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般认为中枢神经递质5-HT和NA被认为与神经性贪食症发病有关,5-HT不足与神经性贪食症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尝试从DA神经递质来进行神经性贪食症的相关研究,其中重点论述贪食症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可用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的相关影像学分析。

  • 标签: 神经性贪食症 多巴胺 多巴胺转运体 D2 神经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t=2.76,P=0.008;0.66±0.20与0.87±0.28,t=2.27,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HR=0.20,95%CI 0.07~0.63,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HR=0.28,95%CI 0.11~0.69,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HR=0.08,95%CI 0.01~0.64,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HR=2.33,95%CI 1.02~5.33,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剂末现象
  • 简介:摘要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18F-FPCIT)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多巴胺转运显像剂。本文以N-(3-甲基磺酰氧基丙基)-2β-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MPCIT)为前体,使用德国SynthraRNplus多功能合成模块,采用亲核取代反应“一步法”合成18F-FPCIT,合成产率为15~20%(n=10,不校正),产品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无菌和内毒素均符合规定,产品满足临床研究需求。

  • 标签: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剂 18F-FPCIT 帕金森病 亲核反应
  • 简介:摘要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交接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11C-2β-甲氧甲酰-3β-(4-氟苯基)托烷(CFT)脑多巴胺转运(DAT)PET/CT显像的特点,分析其对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 PET/CT脑显像且经临床确诊的41例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34~81岁(57.6± 12.2)岁。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PD患者分为早期PD组(19例)和晚期PD组(22例)。同时纳入与PD组患者年龄匹配的8名健康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42~72(61.0±9.8)岁。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双侧尾状核、壳核及小脑3个层面的11C-CFT摄取值,按相应公式计算双侧尾状核、壳核、新纹状体的11C-CFT摄取值和不对称指数、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PD患者新纹状体及各亚区DAT分布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C-CFT PET/CT脑显像中,PD组双侧尾状核放射性分布呈稍降低但尚均匀,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稀疏缺损。其中,早期PD组患者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不对称性降低或缺损;晚期PD组患者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较对称性稀疏缺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新纹状体11C-CFT摄取值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9±2.75对7.69±2.42 ,t=4.818,P<0.01);PD组不对称指数增高,且在壳核中表现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0.08对0.14±0.09,t=2.184,P<0.05);PD组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0.13对0.74±0.21,t=4.929,P<0.01)。与早期PD组比较,晚期PD组在新纹状体的摄取值降低最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1.77对6.99±2.71,t=2.070,P<0.05),晚期PD组在尾状核、壳核不对称指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6±0.06对0.11±0.08、0.18±0.10对0.11±0.07,t=2.251、2.858,均P<0.05)。PD患者新纹状体11C-CFT摄取值与年龄、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444、-0.514、-0.426,均P<0.01),与壳核11C-CFT摄取不对称指数呈正相关(r=0.331 ,P<0.05)。PD患者尾状核11C-CFT摄取值与年龄、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537、-0.581、-0.380,均P<0.05),与壳核不对称指数呈正相关(r=0.410,P<0.01);PD患者壳核11C-CFT摄取值与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353、-0.453,均P<0.05),与病程、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均呈正相关(r=0.322、0.396,均P<0.05)。结论PD患者DAT在11C-CFT PET/CT脑显像上主要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及壳核的放射性分布降低,11C-CFT PET/CT脑DAT显像有助于PD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托烷类 帕金森病 多巴胺质膜转运蛋白质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肾脏转运是体内各种外源性物质、代谢物等清除的重要途径,在维持体内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机阴离子转运OATs是肾脏重要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之一,介导众多内、外源性有机阴离子型化合物(环境毒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细胞外液或血液进入肾小管,影响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本文对OATs主要成员分布、底物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肾脏转运体 有机阴离子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肺细胞是人体生命中的重要细胞,[1]其主要作用是为机体代谢过程中呼吸、能量吸收提供了基础,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活性。本文从肺细胞基本表达与活性入手,对肺细胞药物转运的组织分布与作用分析综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照价值。

  • 标签: 肺细胞 药物转运 分布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会。方法选取某中心接诊的严重多发伤151例,就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中,途中行心肺复苏10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8例,经抗休克等治疗安全转运至医院143例;院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的关键是争取黄金1h和铂金10min,积极进行高效的救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钠碘转运(NIS)是甲状腺滤泡细胞基底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具有选择性和主动性转运碘(I-)到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功能.NIS不仅存在于甲状腺,也存在于腮腺、胃黏膜、乳腺等多种组织.有报道,将NIS基因转染到NIS低表达的甲状腺癌细胞和其他类型的肿瘤细胞内,肿瘤细胞表达NIS,增加了131I的摄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和其他肿瘤,131I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 标签: 钠碘转运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NIS 肿瘤
  • 简介:药物与体内各种转运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肠道转运出发,介绍了它们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旨在利用肠道转运的作用增加药物向组织器官的靶向分布;利用转运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消除途径,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利用转运的作用进行新药设计从而避免药物间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最后通过构建转运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模型,进行新化合物筛选和候选药物的药动学机制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标签: 肠道转运体 药物吸收 药物设计
  • 简介:转运是生物体内一类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离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的吸收、转运和隔离。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Ⅰ的光合膜系统,影响电子传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植物拥有解毒系统,能除去叶绿体中的活性氧。科学家针对生物对百草枯的抗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假说,其常见的抗性机制如抑制转运、隔离到液胞、增强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等。其中,抑制转运和隔离到液胞较为合理。深入研究转运对百草枯的关系,是培育转基因抗百草枯植物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转运在百草枯抗性中的可能作用。

  • 标签: 转运体 百草枯 除草剂 抗性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恐障碍与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轴Ⅰ结构式临床访谈选取139例惊恐障碍患者(惊恐障碍组)和196例正常健康对照(对照组)。采用imLDRTM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试剂盒对所有样本进行6个SNP位点分型,采用SPSS 16.0和PLINK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1)惊恐障碍组在NET rs5569多态性上携带G等位基因(76.3%)高于正常对照组(68.4%),携带A等位基因(23.7%)少于对照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OR=0.67,95%CI=0.47~0.95,P<0.05),而多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性模型显示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NET rs5569多态性各基因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48~0.96,P<0.05);隐性模型显示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DβH rs1611114多态性的基因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18~0.96,P<0.05),但多重校正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论是等位基因还是基因型,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DβH(rs129882、rs1611114、rs1611115)和NET(rs2242446、rs28386840)基因多态性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βH和NET基因多态性与惊恐障碍可能不存在关联。

  • 标签: 惊恐障碍 多巴胺β羟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钠碘转运(sodium/iodidesymporter,NIS)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通过免疫组化法对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对两组患者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t检验,并观察NIS蛋白表达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NIS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而结节性甲状腺肿NIS蛋白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表达阳性评分分别为1.45±0.77和1.07±0.47,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IS表达水平升高,但是存在功能定位障碍。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钠碘转运体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对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锌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旨在综述锌及其转运在前列腺癌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蛋白质转运
  • 简介:摘要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需要在特定的转运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葡萄糖转运家族与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GLUTs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家族 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葡萄糖转运1缺乏综合征是一种由于SLC2A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括早发性癫痫、发育迟滞、运动障碍等,生酮饮食能够有效改善葡萄糖转运1缺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并且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文中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4个方面对葡萄糖转运1缺乏综合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脑疾病,代谢性 膳食疗法
  • 简介:胆汁酸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ASBT)位于回肠刷状缘侧,发挥重吸收胆汁酸的作用,对于维持机体胆汁酸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ASBT的表达调控及其与肠道炎症、肿瘤、肠道分泌、运动和感觉功能、肠道微生态、肠-肝轴等关系的研究提示其在一些消化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这些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酸类 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 炎症 肿瘤 微生态 肠-肝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