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室内光环境与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性是室内植物设计的理论依据.在不同的光环境下,合理选择能力较强的植物对于环境条件的改善、室内植物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光环境中植物能力的比较发现在供试植物中橡皮树、合果芋、银边吊兰、细叶波士顿肾蕨、金边富贵竹适合摆放于环境1中,南方香茶菜、蜘蛛抱蛋与泡叶冷水花、绿萝则更适合摆放于散射光区(环境2、环境3、环境4).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光环境中植物能力的比较分析,为室内植物的合理选择及摆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室内植物 固碳释氧
  • 简介:“鄙”、“”杨宝忠“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五蠹》)”课本注:“鄙,低下,粗俗。”按:“鄙”字与“仁”字相对为文,“鄙”就是“不仁”的意思。《淮南子·本经训》:“毁誉仁邱不立。”其中“毁”与“誉...

  • 标签: 形容词活用 中学文言文 名词 字处理 《说文》 《过秦论》
  • 简介:以园林中常见的12种观赏竹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种在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竹种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月变化趋势为7月〉8月〉6月〉5月〉4月;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的是阔叶箬竹,最小的是唐竹。同一竹种不同月份的量存在显著差异,12种观赏竹不同月份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8月〉6月〉5月〉4月;同一月份不同观赏竹的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氧效应均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单位叶面积量最高,唐竹最低;青丝黄竹的单位土地面积量最高,黄槽竹最低。聚类分析将12个竹种的能力分为3类,可为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观赏竹 净光合速率 固碳 释氧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减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实现双目标的背景下,减建筑材料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建筑行业的排放减少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减建筑材料的应用,我们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减排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这也为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双碳目标下 减碳固碳 建筑材料 应用
  • 简介:摘要:建材的高排放将会阻碍“双”的实现,因此,必须从建材方面入手,通过对建材的改良,提升建材的量,减少CO2排放,从而达到“双”的目的。采用减炭工艺制备的环保物料,有利于采用综合性的减排手段,确保对减排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双碳目标 减碳固碳 建筑材料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的重要目标。在建筑领域,减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降低建筑行业足迹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双目标下的减建筑材料进行展望,分析其定义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建筑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趋势。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和专业知识分析,本文总结了减建筑材料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并重点讨论了其在墙体、屋面、地板等建筑元素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减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碳目标 减碳固碳建筑材料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随着净零建筑等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的大力推进,建筑运营阶段的排放量有进一步下降趋势,在双目标的推动下,可持续目标应该转向减少建筑物化阶段的排放。建筑材料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低发展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在双目标下,从能源供应、耦合、消费等角度分析区域一体化能源体系的减排路径并对其进行总体规划是建筑行业减排的关键,是实现“双”目标的重要步骤。本文主要分析双目标下减建筑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双碳目标 减碳固碳 建筑材料 碳排放 生物炭 环境效益
  • 简介:加强对我国森林储量和潜力的研究,是制定中国增汇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国际气候谈判和全面了解森林汇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我国第七次和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中各优势树种的面积和蓄积量数据,采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method),估算了我国森林(乔木林)储量和密度及其分布,分析我国不同省份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储量龄组结构特征;建立分区域、分起源主要优势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Logistic生长方程,结合我国森林2020年和2030年面积蓄积增长目标,预测我国乔木林2010—2050年间汇潜力。结果表明:第八次清查期间中国乔木林总储量为6135.68Tg,密度为37.28Mg/hm2;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储量分别为5246.07Tg和889.61Tg,分别占总储量的85.50%和14.50%。到2050年,中国乔木林和新造林的总储量和平均密度将分别达到11125.76Tg和52.52Mg/hm2,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81%和41%。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乔木林有很大的汇潜力,将在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森林碳储量 材积源生物量法 采伐情景 碳汇潜力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造成城市废的产生量剧增,其处理处置的排放不可忽视,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研究较少。了解城市废处理处置技术特征和碳源,总结减排路径。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洞悉当前生活垃圾处置过程排放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此结论对完善城市废处理处置行业排放核算体系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为废领域的排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城市固废 处理处置 碳排放 核算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造成城市废的产生量剧增,其处理处置的排放不可忽视,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研究较少。了解城市废处理处置技术特征和碳源,总结减排路径。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洞悉当前生活垃圾处置过程排放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此结论对完善城市废处理处置行业排放核算体系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为废领域的排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城市固废 处理处置 碳排放 核算方法
  • 简介:摘要:要挖掘高树木种类、选择高林木良种是实现双目标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和中和,确立了双目标,提出这一目标也充分展示出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提高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一名林学院的在校生,本文浅析我国高林木良种选育的进展,针对高树种选择、高林木良种选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林木良种选育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双碳目标 高固碳 林木 良种选育
  • 简介: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将通过各种措施努力减少排放,实现中和的目标。以安徽创新馆的植物绿化设计项目为案例,梳理和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植物设计的方法;归纳出城市绿地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 标签: 城市绿地 固碳  植物设计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尽管经济的进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由此所导致的排放量增大的问题,同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威胁。上述环境下,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全面的转型与升级。在城市的整体运行中,建立废处理体系、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此方可有效的改变生活环境。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低时代城市废综合处置技术,探讨了技术的运用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汇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茶园作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茶叶产品,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能力,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茶园生态系统的潜力,并探索低茶叶生产技术,以期能够促进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茶园生态系统 固碳潜力 低碳茶叶生产技术
  • 简介:介绍了鄂钢电炉炼钢厂集束炉壁枪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原炉壁枪存在的问题,对改造后的集束炉壁枪的特点、运行情况以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炉壁碳氧枪 脱碳速度 泡沫渣 炉渣
  • 简介:全球森林对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流动量的90%。森林被称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森林汇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碳汇 固碳 二氧化碳 吸收器 缓冲器
  • 简介:/矿环复合材料管在弯曲疲劳试验时发生开裂,疲劳次数远低于设计要求。管子的成型工艺为布缠绕成型。对/环复合材料管裂纹部位进行了宏观、微观观察,对环氧树脂基体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环复合材料管的失效性质为低周疲劳;复合材料管发生早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孔附近存在分层缺陷,导致该区域层间结合强度及抗疲劳性能降低,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区域富集较多的环氧树脂用粉末状固化剂。

  • 标签: 碳/环氧复合材料 弯曲疲劳试验 分层缺陷
  • 简介:摘要:水泥混凝土是世界范围内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由于生产混凝土材料广泛存在,使得其相比于其它人工材料具有价廉物美的特点,因此其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原材料中的胶凝材料水泥生产过程不仅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耗能量也巨大。在诸多降低水泥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和排放的手段中,掺加具有水化硬化活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常用的技术手段。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电力、冶金、印染、化工等多部门种类繁多的粗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制造出种类繁多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传统的处理方法填满和焚烧,既污染环境,又不能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因此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将这些固体废弃材料分类回收,冲洗粉碎做成颗粒物,作为掺合料代替混凝土中部分组分,展开对这种新型有机材料掺合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影响的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开创了实现绿色混凝土的新途径。下面就选取几种我国较为常见的工业废弃物浅谈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