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明代戏曲刻本的价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前中期时,刻本稀少,“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昂贵。万历之后,戏曲活动日渐兴盛,大量资本和从业者的加入,使刻本价格大大降低,之前几十两银子一本的书价,此时只需要几两银子即可,刻印不精的闽刻本甚至只需一两钱即可买到。这一价格演变轨迹是由版本、成本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厘清这些因素必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明代戏曲的接受活动。

  • 标签: 明代 戏曲刻本 书价 戏价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肖像是传统肖形印中较工整精细的写实主义作品,是将人物形象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于方寸石之上而刻治成的。

  • 标签: 肖像 写实主义 人物形象
  • 简介:一、关于金城书法篆刻的研究状况金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他的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些学者还是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学著作也对金城篆刻进行了收录和阐释。论文如林拯民撰《金城的绘画篆刻艺术》,郑汉印、孙晓涛撰《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在学术专著中,涉及金城的篆刻研究有马国权著《近代印人

  • 标签: 出印外求 印从书出 印外求金城
  • 简介:西夏文《碎金》是诸多西夏文字书中的一种,20世纪以来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及其他遗迹中发现多个文本,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但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都是收藏于俄、英以及中国有关单位的手抄本,而出土于黑水城遗址、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该文献刻本似乎被人们遗忘,迄今未曾有人对其进行介绍、解读和研究。此文就俄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刻本西夏文《碎金》的残存情况、版本特点及价值等进行考论,以期对西夏文《碎金》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碎金 西夏 黑水城文献
  • 简介:文有史墨,史用文名,文史研究馆是中华文脉重要的“搏脉者”。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自成立以来,汇聚了中华文脉各个脉系中具有地方名望的大家、名家,用文史笔墨记录保存着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文史人物。这其中包括了在中华学中占用重要位置,具有全国影响的浙派学的代表人物马一浮、王福庵等。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浙江省 代表人物 地域文化 中华 马一浮
  • 简介:树,哈季兰比萨,是一句满语,意为美。在我家乡新宾,满语Hajilambi,哈季兰比,即亲密、亲爱。树,哈季兰比,即树与树亲密、亲爱。这是一个倒装句,如果把宾语置前,主语放在后边,即亲密、亲爱的树。亲密、亲爱莫过于人间的夫妻,这种树又称夫妻树。

  • 标签: 倒装句 满语 夫妻
  • 简介:字字锦陈博君(浙江)作者有较深的汉印和浙派功底,尤其是两个“字”的处理变化,很见趣味,细节处理都注意到了,比如两个“字”,中间“口”部形状,一圆一方,中心一上一下,相互呼应和变化。

  • 标签: 印章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 简介:现存关于石鼓文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贞观时,苏勖在《叙记》中所提及的"史籀之迹",亦指今天我们所说的石鼓文。通过对石鼓文中字形为小篆以及字形接近于小篆的文字进行整理,可以看出石鼓文应为大篆到小篆演变时期的书体。历史上石鼓文被翻刻过多次,其中阮元翻刻的石鼓文使清代书家人人复见善本,石鼓文"阮刻本"对石鼓文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石鼓文 书体 翻刻 阮元
  • 简介:我小时候看报纸,偶尔能见到“实现四化”“劳动万岁”之类的篆刻作品,觉得挺好玩。我真正接触篆刻是1985年,在一本美术教材上看到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昌硕的“破荷亭”,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便发痴一样到处搜罗这些东西。

  • 标签: 篆刻作品 美术教材 邓石如 吴昌硕 四化
  • 简介:新世纪以来,伴随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群体性崛起,太这一地缘概念被赋予更加贴合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的重要意义。以中、美、三国为代表的区域大国更倾向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作统一的地缘战略区域而纳入国家大战略进程。并作用于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进而塑造出太地区大国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生态环境。而太特有的地缘特征,使得单一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借助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确立自身在地区的支配性优势地位。因此,构建以地区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复合型地区海上安全架构,成为维护太海上安全秩序的必然选择。

  • 标签: 中国 美国 印度 海上博弈 印太
  • 简介:四川是孕育印人的宝地。清末民国时期的四川篆刻创作丰富,理论繁荣,印人灿若繁星,在我国篆刻史上应当有其辉煌的一页。然而,在这灿若星河的四川坛,当今印人对成都篆刻家曾默躬先生却知之甚少。“赫赫一大学问家也”曾默躬(1881-1961),又名思道,字墨公,号苦行者、默居士,晚年又号大荒老人,斋号暾斋,四川成都人。

  • 标签: 坛隐士 曾默躬 隐士曾默
  • 简介: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 标签: 印度 美国 海洋安全 借势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
  • 简介:无锡博物院藏明代何震(一五三五-一六○四)印章四方,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墓。

  • 标签: 博物院 何震 形式特征 无锡 白文 明代
  • 简介:时光如水,岁月如流,曾经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被时光里的春华秋实涂抹上了几分成熟.深厚的班级情感并不能用一个微小而冷冰冰的数值来衡量,它需要用一颗心来体会,它是在你奔跑时听到同学呐喊时的感动,是你得知常规表现名列前茅时无以复加的荣耀与自豪.不为掌声的诠释,不为刻意的征服,只是因为,我们的心在一起.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在我国江苏省镇江市,有三座有名的小山——金山、北固山和焦山。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长江南岸的金山。这里风景幽绝,形胜天然,同样也是俯瞰万里长江的好去处。赫赫有名的金山寺就建在金山上。金山寺庙堂众多,以至于人们无法看到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历史故事。

  • 标签: 金山寺 苏轼 佛印 历史故事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