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民初国民的组成,当时的媒体以及后来的学界均有“五党”与“六党”之说。通过考辨史料,不难发现国民实由六党合并而成,除了公认的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外,另外一党不是全国联合进行会,而是以贡桑诺尔布为首领的蒙藏联合会。

  • 标签: 民国初年 国民党 六党合并 蒙藏联合会
  • 简介:抗战胜利,蒋介石威望提升杨天石:很荣幸能够和著名的口述史专家、民间思想研究专家丁东先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国民为什么丢掉了大陆?1950年代开始美国历史学家就很热烈地讨论这个题目。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大的题目.我今天只能够从一个方面,也就是从国民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国民丢掉了大陆。

  • 标签: 国民党 大陆 抗战胜利 民间思想 历史学家 50年代
  • 简介:碉堡战术,古今中外,皆而有之。原始社会的人类就会使用碉堡,城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碉堡的扩大化。碉堡在军事上属防御性设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使用,但特定条件下在进攻时也能够使用。

  • 标签: 中央苏区时期 碉堡 国民党 原始社会 防御性
  • 简介:1950-1952年改造运动是国民历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其退至台湾后第一次大调整。改造时期制定的党政方针奠定了国民在台湾统治的基调,影响深远。本文探讨了蒋介石在改造运动中的表现与作用,指出蒋介石主导了走向改造之路,亲组听命于自己的"中央",是苦心孤诣的"当家人",但其对军事的关注度仍在党务之上,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蒋介石主导的改造有"玩火者熄火"的意味,其性格因素制约了此间对党务改造的限度。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党 改造 台湾地区
  • 简介:打响全国"反共摩擦"第一枪秦启荣1926年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当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结识了校长蒋介石,从此便以蒋校长的"得意门生"自居.1928年夏,秦启荣到南京任陆军大学国民特别党部干事.1929年,秦启荣被派返山东,任国民山东省党部组织科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秦启荣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北游击司令,未几改为冀鲁边区游击司令.年底,韩复榘撤离济南,山东大部沦陷,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 标签: 八路军误 国民党摩擦 摩擦专家
  • 简介: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对三峡开发曾作这样的论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段话与其建东方大港、南方大港、北方大港以及修10万公里铁路一样,只是天才的设想。孙中山一生没有到过三峡,没有为三峡工程做实际工作。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一支长江上游

  • 标签: 三峡工程 垦务 北方大港 南津关 总装机容量 东方大港
  • 简介:中共成立后,在短短20多年内,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话语,对国民的阶级属性曾经先后定性为“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地主买办阶级政党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地主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等。期间,国民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变化,它的阶级属性应该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国民对外国势力、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在不断地变化,使近代中国的政局变化多端莫测。这些必然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对国民的判断,不得不多次对其阶级属性反复斟酌,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方式。两党关系如此这般,皆缘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双重矛盾、双重任务与两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国共两党的关系也时而因民族矛盾上升趋于联合,时而因阶级矛盾上升趋于紧张,长期变化多端,最终势不两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阶级属性 政治代表
  • 简介: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 标签: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 简介:摘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六十多年,如今许多干部都成长于和平时期,并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战火的硝烟和洗礼,在经济繁荣的安乐时期放松了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严格要求,滋生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廉洁形象,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如今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展开对国民执政期间失败经验的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腐败会亡党亡国的危害,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 标签: 腐败 贪污 以史为鉴 蒋介石
  • 简介:军政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文官统治的程度,二是军人干政的程度,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体之两面。台湾地区的军政关系之演变,基本上表现为从威权统治时期的党军关系(甚至是党内关系)到民主化以来的政府军队关系。本文关注国民军中党部的变化,初步描述了台湾地区军政关系的演变及其路径。

  • 标签: 威权体制 党部 党军关系
  • 简介:战防炮即“战车防御炮”,是反坦克炮的旧称。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军队使用的战防炮主要有以下儿种:德国莱茵金属Pak35/36型37毫米战防炮、

  • 标签: 国民党军队 金属 德国 装备 炮兵 反坦克炮
  • 简介:2010年12月,笔者利用去台湾国民党史馆征集资料的机会,调阅了该馆保存的两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毛泽东书信,这“对于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为传神”。从中也可以窥探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情况。

  • 标签: 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 台湾国民党党史馆 信函 个性特色
  • 简介:观察台湾的政治转型,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是政党转型。国民从一个执政的威权型政党,在民主政治条件下逐步向议会型民主政党转变,经历2000年丢失政权,并于2008年重新夺回政权,其间的遭遇和调适,以及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是台湾民主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参考点。

  • 标签: 政治转型 民主党 执政党 国民党 台湾地区 议会
  • 简介:国民性转变与社会变革的关联问题是近代中国的焦点话题之一,国民性转变与提升是现代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相对于其他国民性形成路径,如体制适应、族群文化濡化与国民自觉而言,国民教育参与着国民性的形成与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奠基、引领、调控的功能。在助推国民性进化中,现代国民教育肩负着四重使命,即借助传统教育、时代教育、国族教育与国际教育来加速积极、健康、优秀国民性在民众身上的形成。

  • 标签: 国民性 国民教育 途径 使命
  • 简介:<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

  • 标签: 刺绣艺术 中国民俗 绣料 乱针绣 盘金 装饰图案
  • 简介:民办养老机构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发展困境和成因以及应对策略的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民办养老机构 发展历程 发展困境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