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腺癌中影像征象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5月余,偶有泡沫性痰”,于2016年6月20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显示右侧胸腔紧贴前胸壁(2~3肋水平)见1枚不均质低回声,大小约48mm×47mm×32mm,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内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A)。超微血流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病灶内见血流信号稍丰富并见多条血管呈“树枝状”分布(图1B)。

  • 标签: 周围型肺腺癌 超声造影 超微血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腺癌CT表现及与病理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腺癌(其中高分化30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39例)主要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周围腺癌的主要CT分析征象是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高分化腺癌24例(80%)、中分化腺癌10例(30.3%)、低分化腺癌无此征、毛刺征73例、棘突征52例、分叶征79例、胸膜凹陷征65例、血管集束征69例、病灶内钙化31例,其中67例出现上述三种以上征象。结论综合分析周围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预测胸膜下临床ⅠA期周围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诊断为胸膜下临床ⅠA期周围腺癌274例患者的CT征象。按照6∶4的比例,将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收集的164例患者作为训练组,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集的11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定量测量肿瘤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灶与胸膜间最小距离,计算实性成分占比;并分析肿瘤的CT征象,如肿瘤与胸膜的关系分、是否存在桥征、病灶的位置、密度类型、形状、边缘、边界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与VPI相关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VP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74例腺癌中有VPI 121例,无VPI 153例。训练组中有VPI 79例、无VPI 8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训练组中实性成分最大径、实性成分占比、密度类型、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肿瘤与胸膜关系、桥征在有VPI与无VPI腺癌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训练组中肿瘤与胸膜关系[以Ⅰ为参照,Ⅱ(OR=6.662,95%CI 2.364~18.571,P<0.001),Ⅲ(OR=34.488,95%CI 8.923~133.294,P<0.001)]及血管集束征(OR=4.257,95%CI 1.334~13.581,P=0.014)是VP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0.504为训练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62.03%、特异度为89.41%,曲线下面积为0.826。该模型在验证组中以0.449为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47.06%,曲线下面积为0.713。结论CT特征中肿瘤与胸膜关系、血管集束征有助于鉴别胸膜下的临床ⅠA期周围腺癌是否发生VPI。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脏层胸膜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鳞癌CT征象及CT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的周围鳞癌28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共29个病灶,瘤体最大径平均5.1cm,最小径平均4.5cm。29个病灶中肿块19例;边缘清楚24例;深分叶5例,多浅分叶9例;坏死17例,7例见形态不规则、皆可见附壁结节的厚壁空洞;毛刺9例,棘状突起5例;胸膜凹陷征7例;瘤内小透亮区3例;血管集束征9例;瘤体内点状钙化3例;支气管铸形征2例;1例如多结节堆积融合,而且边缘光整。结论与腺癌的HRCT表现比较,周围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并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及空洞。支气管铸形征有特异性,可作为鳞癌特殊的生长方式。双原发性肺癌的增加,应引起人们重视。

  • 标签: 肺鳞癌CT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增加及生活环境污染加重,已有研究证明,目前在我国,肺部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严重疾病之一。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X线、CT和气管镜检查,但其各自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传统超声检查受内气体干扰和肋骨的遮挡,主要局限于胸壁浅表肿块和胸腔积液的诊断。

  • 标签: 肺周围型病变 超声造影 应用 肺部疾病 人口老龄化 气管镜检查
  • 简介:目的比较分化甲状腺癌转移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2例甲状腺癌中31例转侈患者胸部CT、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CT、Tg、^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7%、89.5%、88.1%,83.9%、94.3%、93.6%,93.5%、99.8%、99.3%和100%、100%、100%。结论与CT及Tg检查相比,^131I-wBS诊断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的价值更高,但仍有漏诊,故宜联合3项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全身扫描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病理诊断为周围腺癌的患者,其中低分化组(A组)12例,中、高分化组(B组)26例,均行宝石能谱CT成像模式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多参数分析功能,分别测得3期扫描中病灶ROI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比较各参数间差异。结果:动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腺癌病理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周围肺癌与结核球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182例孤立性上结节病例的螺旋CT征像。结果上周围肺癌121例,手术病理证实32例,结核球61例。追踪复查62例上周围肺癌发生转移,结核球形态未见明显变化。CT诊断周围肺癌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结核球表现为周边环状或弧线形强化或不强化。结论上周围肺癌与结核球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结合基本征象及追踪复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结核球 CT成像
  • 简介:目的总结CT在鉴别诊断内炎性肿块与周围肺癌的特点与效果。方法对30例内炎性肿块与同期确诊的30例周围性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疾病的临床CT影像学特点。结果①30例内炎性肿块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脓肿15例、炎性假瘤8例、慢性肺炎7例;30例周围性肺癌经病例确诊为腺癌15例、未分化小细胞癌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支气管腺癌2例、未分化大细胞癌3例;②通过CT诊断,周围肺癌患者密度中均匀明显高于内炎性肿块患者(P<0.05),空洞、钙化则明显低于内炎性肿块组(p<0.05);在边缘方面,周围肺癌清晰、分叶、短毛刺明显高于内炎性肿块(p<0.05);周围肺癌胸膜凹陷征与空泡征检出率明显高于内炎性肿块(P<0.05)。结论虽然临床中内炎性肿块与周围肺癌存在一定相似度,但通过CT鉴别诊断二者仍具有较好效果,可区分两种疾病的性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CT 鉴别诊断 肺内炎性肿块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穿刺活检在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接诊的周围病变患者60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0)。实验组接受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对照组接受彩超引导穿刺活检。分析两组的活检参数,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取材成功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3.33%高,P<0.05。实验组的病变最大径与坏死区域数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周围病变临床诊断中合理运用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取材成功的几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活组织检查 肺周围型病变 彩超
  • 简介:摘要腺癌根据组织学起源分为终末呼吸单位腺癌和非终末呼吸单位腺癌。非终末呼吸单位腺癌从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结构、免疫表型、分子表型以及预后均显著不同于终末呼吸单位腺癌,且临床上相对少见。本文就非终末呼吸单位腺癌的组织学特点、发生途径、分子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综述,总结非终末呼吸单位腺癌的病变特点,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该病研究进展的认识,从而能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2年12月将来我院就诊的胫骨骨折病例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对患者的胫骨实施小切口长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分析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肢体肿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前皮瓣坏死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长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小切口 长钢板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肿块患者,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诊断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2.98%,特异度为53.85%;MRI诊断灵敏度为75.47%,特异度为58.82%;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0.00%;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肿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周围肿块良恶性判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MRI诊断 周围型肺肿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周围肿物在B超引导之下进行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84例周围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该类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体会。结果所有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概率以及穿刺取材的满意概率都是100%,并发症发生概率为7.14%。结论对周围肿物患者使用B超引导,进行经皮穿刺有着创伤小、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以及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型肺肿物 B超 经皮肺穿刺
  • 简介:摘要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周围肺病变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回顾分析55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周围肺病变患者的病理结果,发现活检作出病理诊断患者51例,穿刺活检有效率为92.72%(51/55),穿刺并发症发病率为3.62%(2/55)。实时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经皮肺穿刺活检 周围型肺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采用超声方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到12月的60例患肺癌患者,在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时,首先确定活检枪型号,并进行超声仪器的设置。比较疾病类型以及超声穿刺活检敏感、特异度。结果:鳞癌患者占所有病症的比例为35.0%。腺癌患者占所有病症的比例为15.0%。转移癌患者占所有病症的比例为13.3%。小细胞肺癌患者占所有病症的比例为8.33%。混合肺癌患者人数为10例,所占比例为16.7%。良性病变患者人数为7例,所占比例为11.7%。通过对超声穿刺活检敏感、特异度等分析,其中超声穿刺的特异度为100.0%。对于其敏感度来说,其为96.7%。结论:对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方式,特异性高,敏感性强。

  • 标签: 超声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