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tatinC)和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62例.分为对照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0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2例)三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cystatinC和Hcy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均〈0.01);②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444,P〈0.01);③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明显降低,且ACS组的降低较SAP组的更为明显(P〈0.01);④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浓度与LVEF、Sm呈正相关(r=0.213~0.280,P〈0.05~〈0.01),反之,Hcy与LVEF、Sm呈负相关(r=-0.347~-0.403,P〈0.01)。结论:CystatinC、Hcy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心脏功能;CystatinC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高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继与德国吕贝克大学RolfHilgenfeld教授课题组合作解析出恶性疟原虫半胱氨酸蛋白falcipain-2的晶体结构后f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2006,281:25425-25437),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李洪林、李剑和德国吕贝克大学RolfHilgenfeld教授等合作,综合运用计算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发现了20余个活性及多样性较好的falcipain-2非肽类小分子抑制剂。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 恶性疟原虫 药物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摘要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是由有核细胞产生的蛋白抑制剂,随着医学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在肾脏疾病方面有临床价值,而且在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旨在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测定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正常者和87例糖尿病进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明显高于健康者,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程度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可靠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广谱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ZVAD)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噪声损害。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分为无噪声暴露组(DMSO)、单纯噪声暴露组(DMSO±Noise)及噪音±zVAD(zVAD±N0ise)组。依照动物体重计算,按照1.5mg/kg,噪音±ZVAD动物经腹腔注射ZVAD五次,其余组动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DMSO作为对照。动物经噪声暴露后,于噪声暴露后一小时处死取耳蜗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片,检测活性半胱氨酸蛋白8(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或于噪声暴露后两周行听力检测,观察ZVAD对噪声所致耳聋的影响。结果噪音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中活性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强,腹腔注射ZVAD可明显抑制两种活性caspase的表达增强。同时对于噪声引起的小鼠听力下降(ABR阈移16KHz:52.5±6.1dB和32KHz:51.8±6.9dB),腹腔注射ZVA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BR阈移16KHz:37.3±9.8dB和32KHz:39.5±10.5dB),ABR检测注射ZVAD的噪音暴露小鼠18KHz及32KHz听力阈移均较单纯噪音暴露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ZVAD对噪声所致小鼠听力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噪声性聋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毛细胞
  •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拟探讨CystatinC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2897119(-177C/T)和rs6114208(-1704C/G)与中国人脑卒中和血浆中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脑卒中组520例(血栓性脑梗塞组211例,腔隙性脑梗塞组145例,脑出血组164例),和非脑卒中对照组630例Cystatin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血浆总Hey水平。结果脑卒中组和对照组CystatinC基因rs2897119和rs6114208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两组rs2897119和rs6114208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各亚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相比差异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多态性基因型与相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ystatinC基因多肽位点rs2897119(-177C/T)和rs6114208(-1704C/G)与中国人脑卒中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不存在关联关系。CystatinC基因多肽位点rs2897119和rs6114208可能不是中国人脑卒中的遗传影响因素。

  • 标签: CYSTATIN C 基因多态性 脑卒中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tatin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糖尿病患者按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Ⅰ组)21例,微量蛋白尿组(Ⅱ组)3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Ⅲ组)27例,设立对照组(健康体检合格者)。测定各组Cystatin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进而对各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所测的CystatinC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肌酐在Ⅰ组和Ⅱ组中所测的平均值并无明显差别,且CystatinC与Ccr的相关性较Scr与Ccr的相关性好。结论血Cystatin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较血清肌酐更敏感。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糖尿病肾病 肌酐 肌酐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蛋白C(Cys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1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随访3年,按照随访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42例)和未转移组(89例)。术后次日检测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比较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者CysC、SGK1、Hcy水平,比较术后是否转移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3个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CysC、SGK1、Hcy以中位水平为临界值,>中位水平为水平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TNM分期ⅢA期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低分化患者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Hcy水平与患者TNM分期(r值分别为0.454、0.672、0.645)、分化程度(r值分别为-0.399、-0.403、-0.451)、组织学类型(r值分别为0.528、0.760、0.611)有相关性(均P<0.001)。转移组血清CysC[(1.37±0.30)mg/L比(1.16±0.25)mg/L]、SGK1[(53±4)pg/ml比(41±3)pg/ml]、Hcy[(18.3±2.3)μmol/L比(15.4±1.8)μmol/L]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OR=2.944,95% CI 1.556~6.847,P=0.004)及CysC水平高(>1.23 mg/L,OR=2.431,95% CI 1.402~5.226,P=0.008)、SGK1水平高(>50 pg/ml,OR=4.010,95% CI 1.815~11.748,P=0.004)、Hcy水平高(>16.8 μmol/L,OR=3.742,95% CI 1.747~9.142,P=0.001)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单独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8、0.816,CysC+Hcy、CysC+SGK1、Hcy+SGK1预测的AUC分别为0.889、0.890、0.910,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结论NSCLC术后转移患者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三者的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正相关,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高半胱氨酸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淋巴转移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通常用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e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来反映GFR。目前认为,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tatinC,Cys—C)是反映慢性肾脏病时GFR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我们测定了103例不同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以探讨血清CyS-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意义。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肾脏功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出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基底膜,且披近曲小管吸收,同时无’肾小管的分泌,在所有组织中产生速率是恒定的,不受人体肌肉量、代谢、年龄、性别及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 标签: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功能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α-糜蛋白进行对比。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48.0%),有效29例(38.7%),无效10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7例(45.0%),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7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乙酰半胱氨酸疗效优于α-糜蛋白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alpha -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96例不同肾功能损伤的肿瘤化疗患者CysC、肌酐(Cr)的检测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小球滤过率(GFR)、CysC,肿瘤中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不全组与肿瘤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r肿瘤肾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r=-0.835,P〈0.001)、Cr(r=-0.642,P〈0.001)与GFR均呈负相关;方法学指标评价CysC各项指标[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阴(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r。结论CysC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更具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化疗 肾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肌酐 尿素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ystatin C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查体者的血清,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检测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4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ystatin C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2.988±0.976) 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67±0.07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0、P<0.01)。Ⅳ期结直肠癌血清Cystatin C水平(4.121±0.381) mg/L明显高于Ⅲ期(3.572±0.288) mg/L、Ⅲ期明显高于Ⅱ期(2.732±0.216) m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1.621±0.144) m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67±0.07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36,P<0.01)。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水平(3.298±0.858) mg/L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水平(2.554±0.98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P<0.0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患者Cystatin水平(1.642±0.689) mg/L明显低于术前(2.500±0.79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9,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显著升高,Cystatin C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结直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验证循环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Hcy)在迈瑞BS400生化分析仪上的测定结果能否满足需要,特开展本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对Hcy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干扰试验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结果天内精密度(用不精密度CV%值表示)小于3%,天间精密度CV%小于5%;在0.0~50μ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小于10%,相关系数r为0.9997;质控偏差在10%范围内。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2540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该试剂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且操作简单,能适用于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生化分析仪 应用评价
  • 简介:目的:以L-半胱氨酸和吲哚为底物,利用色氨酸基因工程菌WW-11法合成L-色氨酸。方法:以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色氨酸表达,将活最高时的工程菌游离细胞作为转化反应的源,通过纸层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测定转化液中L-色氨酸的含量,结果:80mL反应液(L-半胱氨酸0.75g,吲哚75g)37℃反应48h,可积累L-色氨酸1.18g,L-半腕氨酸转化率为93.2%,吲哚转化率为90.1%,经分离纯化所得的L-色氨酸晶体,在熔点,旋光性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与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色氨酸基因工程菌能有效地催化L-半胱氨酸和吲哚合成L-色氨酸,这种合成法是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L-半胱氨酸 吲哚 酶法合成 L-色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7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当总胆红素<15.9 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降低0.008 mg/L(β = - 0.008,95% CI - 0.014~- 0.002,P<0.01);当间接胆红素<11.5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降低0.011 mg/L(β = - 0.011,95% CI - 0.018~- 0.003,P<0.01)。CysC按照正常范围(CysC<1.25 mg/L)进行分组,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总胆红素<15.5 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降低17%(OR = 0.83,95% CI 0.71~0.96,P<0.01);总胆红素≥ 15.5 μmol/L,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增加12%(OR = 1.12,95% CI 1.01~1.25,P<0.05);间接胆红素<11.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降低20%(OR = 0.80,95% CI 0.67~0.95,P<0.01)。直接胆红素与CysC无相关性。结论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生理浓度下,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降低CysC。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7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当总胆红素<15.9 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降低0.008 mg/L(β = - 0.008,95% CI - 0.014~- 0.002,P<0.01);当间接胆红素<11.5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降低0.011 mg/L(β = - 0.011,95% CI - 0.018~- 0.003,P<0.01)。CysC按照正常范围(CysC<1.25 mg/L)进行分组,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总胆红素<15.5 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降低17%(OR = 0.83,95% CI 0.71~0.96,P<0.01);总胆红素≥ 15.5 μmol/L,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增加12%(OR = 1.12,95% CI 1.01~1.25,P<0.05);间接胆红素<11.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CysC超出正常值的风险降低20%(OR = 0.80,95% CI 0.67~0.95,P<0.01)。直接胆红素与CysC无相关性。结论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CysC呈U型关系,生理浓度下,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降低CysC。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同血清肌酐(Scr)相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期以及出现术后感染时,监测肾功能变化时的应用比较。方法50例肾移植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时及第2天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和20例非肾移植感染者,检测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作为对照。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和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术后前3天内CysC和Scr都下降(P〈0.05),随后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CysC比Scr早升高;术后感染组CysC和Scr较肾稳定组都升高(P〈0.01);根据ROC曲线,感染组Cys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曲线下面积均优于Scr(P〈0.05)。结论肾移植后,CysC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肾功能变化,是优于Scr的一种血清标志物。

  • 标签: 肾移植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 肌酐(Cr) 感染
  • 简介:天冬氨酸蛋白是主要的蛋白水解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对植物天冬氨酸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有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植物天冬氨酸蛋白的结构,典型的植物天冬氨酸蛋白的加工产生成熟过程,植物天冬氨酸蛋白在植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种子萌发、有性生殖过程及植物衰老等方面的功能。

  • 标签: 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构与分类 加工机制 胁迫反应 有性生殖与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