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美国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先后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三个城市进行了为期4周的学习考察。学习期间,笔者着重了解了美国土地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制度架构,对其在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方面的做法与效果有了直观认识和粗浅感受,并结合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和资料,形成了一些初步体会。

  • 标签: 土地利用管理 美国 城市可持续发展 借鉴 学习考察 土地管理
  • 简介: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城市土地问题已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分析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过度管制,土地产权缺失等制度原因,以期对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持续地利土地以及构建节约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城市 土地利用 制度分析
  • 简介: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研究方法:量化分析。研究结果:粤东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两方面问题:⑴城市规模偏小,土地集聚度不够;⑵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用地较为粗放。研究结论:在规划管控、扩容提质、保障用地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标签: 土地管理 区域发展 政策建议 量化研究
  • 简介:组织是重要的,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而对农业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立足于三个视角分析上海三类农业组织,来探讨组织变迁的逻辑。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在解决级差地租的分配,农业组织的效率关键在于地租机制的效率。

  • 标签: 农业组织 农户 土地利用 组织形式 地租
  • 简介:通过浙江省嘉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试点的实践,阐述了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合理性评估的必要性,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合理性评估的评估体系和评分标准。希望能给土地规划的编制者和决策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性评估 指标体系
  • 简介:从介绍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出发,结合广西的主体功能区划情况,分析了该区划的布局特征;然后根据得到的启示,同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视角,提出了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和集约利用统筹这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并对该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

  • 标签: 主体功能区划 土地利用模式 广西
  • 简介:一、信息化测绘的含义信息化测绘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以网络化运行环境为支撑,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信息化测绘是中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变和跨越之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测绘在进入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信息化测绘 土地利用 数字化测绘 应用 管理 信息综合服务
  • 简介:选取覆盖桂林城区的美国Landsat5卫星TM图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同时与最大似然法、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比较,研究提高喀斯特城市遥感分类精度的方法,并分析1989~2006年桂林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SVM可提高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的精度,可有效地动态监测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SVM的地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1.7%,超过90%,Kappa系数为0.827,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1989~2

  • 标签: 喀斯特城市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支持向量机
  • 简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是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对中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寻找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在运用文献比较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发展历程、内涵实质、技术方法和系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可能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体系和分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注重加强遥感图像处理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的研究:将3S技术综合运用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和精度: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动态监测
  • 简介:通过分析香格里拉的地域特征,提出生态旅游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并分析模式对香格里拉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意义。

  • 标签: 环境友好型 土地利用 香格里拉
  • 简介:依据福建省2004年和2009年沙化监测的实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过程对沙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沙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以林地和耕地的大量流失以及居民工矿和交通用地的扩张为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 标签: 福建沙区 土地利用 马尔柯夫 预测
  • 简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图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主岛发展指引图为基础数据,对未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海坛岛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规划实施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大,将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区域景观类型趋向单一,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斑块数量减少,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降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变化等.

  • 标签: 海坛岛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RS GIS
  • 简介:利用北京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79~2005年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90~2005年的三期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分析气象站点3km半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覆被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气温变化在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差异,分析了北京地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的影响最显著(0.822℃/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296℃/10a),林地最小(0.197℃/10a);2)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后,建设用地的OMR年均温升温趋势依然最大(0.527℃/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012℃/10a),林地最小(--0.118℃/10a),表明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具有增强作用,而林地对气温升高具有抑制作用;3)当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向城市建设用地类型转化时,转化的面积越大,气温变化量越大。

  • 标签: 土地利用 覆被 “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 气温趋势 北京地区
  • 简介:通过调查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质地貌条件得到所需基础数据,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利MAPGIS办的作出研究区地质图、地貌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应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应根据区域地质条件,规划设计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 标签: 北京小西山 岩性及地质构造 地貌类型 土地利用
  • 简介:南江县南江镇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平坝较少,土地利用粗放。通过对南江县南江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出南江镇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南江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 标签: 土地利用 现状分析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环境异质性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揭示云南山区环境异质性与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云南山区少数民族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平台,对直苴村的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学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苴村环境异质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并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效应。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 标签: 云南山地 环境异质性 土地利用 生态学效应 直苴村
  • 简介: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 标签: 行政边界 土地利用 空间发展 模式 长株潭结合部
  •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人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与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与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与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与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 标签: 土壤结构 土壤入渗 分形维数 坡耕地 鲁中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