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的5组胶原-PVA复合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表征.选出性能最优的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的胶原-PVA复合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的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凝胶的红外图谱可见明显的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溶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的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的智能型凝胶是拥有感知、驱动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有智能属性的一类功能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智能凝胶材料的发展涉及到理论研究包括电子科学、生命技术等领域,是聚合物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传统智能凝胶存在着生物相容性差,及对外界刺激响响应信号不灵敏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引入功能化纳米材料突破传统凝胶的局限性,并且还可以提高其原有特性,还能够提供新的功能响应性。MXene是一种新颖的二维纳米材料,它的迅速发展使MXene复合凝胶成为一种新的材料,并且在能源,生物医学,传感器,电磁干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MXene复合凝胶的研制和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重点阐述了MXene复合凝胶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MXene复合凝胶的制备技术,并对MXene复合凝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MXene,水凝胶,复合材料,纳米颗粒。
  • 简介:纳米金属复合凝胶因兼具纳米金属粒子和智能凝胶的环境响应性而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对纳米金属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总结,研究发现:纳米金属复合凝胶有共混聚合法、原位还原法、模版-吸附法、辐射法等制备方法,可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催化、药物控释、抗菌等领域,为今后开辟纳米金属复合凝胶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纳米金属粒子 水凝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凝胶是由高分子的三维网络与组成的多元体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根据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凝胶,这类凝胶对环境的变化不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环境敏感的凝胶,具有智能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型凝胶的分类,理论机理和应用情况,并从其优缺点出发,简要分析了智能型凝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智能水凝胶分类理论机理应用
  • 简介:摘要:凝胶即为凝胶作为交联网状结构在溶剂中形成的凝胶。在受到环境变化下,凝胶容易出现刺激行为。凝胶在药物传递、化学分离中具有一定潜力。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智能聚合物、金属纳米颗粒的符合,能够将金属离子进行还原,从而获得一定潜力。本文通过对载银纳米颗粒多响应性复合凝胶进行分析,通过对复合凝胶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在催化以及生物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应用。

  • 标签: 载银纳米颗粒 复合水凝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通过淀粉基中的淀粉来改性,通过化学交联以及物理交联使得凝胶拥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淀粉的种类繁多以及淀粉基凝胶的制备简单,使得其成为如今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凝胶的种类,淀粉基凝胶的性能应用等来介绍淀粉基凝胶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研究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 标签: 水凝胶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传统的生物电信号监测设备所采用的电极仍为湿电极,湿电极在人体上应用则需要使用导电膏及对角质层处理以降低接触阻抗,存在监测后皮肤损伤或生物感染以及监测过程中过敏等问题。为解决湿电极应用的固有问题,在电极材料表面上进行一定微结构阵列设计,使得微结构能够刺入皮肤角质层,降低人体皮肤与电极的接触阻抗,在不需要导电膏及皮肤预处理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信号监测。本文在微针阵列结构设计及制备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极材料的设计及分析,完成对人体信号的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m, EMG)监测。为后续进行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监测及分析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肌电信号   导电水凝胶   微针阵列 
  • 简介:把一种液体材料注射进女性的胸部,让乳房变得更加丰满,这种注射隆胸的方法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注射隆胸在让一些女人梦想成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女性带来了终身痛苦。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撤消聚丙烯酰胺凝胶(注射用)隆胸产品的注册证,从4月30日起,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注射用 女性 注册证
  • 简介:摘要:聚苯胺因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与可控的电导率,而被广泛地用于制备聚苯胺导电凝胶。本文根据聚苯胺导电凝胶基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合成高分子类导电凝胶与天然高分子类导电凝胶并综述了聚苯胺导电凝胶的制备路径。

  • 标签: 导电水凝胶 聚苯胺 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
  • 简介:纳米金复合凝胶由于其在工业催化、传感器件和药物释放等多个领域的优异表现,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综述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溶液还原法,模板法,电化学法,纳米金复合凝胶内部的作用机制:氢键作用机制,反应基因作用机制,纳米金复合凝胶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纳米金 复合凝胶 智能凝胶
  • 简介:与各种高分子合成的凝胶相比,半纤维素基凝胶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如环境友好性、生物兼容性、无毒及可降解性等。文中从制备方法角度归纳和总结了木质纤维半纤维素基凝胶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半纤维素基凝胶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标签: 木质纤维 生物质 半纤维素 水凝胶
  • 简介:总结超大孔凝胶在应用上的研究进展。超大孔凝胶内部呈多孔性,且孔洞相互贯穿。通过各种单体的引入以及合成方法的改进,可使得超大孔凝胶兼具快速响应、多重敏感、高强度、高弹性、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这些性能使得超大孔凝胶在胃滞留给药系统、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系统、药物学、组织工程材料、废水处理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大孔水凝胶 胃滞留给药系统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系统 药物学 组织工程材料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摘要 凝胶为一类亲的能够保留许多水分子或者生物体液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胶体,自从人们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但是,传统凝胶存在一些性能和结构上的不足,比如,其力学性能偏低、降解不易把控等困难,从而限制了凝胶在临床中的使用 。随着对凝胶不断加深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可以使用改变原料、优化制备等方法,制造出更加优异的新型凝胶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研制的一种生物医用水凝胶-可注射凝胶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标签: 可注射水凝胶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作者: 郑洋洋 刘毅 郭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 郑洋洋现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兰州 73001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730030
  • 简介:摘要脱细胞脂肪组织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持细胞的附着和增殖,被广泛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中,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但其存在力学性能较差,缺乏可调性等缺点。研究者们将脱细胞脂肪组织与其他生物材料混合,制成了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凝胶,改善了单纯水凝胶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诱导成脂性。该文对复合脱细胞脂肪组织凝胶的类型、制作过程、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复合凝胶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脂肪组织 复合水凝胶 组织工程
  • 简介: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凝胶生物材料,在软骨修复手术中将其注入骨骼小洞,能帮助刺激病人骨髓产生干细胞,长出新的软骨。在临床试验中,新生软骨覆盖率达到86%,术后疼痛也大大减轻。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水凝胶 软骨 可修复 临床试验 论文发表
  • 简介:摘要:多功能智能凝胶材料(MSRH)同时具备凝胶生物相容性以及刺激响应所具备的材料环境敏感等优势,基于智能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具备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总结了MSRH的响应机制;并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了MSRH其基于驱动器和仿生皮肤以及在医疗领域中进行研究所获得的进展,总结了MSRH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并提出使用4D打印等一些全新的去让MSRH形貌变得更加的丰富,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其中完成对能量耗散机制的引入,通过这种方式让机械性能得到保证的同时还能够对多尺度仿生结构所具备的优势得到提升,让能量自身的使用率以及响应速率符合要求,通过对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让MSRH所具备的多项功能得到完善已经变成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MSRH所选择的制备以及应用研究必然会为日后高性能智能材料的应用拓宽更多的发展思路。

  • 标签: 多重响应 水凝胶 智能材料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8/L、1×109/L、1×10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7、14、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的矿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将4组凝胶分别植入18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内,术后1、2、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效果。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流式鉴定细胞是BMSCs,并且在凝胶中7 d存活率可达(92.43±0.73)%。体外培养14 d后实验组矿化结节的数量逐渐增多且T3[(211.33±17.16)个]高于T2[(56.67±7.64)个]和T1[(28.33±3.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234,P<0.05),而对照组并无矿化结节的生成;7 d各组较高表达成骨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而14 d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囊泡、成骨细胞等,而对照组无成骨分化倾向。结论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BMSCs三维培养的载体材料,复合凝胶混合的BMSCs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培养 复合水凝胶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