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是一部非常重要和珍贵的医书,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后于民国初年被王圆篆卖给河北威县的张倔(wò)南先生,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被毁,据《敦煌古医籍考释》等介绍,现流传者为张倔南之嫡孙张大昌的弟子抄本(甲本)及张大昌追忆本(乙本)。今结合诸家之见,首先对其被毁及今抄本、撰著年代、抄写年代、内容与治病范围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为了便于临床使用,对该书中的55首医方分别按照方名、组成、原文证候、病机、方解等作了简明的

  • 标签: 敦煌医学卷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概况 医方释要
  • 简介:摘要对胡家草场出土西汉木牍医方中个别文字进行释读,对其中字词进行注释与翻译。研究发现该方用雄喜鹊屎治疗痫病,尚属首例;采取灸法与药物协同治疗痫病,为目前所见之最早记载;将药物涂抹于母亲乳头令患儿吮吸,以此为哺乳期患儿给药,至今仍在沿用,此木牍的记载最早。

  • 标签: 胡家草场 西汉 木牍 医方 痫病
  • 简介:刘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9.5万字,249页。该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在廖名春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的精心之作,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高校社科文库》。

  • 标签: 光明日报出版社 校释 帛书 博士后流动站 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
  • 简介:“乐教”概念是以历史相当悠久的“以乐为教”传统为基础的,是以由对这一传统的表彰、阐发而形成的“乐教”观念为前提而形成的。儒家论乐以“乐教”问题为中心,以“先王乐教”的历史传统、礼乐文化、礼乐关系之演变为背景,明雅俗之辨而崇“雅乐之教”,通过乐的审美愉悦和感动人心的艺术功能,以情感陶冶为核心,达到成就德性、塑造人格、谐和社会、移风易俗等平治天下的目的,追求“美善相乐”即审美与德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 标签: 乐教 雅乐之教 以乐成德 中和 礼乐
  • 简介:我很少给人写序,迄今为止,只给吕绍纲先生写过一篇。我上过吕先生的《周易》课,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嘱我写序,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写得实在艰难。现在,刘彬副教授又要我写序,我本想一推了之,但实在说不出口。一是因为刘彬副教授在清华跟我做过二年的博士后,其工作的结晶就是此书——《帛书()篇校》,许多问题我在课堂上、在课后都跟他有过交流、有过讨论。向读者推荐、介绍此书,我确实比别人更有发言权。

  • 标签: 校释 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 哲学精神
  • 简介:张迁乃东汉后期灵帝时人,他先作了郡吏,后在今山东省东阿镇(当时的谷城县治所)作谷城县长,因政绩卓著,后迁升为今河南的汤阴县令,谷城县人为了纪念他在那里当八年县长的好处,和张有情谊故友们出钱为他立了一通碑,因立啤是在张迁升任汤阴县令之后,所以,碑文不仅写了他在谷城的功绩,而诚心祝愿张迁也能在汤阴有德,永垂千禄。

  • 标签: 县令 碑文 纪念 功绩 东汉后期 政绩
  • 简介:在帛书《》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 标签: 帛书 《易传》 《要》
  • 简介:缪启愉《齐民术校》(第2版)是迄今为止对《齐民术》校勘、注释最为精审的版本,然校书如扫落叶,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本文对《齐民术校》中“寒热”“虚粪也”等四条校勘、注释进行了辨析、考证,以期对《齐民术》的文本研究更为准确。

  • 标签: 《齐民要术》 寒热 虚粪也 不用 载聚
  • 简介:管理人员是企业员工中的精英,企业要把他们当作宝贵资源加以呵护,特别是要对其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加以激励和保护,不要挫伤。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给管理干部在精神上减压,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面对繁忙紧张的工作,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

  • 标签: 管理干部 释压 企业员工 管理人员 工作效率 挫伤
  • 简介:本文从贞天地、立人极、通天人三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圣人观。三者既是对圣人的内在规定,也是一种客观叙述;既是圣人成就自身的工夫,也是其所达至的境界;既是“本体上说工夫”,也是“工夫上说本体”。“贞天地”可分为“择阴阳之粹精”和“肖阴阳之德”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贞守天地之正理、贞固天地之正气,其途径是效法天地的易简之道。立人极体现在圣人的德性才能和法象治器、制礼作乐等作为中。二者体现了“本天论人”和“以人合天”的思维方式和诠释向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天人”。在阐释中,王夫之综合了先儒关于“圣”的“通天”、“德性”、“才能”、“纯于天理”、“境界”等方面的涵义,突出了圣人养民佑民和治理社会的“作为”,是对明代中晚期重内圣、轻外王思潮的一种理论补正。

  • 标签: 圣人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简介:《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基础上制订的,但对《暂拟系统》作了较大的修改。这就给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个提要的新课题。宋仲鑫同志的《新订中学教学语法》①(以下简称《》),就是以阐释《提要》的基本内容为宗旨的学习和教学参考用书。这本书写得及时,也写得很好。

  • 标签: 教学语法 中小学语文 参考用书 宋玉柱 多分法 汉语教学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流通的钱币,早在汉朝就形成了钱--陌--贯三级货币单位制。钱是基本单位,钱一枚又称文;陌是中间单位,百钱为陌,陌又有通用字百、佰伯;贯是最高单位,十陌为贯,贯又有同义词千和缗:计数为千,穿成串叫贯,借穿钱的绳索之名来指称这外单位叫缗,千又有通用字仟。贯是大串,主要用于贮存;陌是小串,主要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的贯,每陌两端打结,分隔成十段。这个三级货币单位制沿用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 标签: 短陌 单位名词 货币单位 数词 量词 通用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据大冶县博物馆《郑王城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载:“郑王故城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铜质类”有“戈两件,一件直内上刻有‘■’二字。按这两字关糸到古云梦的地望,郑东南与古云梦的关系,■及《尚书·禹贡》记载的真实性问题现在根据这两字的释义,来加以说明。这两字上一字从■(阜)从土,下一字■从土,可初两字为地名。这

  • 标签: 释义 声符 调查简报 文化遗物 真实性问题 博物馆
  • 简介:《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 标签: 中国文物报 铜鬲 宣曲 蔡侯 汉印文字征 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