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合并胆管内浸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9年2月采用EP联合胆管内RFA治疗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伴胆管内浸润的12例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内镜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分析复发率。结果内镜超声检查测量病变中位大小为18.5 mm×15.5 mm,胆管内侵犯长度为(14.1±5.8)mm。12例患者均成功行ER+RFA,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示腺癌5例,腺瘤伴高级上皮内瘤变6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术后随访(28.5±10.4)个月,接受(4.1±1.6)次ERCP和胆管内活检,分别有2例患者在14个月和20个月时复发(均为腺癌)。结论EP联合胆管内RFA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伴胆管内浸润是安全有效的,但考虑到复发的风险,术后需要严密随访观察。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胆管内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中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样本为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下切除的80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中协助医师开展手术、术后做好感染预防等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护理后患者心理压力低于护理前。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治疗患者压力较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手术效果。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腺瘤 内镜下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23例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评估病灶长径(1.90±0.83)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3例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出血5例(21.7%),高淀粉酶血症3例(13.0%),轻度急性胰腺炎6例(26.1%),胰管支架移位1例(4.3%),经内科治疗或内镜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穿孔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病灶整块切除率82.6%(19/23),完全切除率78.3%(18/23)。术前内镜超声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的19例病灶,术后病理均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疑似累及黏膜下层或胰胆管末端的4例病灶,其中2例证实局限于黏膜层,另2例侵及黏膜下层,遂追加外科手术。共18例患者接受了后续随访,其中14例术后病理达到完全切除,有2例(14.3%,2/14)分别在术后12个月、51个月时发现肿瘤复发,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后未再复发;另4例术后病理未达到完全切除的随访患者中,1例内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加强术前评估,警惕围手术期并发症,注意术后定期内镜随访。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 壶腹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诊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分析,32例患者均在MR的基础上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薄层扫描;结果:在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在MRI上发现小结节长入十二指肠腔,MRCP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8例,胆总管中度至重度扩张24例,胰管不同程度扩张16例,形成双导管征;在20例患者中,胰管的发育与胆总管下端紧密相连,并与扩张的壶腹汇合,重点是在连接处形成“苹果样标志”;结论:肠型十二指肠癌的常规MRI和MRCP图像是特征性、敏感性和有效的成像方法。

  • 标签: 肠型十二指肠乳头癌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憩室破裂是一种十二指肠憩室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解剖的复杂性和广泛可能的手术操作,使得十二指肠憩室破裂也是诊断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本文对现有十二指肠憩室破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找准研究方向,总结存在的问题,促使十二指肠憩室破裂的诊断及治疗能逐步完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对选择性胆管插管(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SB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的912例胆胰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Haraldsson 提出的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内镜下分类方法,分析不同十二指肠乳头形态的SBC成功率、预切开率、困难插管率及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86.95%(793/912)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形态符合Haraldsson 分型中的一种,其中规则型(Ⅰ型)占77.18%(612/793)、小乳头型(Ⅱ型)占10.21%(81/793)、突出或下垂型(Ⅲ型)占8.58%(68/ 793)、皱折或脊状型(Ⅳ型)占4.04%(32/793)。Ⅰ~Ⅳ型乳头SBC成功率分别为98.86%(605/ 612)、90.12%(73/ 81)、88.24%(60/68)和96.60%(28/32),Ⅰ型乳头SBC成功率高于Ⅱ~Ⅳ型乳头(P均<0.008),Ⅱ型和Ⅲ型乳头SBC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Ⅰ~Ⅳ型乳头切开率分别为7.84%(48/612)、32.10%(26/81)、50.00%(34/68)和25.00%(8/32),Ⅰ型乳头切开率低于Ⅱ~Ⅳ型乳头(P均<0.008),Ⅱ型和Ⅲ型乳头切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Ⅰ~Ⅳ型乳头困难插管率分别为12.42%(76/612)、39.51%(32/81)、58.82%(40/68)和28.12%(9/32),Ⅰ型乳头困难插管率低于Ⅱ型和Ⅲ型乳头(P均<0.001),Ⅲ型乳头困难插管率高于Ⅳ型乳头(P=0.004),Ⅰ型与Ⅳ型乳头、Ⅱ型与Ⅲ型乳头困难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Ⅰ~Ⅳ型乳头PEP发生率分别为2.61%(16/612)、12.35%(10/81)、5.88%(4/68)和6.25%(2/32),Ⅱ型乳头PEP发生率高于Ⅰ型乳头(P<0.001),Ⅰ型与Ⅳ型乳头、Ⅱ型与Ⅲ型乳头PE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影响SBC。Ⅰ型乳头的SBC最为容易;Ⅱ型和Ⅲ型乳头的SBC较难,且Ⅱ型乳头的SBC需警惕PEP风险。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乳头形态 选择性胆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发展过程,并就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变在临床上罕见报道,它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但及时诊治比较困难。报道1例13岁男孩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变,主因消化道大出血来诊,在内镜检查和手术探查后仍没有明确诊断及有效治疗,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最终明确了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变,并通过血管栓塞得到了有效治疗。

  • 标签: 儿童 十二指肠 Dieulafoy病变
  • 简介:摘要异物吞食体内常无明显症状且可自行排出,但部分可能因误诊滞留体内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综合不同诊断方式,一旦确诊应在必要时尽早治疗。笔者报道1例吞食木筷后滞留体内6年,致十二指肠穿孔后嵌入腰大肌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资料,在内镜辅助下行腹腔镜异物取出,患者预后良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物 十二指肠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的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围期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68名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4名患者,分为围期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围期护理方法为综合护理的实验组,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将两组患者的心理想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最终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者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的理想;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匿名的填写,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的高;并发症实验组也明显较对照组低。以上三项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变异肝动脉(AHA)是胰十二指肠切除(PD)中极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类型,若中未能准确地辨识和处理,即可增加中出血风险以及胰瘘、胆瘘、肝功能障碍和肝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AHA的分类、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段、手术方案的选择和中对AHA的辨识以及处置方式进行综述,以深入阐述AHA对PD的影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变异肝动脉 动脉优先入路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作为普通外科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也是治疗胰头、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式。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微创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应用愈发广泛,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团队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开腹、腹腔镜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把握手术适应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旁胰腺炎(P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胰腺炎,其病变累及胰头背部、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远端、壶腹、后腹膜构成的"沟槽状区域"。诊断需结合症状、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诱因。【方法】我院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员追问穿孔前用药史,确定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诱因并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多发于春天和冬天,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服用NSAID药物、激素应用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以上因素均为造成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病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长期服用NSAID类药、长期使用激素等都是造成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冬春两季要格外警惕穿孔的形成。使用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有促使溃疡穿孔,造成误诊可能的药物,应高度重视;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促使溃疡穿孔可能,NSAID+激素联合使用对老年人应十分重视穿孔并发症出现。

  • 标签: 十二指肠 诱因 穿孔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