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吃得太饱后打嗝,容易产生烧心的感觉.这样的体会每个人都有过.其实这也是胃食管病的症状。专家指出.吃得太饱自然就会加大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浓度就会增加。此外.吃得太饱,容易导致胃部腹压过大.从而让责门闭合不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吃饭 闭合不全 胃酸
  • 简介:摘要胃食管病及其并发症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食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腹腔镜抗手术已成为治疗胃食管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目前我国开展胃食管病腹腔镜抗手术已有10余年,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该领域提供了中国证据。我国胃食管病抗外科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手术、培养专业临床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我国胃食管病抗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胃食管病抗外科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抗反流 外科手术 现状 展望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消化科门诊收治的因反酸、食、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的年满18周岁的经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诊断为GERD的患者(经过内镜检查)患者34例临床资料,均填写Zung自评量表,同时记录症状积分。结果A组焦虑计分、抑郁计分、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均低于B组,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严重程度与躯体生理健康、精神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5和-0.306,P<0.05);与焦虑积分、抑郁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和0。361,P<0.05),与药物疗效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值-0.069,P>0.05)。结论胃食管患者症状、精神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NERD发病机制中精神因素起一定作用,GERD患者需整体治疗。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反流症状 程度 相关因素
  • 简介:喉咽(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与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与喉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性喉炎、胃咽、咽食管和食管外等提法。已知LPR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与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 标签: 哮喘(Asthma) 胃酸(Gastric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哮喘(RA)与典型胃食管病(TGERD)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胃食管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次数等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6、4.728、4.881,P均<0.05)。RA组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3、-2.053,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胃镜 高分辨率测压 pH-阻抗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抗治疗胃食管性咳嗽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及其复发率。方法选择诊断为GERC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奥美拉唑钠、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抗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消失时间、复发率及费用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例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及腹泻,复发4例(14.3%),对照组2例出现一过性腹痛、腹泻,复发9例(40.9%)。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抗治疗胃食管性咳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半夏泻心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病(GERD)对咽喉性疾病(LPR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咽喉嗓音外科就诊的具有LPRD症状的141例患者资料,男性118例,女性23例,年龄28~75(56.72±10.04)岁。被纳入的患者同时进行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24 h-HEMII-pH)监测、多时点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症状指数(RSI)和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估。24 h-HEMII-pH监测结果中有一次咽喉部事件作为LPRD的诊断标准,24 h记录食管下段pH<4.0的时间大于4.0%或DeMeester评分>14.7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LPRD和GERD均为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L&G组,LPRD阳性而GERD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L组,LPRD阴性而GERD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G组,LPRD和GERD均为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N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的差异。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24 h-HEMII-pH结果,116例(82.3%)患者被诊断为LPRD,45例(31.9%)患者被诊断为GERD,其中IL组有82例(58.2%),L&G组有34例(24.1%),IG组有11例(7.8%),N组有14例(9.9%)。基于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共有106例患者结果为阳性,L&G组的总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94.1%)、晨起检测的阳性率(70.6%)均显著高于IL组(75.6%,26.8%)、IG组(63.6%,27.3%)和N组(35.7%,28.6%),χ2值分别为19.01和20.81,P值均<0.001。L&G组患者的RSI评分(14.0)显著高于IL组(7.0)、IG组(1.0)和N组(0),H=52.26,P<0.001。L&G组和IL组在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P>0.05)。结论合并GERD使LPRD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更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 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 酸反流 唾液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内镜下抗黏膜切除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有效的内镜下胃食管病治疗方法。由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良反应,而外科手术创伤较大,因此对于症状顽固的质子泵抑制剂难治性胃食管病患者,抗黏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该方法因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及手术简便,最有希望成为标准化的内镜下胃食管病治疗手段。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