、绒猴、非洲绿猴)和6种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豚鼠、田鼠、仓鼠、转基因鼠),以及雪貂、家猫等可以作为SARS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并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文就已报道的各类SA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动物模型和SARS患者的比对,提出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要点。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动物模型 病理 冠状病毒
  • 简介:今年春季,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在全世界肆虐。流感病毒最早是1930年发生在猪身上.渐渐地.经过几十年演变.人们已识别了几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并且以下这些动物都是携带流感病毒动物

  • 标签: 流感病毒 动物 全世界
  • 简介:摘要:人肠道病毒多感染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疾病,个别患儿病情加重时会发生死亡。人肠道病毒在世界范围曾多次感染爆发流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除脊髓灰质炎疫苗、新型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新型肠道病毒71型感染外,尚无特效药用于预防与治疗其他型别人肠道病毒感染,而缺乏具典型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本文就人肠道病毒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人肠道病毒 感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圳市啮齿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用笼日法布点捕鼠,收集鼠肺标本后研磨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部分M片段G2区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捕获200只鼠类动物,包含褐家鼠189只、黄胸鼠9只和小家鼠2只。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1.0%(42/200),均为汉城病毒,其中宝安区鼠肺检出率最高,达45.7%(χ2=25.60,P<0.05)。从阳性鼠肺标本中分别扩增出25条汉坦病毒M片段G2区和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3%~100.0%和97.6%~100.0%,与来自广州市的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次研究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S基因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中存在1个位点突变,为BA-111第973位由丙氨酸(Ala)变为苏氨酸(Thr)。结论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与深圳市历年以及周边省市汉坦病毒代表病毒毒株相比变异不大。

  • 标签: 汉坦病毒 汉城病毒 基因分型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高危病毒的出现,使用野生型病毒株进行研究的传统方法显示出局限性,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体外构建假病毒具有安全稳定、宿主嗜性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和抗体检测、抗原表位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等领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研究手段。为了进一步评价疫苗、抗体、抗病毒药物的体内保护效果,建立便捷可靠的假病毒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对假病毒的应用、假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做一综述,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假病毒 包装系统 模型,动物
  • 作者: 吕洋 燕朱轩 李静 吴伟强 岳红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眼科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眼科中心,兰州 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普外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CoV)疫情。一直以来,关于CoV眼部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前期研究表明,在猫和鼠的动物模型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如结膜炎、角膜炎、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多种眼部感染。文章重点综述了人和动物冠状病毒引起的相关眼部感染,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冠状病毒感染对眼部的影响奠定重要的基础。

  • 标签: 冠状病毒 眼部感染 猫科动物和小鼠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I)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I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间隙变小、

  • 标签: 面神经炎 动物模型 单纯疱疹病毒性 Balb/c小鼠 面神经麻痹 双侧面神经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感染HBV的慢性患者可引起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肝功丧失等病症。开发有效的抗HBV药物,对于其感染的治疗非常关键。HBV具有非常窄的宿主范围,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评价用动物模型至关重要,常用的模型动物有鸭、土拔鼠、黑猩猩及近年研究的转基因小鼠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抗乙肝病毒药物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含有西尼罗病毒(WNV)prM和E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irus-1ikepartcles,VLPs),为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筛选典型西尼罗病毒株,构建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西尼罗病毒prM-E蛋白,利用透射电镜、免疫印迹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0FA)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转染细胞上清纯化物中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病毒样颗粒蛋白能够与抗西尼罗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间接ELISA证实,重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西尼罗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西尼罗病毒感染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西尼罗病毒 293T细胞 prM—E蛋白 病毒样颗粒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简介:摘 要: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动物疫病监测是根据畜禽具体的疫病发病特征来监测可能潜在的疫病,从而很快地采取对应措施来避免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避免对饲养管理人员带有的健康风险。目前用干扰素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干扰素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对应用干扰素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对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干扰素 治疗 动物 病毒性疾病 分析
  • 简介:亲亲我的动物小伙伴,它们会给我甜蜜的回报。它们可爱的模样让我打从心底喜爱,亲昵的叫声让我感受友爱,滑稽的动作为我解闷、逗乐……就连那吓人的蜘蛛、老虎,讨厌的蚊子、蟑螂说不定也能给我带来不平常的乐趣。啊!我爱这些鲜活的生灵!所以我要用笔记下和它们接触的难忘时刻——

  • 标签: 动物 名片 朋友 乐趣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过去30年人们对HBV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已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但仍有大量关于HBV生命周期和病毒发病机制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缺乏HBV感染背景下可广泛使用的模式动物模型,所以制约了HBV研究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全面梳理了现有HBV小鼠模型在病毒学特征和致病性方面的不同侧重点。以HBV关键病毒学行为如病毒复制、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形成和持续性感染为关键词,建立不同处理手段与模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便于选择正确模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并基于此筛查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病毒复制 小鼠模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感染模型
  • 简介:目的对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动物局部安全性评价.方法家兔肌肉刺激试验:家兔后肢股四头肌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d,末次给药后48h和第25天对注射部位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后肢隔日im0.5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连续注射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iv给予1.0mL的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后肢im0.2mL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给药1次后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出现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肌间质细胞增生,条索状化脓灶,停药25d后,上述病变消失.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豚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25min内恢复正常,过敏反应评价为弱阳性到阳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结论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安全性良好,不影响其临床使用.

  • 标签: 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 肌肉刺激 过敏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糖基化对蛋白质起到修饰作用,可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野生动物感染病毒后,病毒利用动物宿主体内的合成系统完成病毒蛋白的糖基化过程,对动物宿主进行入侵感染和病毒复制。本文综述了病毒在感染复制时的糖基化过程所起到的作用及意义,也介绍了通过糖基化过程如何抑制病毒感染的一些思考。

  • 标签: 糖基化 病毒 感染复制
  • 简介:摘要:病毒传染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疫苗是控制传染的重要手段。改进病毒规模化生产效率,优化疫苗生产工艺是病毒疫苗研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动物细胞制备病毒疫苗的操作方式逐渐从转瓶培养向生物反应器培养转变。生物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的常见方法有悬浮培养、微载体培养、片状载体培养等。生物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有很多优势,可扩大病毒产量,降低成本,易于获取稳定性强、免疫原性高的病毒,有助于机械化控制。生物反应器有潮汐式生物反应器、一次性摇动式生物反应器、一次性填充床生物反应器、微小型生物反应器、新型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不同的反应器有不同的特点。对生物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技术在病毒疫苗生产应用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促进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培养动物细胞 病毒疫苗 生产应用
  • 简介:摘 要:在中国多城市几次发生野生动物携带病毒传播到人,并危及生命的案例,通过和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 SARS 的较量,显现出人类、野生动物及大自然之间的 矛盾 。笔者依据 2019 年我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爆发,列举多种野生动物传播烈性病毒到人致死。提出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 SARS 在中国科学界和社会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当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不科学管理方式进行剖析,如五部委多头介入林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如野生动物保护欠缺科学管理手段、如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制度亟待革新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以及发生重大疫情下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和策略。

  • 标签: 林业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野生动物 病毒 宿主 林草局 陆生野生动物 水生野生动物 传染病 两栖动物 刑事案件
  • 简介:脑缺血的基因治疗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系到最终治疗的成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adeno-associatedvirus,rAAV)载体作为目前安全性最好的病毒载体系统,在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rm,CNS)中已进行了有效转导。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日趋深入,rAAV在脑缺血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倍受瞩目。现就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动物模型 脑缺血 病毒载体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