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功能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与剖宫产组(135),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四维超声 盆底 初产妇 膀胱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底超初产妇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学的方式根据产妇分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为44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分娩组。88例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底超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应用底超的效果。结果 A组(剖宫产组)Green分型中的Ⅱ和Ⅲ型与B组(分娩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功能障碍(PFD)是指支持结构损伤、退化导致的盆腔解剖和功能异常。底超可进行成像、量化分析、植入材料成像,为PFD的诊断提供解剖和功能的依据。超声在PFD成像中有多种检查技术和方法,本文通过复习底超进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肛管超声、经会阴超声在内的底超技术在PFD的应用现状、成像特点、前景展望。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超声技术 成像特点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底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女性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女性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底超检查,分析患者的底超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底超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完全符合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底超检查在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确诊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 超声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超联合二超声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疑似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二超声检查和底超检查,观察底超联合二超声的检查效果。结果:在200例疑似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综合诊断的结果是168例患者为功能障碍性疾病;联合检查对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二超声,P<0.05;联合检查对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特异度低于二超声,P>0.05。结论:底超联合二超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医生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二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底超诊断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准确性及作用。方法:选取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患者46例和同期无功能障碍产妇46例。两组均进行底超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在各时期内,两组产妇的耻骨直肠肌厚度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息期、缩肛期、Valsalva动作期内,观察组患者的膈裂孔形态变化、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底超检查在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价值。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诊断 产后早期 盆底功能障碍 准确性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底超诊治的价值。方法以58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底超诊治技术,动态观察分析患者的肌肉受损和盆腔脏气脱垂情况。结果以上58例患者中包括了5例其它,53例产妇,阳性42例,阳性检出率为72.41%(42/58),并且包括了25例顺产妇和28例剖宫产产妇,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21/25)、67.86(19/28),42例阳性患者经检测,有15例患者确诊为单纯性前中后盆腔膨出、8例患者合并子宫脱垂、11例合并直肠膨出,8例患者合并膀胱膨出,合并尿失禁患者的所占比例为33.33%(14/42)。结论采用底超能够对女性功能障碍性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以为植入材料的位置和功能予以明确,促进临床上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底超在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11月-2022年4月,我院接收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中抽取40例为试验组,同期非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底超检查,统计和比较2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静息状态)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左右支夹角及相关参数均比对照组大(P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诊断方法展开分析,就底超在该病症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展开剖析与探讨。方法:限定2019年2月-2020年12月作为本研究期限,观察组入选者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功能障碍性疾病(40例),对照组入选者为同期至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40例)入选者在签署参与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底超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尿道旋转角度(48.85±6.59)°、膀胱尿道后角(126.35±9.26)°、膈裂孔面积(18.45±1.46)mm2、宫颈下移距离(22.48±3.28)mm均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 底超检查可较为准确的显示女性患者的结构,且三超声的检出率处在较高水平中,可为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直观依据,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 标签: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底超诊断措施应用于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检查期间所取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50例,将其纳入于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将其纳入于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给予底超检查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于静息状态下的相关参数。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尿道倾斜角、膀胱颈移动度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等参数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底超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收治的56例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入院后,予以底超检查,观察底超检查结果,测量静息、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并对比测量结果。结果:经底超检查,其中,有55例患者病情确诊,确诊率为98.21%(55/56),漏诊率为1.79%(1/56)。确诊55例患者中,张力性尿失禁者29例,占比52.73%;脏器脱垂者26例,占比47.27%。与缩肛状况对比,静息状态下,55例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较长,P<0.05;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小,P<0.05。结论:底超检查在诊断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底超检查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于我院的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进行底超检查的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10例为研究组,选同期的未存在障碍性疾病的21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均给予底超检查,对两组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耻骨内肌厚度比对照组小,肛提肌裂孔容积和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均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角度以及静息状态的膀胱颈角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底超检查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较好,可以详细显示结构,直接、快速的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超在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长治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53例,其中尿失禁者84例为观察1组,盆腔器官脱垂者69例为观察2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三组均行底超检查,比较静息、缩肛、Valsalva状态下三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1组、2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横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Valsalva状态下,观察1组、2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底超可清晰地反映不同状态下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结构,从而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膀胱颈移动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底超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分析研究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方法: 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来 我院就诊的产后 42 天的妇女 (对照组) 和有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老年妇女 (病例组) ,随机各选 50 例做对照,严格按照底超检查规范进行底超检查, 将综合检查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底超诊断 产后 42 天妇女、中老年妇女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率 。 结果: 对照组中, 有 11 例为膀胱轻度脱垂,有 2 例为肛门括约肌损伤, 1 例为肛提肌损伤 , 损伤发病率为 2 8 % ( 1 4 /50 )。 病例组的 底超检查结果 显示,患者 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前盆腔轻度度脱垂 18 例,中度脱垂 24 例,中盆腔轻度脱垂 3 例,重度脱垂 2 例,后盆腔轻度脱垂 2 例, 1 例为阴道壁囊肿。发病率为 100% 。 底超诊断 产后 42 天妇女、中老年妇女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率分别为 96.00% 、 94.00% ,组间比较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底超 诊断 不同类型的 功能障碍性疾病 的准确率均较 高, 产后

  • 标签: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早期诊治的价值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底超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725例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底超为2组受试者进行检查,比较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超声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膀胱颈、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底超诊断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利于实时掌控患者病情,并将机体盆腔结构充分显示出来,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检查意义
  • 作者: 李胜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九龙坡 000039
  • 简介: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因为患者支持结构发生损伤、出现缺陷、功能发生障碍引发的相关性疾病,此类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脱垂、排便功能障碍、盆腔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根据有关统计,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60%,会对女性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通常会采用超声技术对患者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了解,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发展,超声技术以及超声成像质量越来越高。超声因操作方便、价格低;具有无创性、无辐射性、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动态观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盆底超声;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