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做了6年多的锄奸工作,一直在战争的深水里浸泡着.抗战胜利前夕,他这个营级干事,几经跳行,来到前线剧社当了创作组的副组长.1946年秋天,傅作义的大炮把在张家口的华北联大轰到冀中,驻到了辛集一带的农村,跟冀中六分区司令部的驻地紧紧贴在一起.……

  • 标签: 华北联大 徐光耀华北
  • 简介:1946年10月11日,蒋军占领了张家口,华北联合大学转移到冀中束鹿县;正如成仿吾校长说的:“文艺学院由于迁到农村,和广大的群众生活在一起,对于贯彻执行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②“战鼓”咚咚无极、藁城联大文艺学院转移到冀中束鹿以后...

  • 标签: 学习民间 街头诗 联合大学 艺术学院 华北 毛泽东
  • 简介: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夏宣告结束,前后历时九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培养的人才,后来纷纷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等重大科研项目,便是

  • 标签: 名士联大
  • 简介:西南联大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笔,并且有一串光辉的名字,让人敬仰和学习,他们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有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屈守锷、陈芳允、王希季。

  • 标签: 西南联大 精神 追忆 教育史 李政道 杨振宁
  • 简介:<正>我在《西南联大——近代教育史上的明珠》一文中,论及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时说,“西南联大正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前进的”。民主与科学,既是西南联大继承新文化运动革命精神的反映,也是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绩的基本因素。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在纪念西南联大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西南联大“是我国历史上传播

  • 标签: 西南联大 民主精神 民主与科学 五·四 爱国民主运动 学术民主
  • 简介: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一九四六年,西南联大复员。三校北迁。同年十一月一日,联大校友在北平举行九周年校庆纪念,并出特刊。本文曾在特刊刊登。当时写此文,记忆犹新,保存了一些史料,可供研究西南联大校史参考。此次重新发表,只改了若干错字,其余照旧,以保留原来历史面貌。

  • 标签: 西南联大 昆明 同学 大学生 三校 学校
  • 简介:任继愈先生有一回闲谈时说起办事效率问题,他说当年西南联大规章制度很严,注册、选课都有极明确的规定,时间一过,毫无通融的余地。有一位经济学系的同学在注册处碰了壁,便写一纸申请去找一向十分关心学生的系主任陈岱孙教授,无非是想请主任帮助说情,陈先生看完以后,一言不发,慢慢地将申请书撕成两半;那位同学也很知趣,鞠了一躬便退出去了。师生未交一言,一件事就算结束了。任老感慨地说,现在扯皮的事太多了,办一件事,要说上多少的废话!

  • 标签: 西南联大 效率问题 规章制度 系主任 任继愈 经济学
  • 简介:在中国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南联大不仅是战争年代保存学术火种、奋激民族精神的文明堡垒,同时也以兼容并包、独出机杼的探索创制了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办学之路。其中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今天总结吸纳。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学 中国教育 教育发展史 战争年代 民族精神
  • 简介:联语昉自唐宋,盛于明清。世多作者,代有名家。大都铄古切今,丽辞深彩;编联珠玉,点缀文华。惟是览观联话,按类合辑者经常,因人分列者希简。夫联家各有生平,作手迥异风采。参互合观,唯觉百卉纷呈;区别比对,方见一枝独秀。

  • 标签: 对联 中华 丽辞 编联 联话
  • 简介:本文主要从西南联大学人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会通、融贯中西、文理、古今之学,治学中的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西南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救国 独立 自由 忘我
  • 简介:1943年1-2月,燕树棠、曾昭抡、潘光旦、蔡维藩、罗常培、张印堂、陶云逵、费孝通、张文渊、孙福熙等西南联大的十教授赴大理为国民政府重庆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讲学。这既是对抗战救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普及,也是西南联大直接参与的抗战军事行为。在为期半月的讲学和座谈中,诸教授发挥各自学术专长分别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反法西斯战场概况、中国抗战形势、中外关系、中西文化、高校工矿内迁、大后方经济建设、抗战军事、抗战文艺、边疆民族、边地教育、妇女家庭、战后中国建设等许多问题。所讲议题广泛,分析中肯,深入浅出,起到了启发民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收复国土做出了独特贡献。西南联大教授滇西讲学反映了西南联大对中国抗战的重要价值及社会影响。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理讲学 远征军 反攻滇西
  • 简介:抗战时期在昆明组建的西南联大,为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民主堡垒”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民盟的推动、学校自身的民主传统以及云南地方势力对民主力量宽容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学运方针和统战政策,基层党组织长期艰苦工作是堡垒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 标签: 抗日战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主堡垒
  • 简介:大型话剧《我的西南联大》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群不愿作亡国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大后方云南弦歌不辍,艰苦治学,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为后半个世纪的共和国建设和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动人故事。揭示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形成的精神动力,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岁月中无所动摇的敬业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话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教育史
  • 简介:摘要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八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正是由于西南联大有着独特的办学思想,才使得联大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才使得联大能够弦歌不辍,这对于今天我国努力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巨大成绩 办学思想
  • 简介:<正>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到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2月中旬,南京陷落,日军向长江一带步步进逼,武汉震动。日机空袭长沙也日见频繁。临大上课仅三月,即奉教育部命西迁入滇。1938年5日4日,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

  • 标签: 西南联大 校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冯友兰先生 常委会 满江红
  • 简介:一、西南联大校歌是罗庸先生所作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倭虏)(复神京,还燕碣。这就是当年西南联大的校歌词(调寄“满江红”),抗战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将与西

  • 标签: 西南联大 校歌 满江红 冯友兰先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委员会
  • 简介:《文艺新报》与《罢委会通讯》  联大自1944年纪念“五四”的活动以后,诸家壁报先成立了壁报协会,《文艺》、《耕耘》、《生活》3家壁报当选为报协常委。秋季开学后又组织了更广泛的壁报联合会,和各系系会一起酝酿并进行学生自治会改选。新成立的学生自治会为进步力量所掌握,齐亮、陈定侯、程法当选为常务理事,张源潜、王楫也先后当选为理事。学生自治会有时单独、有时联合云南大学等校及其他团体,对时政问题发表宣言,表明立场和态度;有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性的游行,如1944年的护国纪念游行,1945年的“五四”纪念游行。《文艺》壁报已有两年的历史,在联大校园内有广泛的影响。社员的作品,不仅发表在自办的壁报上,还

  • 标签: 西南联大 毛泽东文艺思想 学生自治会 李广田 闻一多 《通讯》
  • 简介:从《文艺》壁报到文艺社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之初,就诞生了群众组织和校园文化活动,出壁报就是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1938年秋成立的群社,除主办文艺专题讲座外,还出版综合性的壁报《群声》。冬青文艺社是从群社的文艺小组发展而成的,后来成为联大文艺团体中的老大...

  • 标签: 西南联大 文艺晚会 壁报 闻一多 李广田 新文艺
  • 简介:我1942年进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联大结束离校,距今已近70年。联大以大师众多著称,许多老师不仅学术上成就卓著,人格之高尚尤其令人崇敬。今天回忆起来,仍不禁令人向往之。仅举数例,以寄思考。

  • 标签: 西南联大 老师 趣事 历史系 离校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