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浒关蚕种场有关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主要抓好农村养蚕环境的消毒,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期严格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对蚕桑生产进行全面指导,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 标签: 原蚕点 建设 管理
  • 简介:近年来,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制种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的饲养方面,我们通过在农村几年的实践和观察,就目前点中常出现的几种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流。l桑园的施肥一般情况下,农村户对饲养的认?..

  • 标签: 原蚕点 生产 桑园 施肥 蚕头 饲养密度
  • 简介:养蚕,收购种茧回本站制种,这是我站历年来采取的办法,由于过去对管理措施和养蚕技术要求不一,收购回来的种茧质量有好有坏,以致我们制出的蚕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蚕种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科室制定出一系列规范点种桑养蚕的技术措施,来确保蚕农养蚕获得高质量的蚕茧。实践证明,通过规范管理和统一技术措施,我科室今年制的蚕种产量和质量比过去明显的提高,请看表1实施规范前和规范后管理,蚕种生产成绩的对比。

  • 标签: 原蚕点管理 蚕种产量 家蚕 蚕种质量 制种 桑园管理
  • 简介:笔者这几年负责的技术指导工作,对农村养蚕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养蚕户基本都是多种经营,除了养蚕外还养猪,种水稻、玉米、花生、香蕉等作物,工种比较复杂,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养蚕的一般是中老年人,年轻的基本都去做生意或打工。而养蚕尤其是养又特别需要饲养技术,需要精心饲养,细心管理,科学对待,这就给饲养提出了难题。怎样才能做好的技术指导工作呢?下面是本人在技术指导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 标签: 饲养技术 原蚕点 农村养蚕 生产经营方式 多种经营 中老年人
  • 简介:我场共育的消毒防病,综合运用全防干、半防干,采用单张原种收蚁,第二龄分箔饲育等技术。结果表明,同期比较的两对交品种,单张原种平均可增加产茧量4公斤,公斤茧制种量可提高0.5张,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明显。

  • 标签: 原蚕 共育 技术
  • 简介:服康1号是广西区业技术推广总站最新研制的一种药.据报道,该药对桑蚕的细菌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对灵菌败血病、黑胸败血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且对的生长发育和蚕茧产量没有不良影响,是目前替代用氯霉素最好的药物.

  • 标签: 家蚕 蚕药 蚕服康1号 原蚕饲养 应用 生长发育
  • 简介:蚕桑园的冬季管理对于增强桑树树势,防治桑树病害和降低虫口基数,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延长桑园盛投产期,以及在整个防微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种场蚕种生产质量和防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桑园冬季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翌年蚕种生产的成败。现结合我场蚕桑园管理实际情况,简述春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 标签: 桑园管理 冬季管理 原蚕 春伐 桑树病害 生产质量
  • 简介:通过加强区建设和实施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化,提高了饲养成功率,确保了种茧质量,为生产优质高产蚕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蚕种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原蚕区 管理 规范化 种茧质量
  • 简介:笔者根据多年的下乡蹲点管理基地的实践经验,针对基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建设高产优质、安全稳产的基地,应做到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生产设施、规范桑园管理、加强防“微”意识、规范饲养技术等。

  • 标签: 原蚕基地 建设 管理
  • 简介:西里蚕种场是重庆市最大的普种生产场.普种质量好与否对全市蚕种生产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影响普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气象环境,二是微生物环境,三是饲料环境.多年来,西里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目标,加强管理,全面贯彻执行重庆市蚕种繁育质量标准.为了保证普种质量,在满足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环境,搞好消毒防病的基础上,狠抓基地桑树树体管理,保证蚕食下营养丰富、无病原污染的桑叶.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桑树病、虫害防治.二是合理施肥.三是桑园抽样检查,防上桑园、桑叶污染.四是加大投入,更新改造老化、低产桑树.

  • 标签: 蚕种质量 桑树管理 原蚕 气象环境 蚕种生产 微生物环境
  • 简介:近几年来,我公司(由原阳山县蚕种场于2002年改制重组成立)在广东丝源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抓、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02年生产蚕种80674种,销售78600张,病毒淘汰率0.5%;到2003年生产蚕种98328张,销售94032张,病毒淘汰率0.19%;到2004年生产128290张,销售133220张,病毒淘汰率0.07%.

  • 标签: 抓管理 抓蚕 效益步步高
  • 简介:原种是繁育原种的基础,其品质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原种、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成绩,而且对于巩固提高蚕种品组合的优良特性,保证农村饲养获得优质高产,对于延长新品种的生命周期关系极大。同时又涉及到种场、农村、丝厂的

  • 标签: 原蚕 农村饲养 品种特性 一代杂交 原原种 蛾区选择
  • 简介:当前许多蚕种生产单位大多在农村区繁育蚕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并趋于老龄化,蚕种繁育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大幅增长。传统的精工细作、劳动密集型的蚕种繁育模式,导致蚕种生产单位盈利能力下降,在区繁育蚕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明显下降。

  • 标签: 省力化技术 原蚕饲养 农村原蚕区 劳动力成本 蚕种繁育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简介:<正>近年来我区各蚕种场制种量增多,户扩大,在春夏秋均有不同程度白僵病发生。在1989年秋季9、10月份,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地区出现此病,特别是在的蛹期发病严重,有的户茧质调查时僵病率达10%,到制种前有的发展到35%,还有甚至达到95%不能制种,严重影响了制种量。由于多年来对白僵病的为害认识不足放松防治,导致接连发生。现对该病防治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 标签: 白僵病 原蚕 家蚕 蚕室 熟蚕 蚕期
  • 简介:1988年从西南农大引进“四号宝素”进行添食试验.结果:88年晚秋批7532品种比对照增产7.43—7.81%,932品种比对照增产9.84—13.49%.两添药区以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89年夏季批,932品种比对照区增产3.50一8.97%,也是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两批添药区茧层量比对照提高1.90—8.92%,以晚秋批932品种提高显著.两批茧层率比对照略有提高,为0.05—2.92%.晚秋批虫蛹统一生命率,7532试区比对照提高5.83—7.30%;932品种试区与对照几乎无差异.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原蚕 932品种 试验初报 对照区
  • 简介: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蚕种生产 精细管理 原蚕区 合格率 桑蚕一代杂交种 桑园病虫害
  • 简介:根据“壮宝”内含Fe、Mn、Zn、Mo、B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成份的特点,我们对四至五龄的进行了添食试验,以了解此添加剂对蚕种茧产量、蛹体生命率、羽化率、产卵量、不良卵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食“壮宝”后,克蚁产茧量增加9.00~14.6%,死笼率最高降低3.5个百分,蛹体生命率提高3~7个百分,克蚁制种量增加5.47~16.86%,不良卵率降低1.65~4.25个百分

  • 标签: 原蚕 添食“蚕壮宝” 克蚁产茧量 死笼率 蛹体生命率 克蚁制种量
  • 简介:以前,推行桑园密植技术,其目的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利用桑收获机械进行采桑,以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养蚕农家(丝茧生产)为推广对象。由于密植桑园收获周期短,桑树的生长发育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产量也不太稳定。因此,大多农家均采取与普遍桑园配合种植的方式。从养蚕方面来看,密植桑园桑有水分含量高,容易凋萎的特点。但作为饲料价值,增加给桑量就可得到补偿。总之,从收获到贮桑,给桑的过程中,叶质得到保证,其营养价值就不会有大的影响。千叶县从1977年开始,首先在丝茧育的壮用桑园中推行密植,其普及率占全国首位,在养蚕经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密植桑园 原蚕 丝茧育 收获机械 经营规模 给桑方法
  • 简介:冬消即全年养蚕结束后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基地经过一年的蚕桑生产,各种病原物堆积,加之蚕沙乱堆乱放,环境严重污染。为彻底消灭病原,营造良好的养蚕环境,保证一代杂交种的繁育质量,冬消工作很有必要,且对来年的生产和防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毒工作 原蚕区 冬季 养蚕环境 蚕桑生产 一代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