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泽泻(Alisma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分别为24-(R)-羟基-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泽泻 原萜烷型三萜 24-去乙酰泽泻醇O
  • 简介:摘要:五环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因其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倍受关注。但是,这类化合物普遍存在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导致其临床试验和广泛应用屡屡受挫。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性质,但这类化合物的骨架上活泼基团较少,因此化学修饰的反应位点十分有限。生物转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修饰方法异军突起。生物转化,亦称为生物催化,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包括真菌、细菌、植物离体培养细胞、组织或器官和动物细胞等)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化学合成中苛刻的反应条件,有限的活泼位点,生物催化可以在低污染、低能耗、高特异性的条件下进行,只通过一步催化反应就可以产生结构各异的化合物,尤其是非活泼 C-H 键的活化,反应位点众多,产物结构新颖,为五环类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候选化合物。本文综述了齐墩果五环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为五环的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生物转化,结构修饰
  • 简介:目的:研究毛喉鞘蕊花(ColeusforskohliiBriq.)根中的半日花类成分.方法: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IR、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7个8,13-环氧-14-烯-11-酮半日花,分别为6-乙酰佛司可林(1)、1,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2)、1,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3)、异佛司可林(4)、forskolinG(5)、forskolinH(6)和6β-hydroxy-8,13-epoxylabd-14-ene-11-one(7).结论: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它们的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

  • 标签: 毛喉鞘蕊花 半日花烷型二萜 化学成分 1 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 6-乙酰佛司可林 1 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
  • 简介:从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中分离得到5个皂苷,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clalbasaponlnsII(1),I(2),III(3),3-O-[β-D-l比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16α-乙氧基-齐墩果酸-28-O-β-D-l比喃葡糖苷(4)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5).化合物4和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eclalbasaponinsxI和eclaIbasaponlnsXII.化合物1和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 标签: 墨旱莲 三萜皂苷 中药 新化合物 葡糖苷 齐墩果酸
  • 简介: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4种酸,故鉴定为科罗索酸(Corosolicacid),故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acid). 

  • 标签: 三萜酸 中三萜 山楂中
  • 简介:该赤芝菌体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说明该赤芝菌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在赤芝菌体浓度为60mg/ml时

  • 标签: 三萜抑菌作用 中三萜 抑菌作用研究
  • 简介:从丝瓜(Luffacylindrica(L.)M.Roem.)叶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皂苷和芹菜素,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苷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丝瓜皂苷Q。

  • 标签: 丝瓜叶 三萜皂甙 丝瓜皂苷Q 芹菜素 分离
  • 简介:该赤芝菌体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说明该赤芝菌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在赤芝菌体浓度为60mg/ml时

  • 标签: 三萜抑菌作用 中三萜 抑菌作用研究
  • 简介:对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的西松类成份进行研究,从发现具有新颖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1个新的西松类化合物,命名为SarcophyolideA(1),和一个已知西松类化合物7α,8β-dihydroxydeepoxysarcophine(2)。利用现代波谱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

  • 标签: Sarcophyton sp. 西松烷二萜 Sarcophyolide A 结构解析
  • 简介:目的优化灵芝的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体积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灵芝提取率的影响,筛选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浓度73%、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120min、液料比16: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灵芝的提取率为6.91mg·g^-1,与理论值(6.93mg·g^-1)相比,相对误差较小,为0.34%。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灵芝的水浴回流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应用于灵芝的提取生产。

  • 标签: 灵芝 三萜化合物 回流提取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 简介:青梅茎中总酸的含量测定,莫峥嵘王安伟莫燕琴陈光英韩长日,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青梅茎中总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三萜酸 中三萜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旱生香茶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人体肿瘤细胞毒体外活性实验。结果:从旱生香茶菜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类化合物:齐墩果酸(1),乌苏酸(2),maslinicacid(3),2α-羟基乌苏酸(4),hederagenin(5),3β,23-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6),arjunolicacid(7),asiaticacid(8),2α,3α,24-tr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9),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10)。测试了10个化合物对3种(K562,MKN45,HepG2)人体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10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讨论了它们的生源关系。所有化合物对上述种人体肿瘤细胞株都没有细胞毒活性。

  • 标签: 旱生香茶菜 唇形科 三萜 生源途径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本实验研究了商品松节油和商品苯酚合成烯酚树脂的反应规律,选定了较为理想的Lewis酸催化剂体系,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甲苯为溶剂,催化剂量为总原料的5%,松节油和苯酚的摩尔比控制在1:0.5~1:0.7的范围内,在25℃~40℃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经聚合、水解、水洗、蒸馏等工序,可得加特纳色阶为10~12的淡黄色树脂,其得率在90%以上(以总反应物料重量计),软化点达115℃以上。本研究得到的烯酚树脂,在橡胶、保护膜胶带等工业中可提供特有的性能,具有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为实现烯酚树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松节油 苯酚 萜烯酚树脂
  • 简介: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的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等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荆子类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2α,3α,19α-羟基乌苏-12-烯-28-酸(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2α,3β,19α-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β,23-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α,24-齐墩果羟基-12-烯-28-酸(6)、乌苏酸(7)。结论化合物1、3、4、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黄荆子 三萜 化学成分
  • 简介:从太原song木(SraliataibaiensisZ.Z.WangetH.C.Zheng)根皮中首次分离得到四个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1),tarasaponinV(2),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和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4),1为新天然产物,3和4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太白Song木皂甙VI(taibaienosideVI),太白Song木皂甙Ⅶ(taibaienosideⅦ)和太白Song木皂甙Ⅷ(taibaienosideⅧ)。

  • 标签: 太白Song木根皮 三萜皂甙 五加科 太白Song木皂甙VI 太白Song木皂甙Ⅶ 太白Song木皂甙Ⅷ
  • 简介:本研究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筛选出纯化效果最佳的LSA-21树脂。考察各种因素对树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优化得到动态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12mg/mL,上样量203mL,吸附速率3BV/h,上柱液pH为6,解吸剂乙醇浓度70%,解吸剂用量180mL。在此工艺条件下,吸附率及解吸率平均值分别为91.83%和91.41%,瓦松干浸膏中总成分纯度从9.36%提高到40.56%,因此该工艺可以有效地纯化瓦松总成分。

  • 标签: 瓦松 总三萜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金铁锁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利用ESI—MS,EI-MS,NMR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6-O—methylglucuronopyranosyl—gypsogenin(1),2α—hydroxy—ursolicacid(2),tormenticacid(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石竹科 金铁锁 三萜皂苷
  • 简介:目的:研究花刺参体内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SephadexLH-20,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花刺参体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皂苷类化合物: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7-烯-3β,23S-二醇(Ⅰ),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8-烯-3β,23S-二醇(Ⅱ)。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variegatusideA和variegatusideB。

  • 标签: 花刺参 海参 三萜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