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s,CNS)肿瘤的 5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标准,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可分为I-IV 级;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手术切除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胶质瘤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以及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胶质瘤 转录因子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感染、创伤等多种肺内和(或)肺外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而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对ARDS炎症反应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转录活化因子3(ATF3)是细胞应激早期一种快反应基因,近年来发现其通过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对ARDS炎症反应有重要调节作用。现围绕ATF3对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细胞自噬以及内质网应激(ERS)的调控作用及其对ARDS炎症进程的影响进行综述,为ARDS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转录活化因子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巨噬细胞 自噬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例1、例2为男性,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伴片状坏死,无腺样结构,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临床进展快,预后差,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如何改善创面愈合条件,使创面快速愈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经典的抗氧化应激因子,也是极具潜力的促创面愈合因子。Nrf2的激活可以调控下游的抗氧化应激元件,发挥抗细胞凋亡、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从而改善创面的愈合环境,促进创面的修复。该文概述了Nrf2常见的激动剂及抑制剂,并综述了Nrf2促进糖尿病溃疡、辐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害等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创面愈合 再上皮化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MicroRNAs是指长度约17-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具有高度保守序列。MicroRNAs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转录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其主要与靶信使RNA(message RNAs,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结合,miRNA与mRNA依据其结合程度的不同(部分互补或完全互补),发挥转录降解或者是翻译抑制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部分miRNA能够通过与靶mRNA的5’端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结合,从而增强mRNA的稳定性。

  • 标签: 脑胶质瘤 miRNAs 转录因子 恶性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变剪接事件结合剪接因子对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性别、年龄、分期等)及转录组数据,并从TCGASpliceSeq数据库获得可变剪接事件信息。通过R语言软件及程序包,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可变剪接事件及相关特异剪接因子,建立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并绘制剪接事件相关的调控网络。结果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1 405个可变剪接事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关,包括可变受体位点(AA)事件98个、可变供体位点(AD)事件101个、可变启动子(AP)事件333个、可变终止子(AT)事件346个、外显子跳跃(ES)事件448个、外显子互斥(ME)事件3个和内含子保留(RI)事件76个。经过LASSO、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结合临床数据,显示可变剪接事件(C16orf13|32924|ES、TSFM|22759|ES、MACF1|1881|ES、ATP5C1|10726|ES、UNG|24277|AP、UNKL|33077|AP)可能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1.028,95%CI:1.018~1.039,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乳头状肾细胞癌中可变剪接事件与剪接因子之间的潜在调控关系,构建调控网络,共116个剪接因子及1 059个可变剪接事件纳入分析,其中正、负相关调控事件分别为553、506个。结论可变剪接事件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对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对探索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癌,肾细胞 可变剪接 剪接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iRNA(miR)-193b-5p对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健康男性包皮环切术后废弃的正常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人原代黑素细胞。分别转染miR-NC模拟物(miR-NC mimics组)和miR-193b-5p模拟物(miR-193b-5p mimics组)至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转染48 h时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3b-5p的过表达效率,转染72 h时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转染1周时采用氢氧化钠法测定细胞中黑素含量。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93b-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T-q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miR-193b-5p过表达后该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miR-193b-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miR-NC mimics组,t值分别为65.57、22.49,均P < 0.001,且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含量(0.091 ± 0.007、0.130 ± 0.004)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0.117 ± 0.002、0.188 ± 0.032),t值分别为5.98、3.24,P值分别< 0.01、< 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 < 0.05)。通过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转录调节因子CITED2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193b-5p的结合位点。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中上调miR-193b-5p表达后,CITE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0.05)。结论miR-193b-5p过表达可下调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黑素合成,该过程与靶向抑制CITED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黑素细胞 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CITED2 miRNA-193b-5p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与之相对应的是良性肿瘤。肿瘤疾病指的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的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虽然我国医疗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医院临床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治疗恶性肿瘤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T细胞因子也被成为“TCF3”,它是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转录因子(LEF/TCF)中的其中一种,也是一种WNF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复合物的重要分子,是关键性效应分子,能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T细胞因子3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分析T细胞因子3的基本内容,其次针对T细胞因子3与不同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得出T细胞因子3在恶性肿瘤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T细胞因子3 恶性肿瘤 肝细胞肝癌 胃癌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以及预后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另选取20例接受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患者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含量(CD4+CD25+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Treg、CD8+CD25+Foxp3+Treg和CD4+IL17+Th17以及Th17/Treg比值)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进行常规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复发组所获得的研究数值明显的要低于复发组患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3、CD4、CD8、Treg、TH17数值对患者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鼻腔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即当CD3、CD4、CD、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则引起机能免疫力降低,加上因为存在一些不良嗜好影响等,从而导致疾病出现复发。通过参考上述复发组、未复发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未复发组的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总体较高,而对照组数据最优,影响到鼻腔与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作用,抑制住瘤体细胞生长,起到降低复发的作用,

  • 标签: Th17 Treg细胞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由多类细胞组成,每类细胞都有着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即使是同类细胞,也会因遗传异质性导致细胞功能出现差异。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无法分辨这些差异,有些细胞由于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或数量稀缺也难以定义,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细胞的认识及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单个细胞转录组表达谱、识别细胞间异质性、鉴别细胞亚类及稀有细胞群,揭示每个细胞的转录组表达谱特征和功能差异,剖析细胞的起源、功能及变异特征。可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细胞亚类及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加深我们对疾病起因、发展的理解,也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视网膜 视网膜发育 视网膜变性 综述
  • 作者: 方丹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 简介:神经痛作为一种脑神经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其中一侧面部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一般来说,右侧脸部疼痛的概率会远高于左侧。与此同时,这一疾病的发作情况十分不规律,有时候患者哪怕只是在正常走路抑或是和别人交谈,也会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时只有几秒钟,但有时却会长达数分钟。

  • 标签: 三叉神经;预防;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