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缺血性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发生SA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误吸及诱导免疫抑制有关,后者是在中发生后通过复杂的循环性和神经性通路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诱发。

  • 标签: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卒中诱导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脓毒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ICU入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免疫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及其不良的预后导致了人们对免疫治疗越来越感兴趣。最近的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反应存在异质性,部分表现为免疫抑制。目前能帮助机体在脓毒症期间恢复体内平衡的新型免疫调节治疗药物及方法可能是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目前脓毒症出现免疫抑制时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 标签: Campath-1H 小肠移植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在儿童疾病预防,疫苗属于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方法,通过疫苗接种可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生率、病死率。近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病、器官移植、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生存率有明显提高。然而同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疫苗诱导儿童接种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免疫抑制剂在儿童疫苗诱导,对免疫保护性所造成的影响,以期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儿童疫苗接种时疫苗的剂型、接种时间的选择进行指导。

  • 标签: 儿童 疫苗诱导 免疫抑制剂 免疫保护性 影响
  • 简介:摘要免疫抑制综合征(SIDS)是缺血性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者感染、死亡和残疾的风险。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阐述了SIDS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潜在的管理和治疗手段。血管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免疫细胞计数、炎症免疫相关因子、营养学指标等是SIDS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对症进行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肠道菌群干预,并给予必要的营养干预是潜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免疫抑制
  • 简介: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一方面消弱了猪的防御功能,使猪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使多种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从而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 标签: 免疫抑制 猪体 动物免疫功能 综述 致病因素 免疫系统
  • 简介: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后增加,进一步促进后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 标签: 卒中 免疫抑制法 TH17细胞 综述
  • 简介:本文阐述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作用,肝移植后不用激素的可行性与治疗方案,以及使用无激素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 标签: 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本专家共识通过临床研究证据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阐述了脓毒症免疫障碍机制、监测评估以及免疫增强的药物治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认识脓毒症诱导免疫抑制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定量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反映脓毒症患者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免疫增强治疗包括增强天然免疫的药物、提高获得性免疫的药物和免疫增强联合抗炎治疗等措施。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监测 免疫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诱导免疫抑制与肺部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32只体重20~25 g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组)、肺部感染模拟组(SP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后肺部感染模拟组(SAP组),每组各8只。通过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及向气管内定量注入致病菌模拟肺部感染的发生。24 h后收集各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BAL)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表达量,计算BAL、血标本、肺匀浆的菌落计数(CFU);72 h后观察肺和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统计肺组织病理评分、脾指数,计算MCAO组及SAP组脑梗死体积。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AP组外周血TNF-α、IFN-γ低于CON组[(87.20±4.37) ng/L比(112.96±9.91) ng/L、(86.71±11.25) ng/L比(126.42±14.61) ng/L,t=5.320、4.8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水平高于CON组[(192.36±20.23) ng/L比(148.85±22.35) ng/L,t=-3.2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LSAP组除TNF-α高于SP组[(47.13±3.84) ng/L比(64.31±11.25) ng/L,t=-3.236,P<0.05]外,其余炎性因子水平与CON及S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外周血、BAL及肺匀浆的荷菌量明显高于SP组[(6.77±16.79)×104 CFU/ml比0 CFU/ml、(14.07±7.59)×105 CFU/ml比(7.69±14.74)×104 CFU/ml、(5.03±2.85)×106 CFU/ml比(9.76±9.24)×104 CFU/ml]。光镜下显示SAP组肺部炎症严重程度高于CON组,但低于SP组,与肺组织病理评分相一致(9.00±2.27比0.53±0.30、15.20±2.52比0.53±0.30,t=-8.264、3.203,P<0.05)。SAP组与MCAO组存在脾细胞凋亡现象,但两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80±11.74)%比(32.43±11.43)%,t=-0.435,P>0.05]。结论诱导免疫抑制增加发生肺部感染的易感性。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抑制 卒中相关性肺炎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甲亢突眼是甲亢病常见一种并发症,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我们开展云克、尼美舒利、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甲亢眼病的疗效观察40例Graver眼病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治疗组在ATD治疗的基础上采用99Tc-MDP注射液(含99Tc-MDP16.5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0次一疗程,间隔十五天开始下一疗程,共三个疗程。同时口服尼美舒利50mgtid、雷公藤多甙片200mgtid、连用三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4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非常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FT3和FT4均下降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尤以治疗组下降更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TGAb和TpoA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TpoAb也有所下降,但TGAb反略有上升(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联合用云克、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疗效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Graver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Graver病病人的13%-45%1。与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关。其早期组织学变化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氨基葡聚糖(GAG)沉积和水肿(炎性活动期),晚期为眼球后纤维化(静止期)。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多重免疫紊乱,其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本病尚缺乏统一满意的疗法。本研究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以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 标签: 突眼 自身免疫 雷藤多甙片 尼美舒利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后感染及其发病机制,尤其是脑卒中诱导免疫抑制这一概念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白介素10(IL-10)作为一个抑制性细胞因子在脑卒中后免疫抑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白介素10在脑卒中后的产生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后免疫抑制 交感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白介素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牛初乳低、、高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三个剂量组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时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溶血空斑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高剂量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校正后吞噬系数α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CD4+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牛初乳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脏CD4+百分比。

  • 标签: 环磷酰胺 免疫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初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儿童疫苗诱导免疫保护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接种后免疫不应答的发生情况,随后30d内对照组患儿不予任何干预,而观察组患儿则停用免疫抑制剂。30d后再次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首次接种常规乙肝疫苗后,两组患儿免疫应答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应答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其自身免疫水平较低,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免疫应答率,对儿童疫苗所诱导免疫保护性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儿童 疫苗诱导 免疫保护性 影响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派出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结核 无反应性 病例对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