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早期道教经典的《太平经》在善恶观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内涵,它以“合天心”、“顺天道”作为划分善恶的标准而区别于以往观点;在内涵上由“广而不伤为善”升级到“人最善莫如乐生”,并以“孝为善”、“顺为善”达到“寿最善”的目标,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此外,经书中设立了以神灵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并提出了《太平经》所独有的概念——“承负”说,来解释行善得祸、行恶反得福的特例,使其“善恶”观理论充满了独特魅力。

  • 标签: 乐生 寿 承负
  • 简介:孙焘在1月12日的《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说,善恶有报的信念守护着社会秩序的底线。中国人倚重道德约束,但道德约束也有失效的时候。诈骗、卖假药、偷排污、欺行霸市、仗势欺人等等恶行并不因街头墙上铺满了宣传口号而减少。

  • 标签: 社会秩序 善恶 隐含 《南方周末》 道德约束 宣传口号
  • 简介:马基雅维利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出发,深刻洞察到政治事件中的主客分殊、政治情境的生成流变、政治行动的复杂多变,描述了政治行动中善性与恶行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考察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德性条目,并以仁慈与残酷这一对具体德性范畴为例,揭示马基雅维利善恶观的德性效果论实质,并对其善恶观进行评析。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善恶辩证法 德性 仁慈 残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疗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在参照组患者住院放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在实验组患者住院化疗期间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身躯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期间,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沙利度胺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行化疗治疗。沙利度胺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沙利度胺。起始剂量第一周100mg/d,18点顿服,如能耐受不良反应,每周增加50mg,直至目标剂量200mg/d后维持,如不能耐受加量者,则维持原剂量。入组患者化疗均为21天一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期后评价患者KPS评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等。结果沙利度胺组的KPS评分、睡眠状况、体重状况改善率分别为60.00%、53.30%、50.00%,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20.00%、20.00%、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沙利度胺 化学治疗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