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交感性眼炎(SO)患眼的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SO患者2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9例25只眼,女性9例11只眼;年龄(51.61±12.02)岁。诱发眼8只,交感眼28只。外伤或手术后发病时间(46.10± 107.9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3只眼;自身荧光(AF)检查8只眼。病程早期、晚期分别定义为发病时间≤2、>2个月。回顾分析患眼模式影像特征。结果诱发眼8只眼中,大片状视网膜下纤维化伴灶性视网膜萎缩及色素增生5只眼(62.50%,5/8);"晚霞状"眼底3只眼(37.50%,3/8 )。交感眼28只眼中,病程早期表现为灶性视网膜浅脱离伴视盘水肿9只眼(32.14%,9/28);病程晚期表现为视盘周围(盘周)及周边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11只眼(39.29%,11/28),"晚霞状"眼底11只眼(39.29%,11/28)。Dalen-Fuchs结节10只眼(35.71%,10/28)。OCT检查,病程早期可见视网膜脱离和不规则脉络膜隆起;病程晚期可见盘周及黄斑大片隆起的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及视网膜层间囊腔。FFA检查,早期"针尖样"强荧光,晚期伴"湖状"荧光素积存及渗漏;病程早期盘周"地图状"弱荧光,周边视网膜各象限存在点状强荧光病灶,病程晚期荧光增强。ICGA检查,中晚期FFA强荧光病灶为弱荧光。AF检查,边界欠清晰的点片状强弱AF病灶。表现为"晚霞状"眼底的8只眼,其视力轻度下降,为0.5~1.0;盘周黄白色病灶的9只眼,其视力显著下降,为无光感~0.1。结论SO病程早期可表现为与Vogt-Koyanagi-Harad综合征急性期相似的模式影像特征,病程晚期表现为盘周、黄斑及周边视网膜下持续存在的黄白色病灶。存在盘周黄白色病灶患眼视力显著下降;"晚霞状"眼底患眼视力轻度下降。

  • 标签: 眼炎,交感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患儿男性,12岁,因发现视力差半年就诊。检查可见双眼眼球震颤;双眼前段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玻璃体浓缩凝集;眼底见视盘边界清楚,色淡白,视网膜呈豹纹状,见特征性的色素上皮层萎缩,透见脉络膜,黄斑区萎缩。通过相干光层析成像术、B超、眼底自发荧光及基因检查确诊Knobloch综合征。

  • 标签: 脑膨出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脱离 多模态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白质疏松,又称"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标志,高发于老年人群。严重的脑白质高信号显著增加卒中和痴呆等疾病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常规序列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appearing 血管病
  • 简介:摘要眼底疾病认知的更新离不开眼底模式影像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角及超广角眼底照相、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检查的应用,让临床医师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观察更为直接;自适应光学及荧光寿命成像检眼镜的应用,使临床医师在细胞及代谢层次对眼底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模式影像之间相辅相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病变特征。同时,眼底影像的数字化及智能化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如何正确使用模式影像,如何正确理解人工智能在眼科影像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影像中归纳总结,也是每位眼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述评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的模式影像图特征。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外伤性脉络膜破裂14例(14只眼)纳入回顾性研究。患眼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不同模式影像的特点。结果眼底照相中5只眼(35.71%)因视网膜或脉络膜出血而未能发现脉络膜破裂灶,9只眼见后极部视网膜黄白色弧形病灶。其中2只眼脉络膜破裂灶FFA表现为透见荧光,10只眼早期为弱荧光,晚期呈高荧光,2只眼未发现破裂灶。12只眼ICGA表现为条状荧光缺损区,2只眼ICGA始终为低荧光。OCT结果显示2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连续性中断,边缘翘起,其下脉络膜反射条带平整。8只眼示椭圆体带及RPE-脉络膜复合光带粗糙中断并向下凹陷,局部脉络膜隆起或凹陷,信号增强,4只眼因扫描范围受限未能发现破裂灶。结论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行FFA联合ICGA检查可全面显示脉络膜破裂灶并可同时判断视盘和视网膜受损情况,为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眼 脉络膜 血管造影,眼底,荧光素 断层扫描,相干,光
  • 简介:在数字、互联网和电子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屏幕上随时随地观赏视频节目;人们也更多地习惯于通过各种屏幕获取信息、联系亲友、放松娱乐;原本为不同媒介提供的各具特色的视觉产品的供应者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更是开展了对受众的跨媒介“掠夺”;新媒介、“新势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公众注意力,并围绕着“电影”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现象和话题。

  • 标签: 电影影像 影像叙事 影像制作 重构 公众注意力 视频节目
  • 简介:摘要随着眼底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自发荧光、自适应光学等影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PD)的组织形态和分布特点也更明晰。熟知模式影像中RPD的表现特征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RPD的形成机制及模式影像表现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准确地识别RPD和评估疾病的进展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视网膜小疣 多模态成像 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模式影像技术在Stargardt病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28例(56眼)Stargardt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自发荧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炫彩眼底成像、血流成像OCT(OCTA)等模式检查,总结各类影像检查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结果: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随病变进展黄斑区的萎缩病变逐渐扩大,伴后极部眼底色泽改变。炫彩成像通过多波长的组合,可用更好的对比度和层次感显示出萎缩的细胞和范围。眼底自发荧光通过自发荧光的高低变化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受损情况,同时能清楚直观地显示黄斑区萎缩病灶的大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Stargardt病中的观察可直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血管的损伤程度。随着Stargardt病的发展,黄斑区RPE层萎缩范围扩大,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继发进行性萎缩。OCT提供了断层眼底的影像信息,随病变进展,中心凹周围神经上皮层变薄,光感受器不同程度萎缩、消失,RPE层不同程度萎缩,反光减弱,脉络膜层毛细血管萎缩,从层次深度和范围的广度都体现了病变的发展。OCTA中本研究观察到随着病变的进展,各层次血管密度呈减少趋势。扫描视网膜深层血管时,透见了下方的脉络膜血管,随着萎缩加重,透见的脉络膜血管的范围扩大。结论:不同的眼科影像技术在Stargardt病的不同阶段表现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角度的追踪随访、病情评估的手段。

  • 标签: Stargardt病 多模式眼底成像 黄斑变性 自然病程
  • 简介:在DVCC2011数码影像城市论坛上,我们向现场观众传达了这样一个概念:伴随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这三个领域融合的深入,动态影像已经从以传统电影银幕和电视机屏幕为主,走进手机微屏幕、掌上PAD小屏幕、计算机中小屏幕、

  • 标签: 动态影像 数码影像 广播电视 电影银幕 屏幕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就模式眼底影像技术在高度近视眼检查中的应用予以研究。方法:分析本院眼科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入的患者资料,确定符合标准的150例(182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为观察目标进行研究,为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间接检眼镜检查,并以荧光素血管造影(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OCTA检查结果并统计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182只眼中,FA检出单纯性高度近视145只眼、病理性近视37只眼;经OCT与间接检眼镜检查后,检出单纯性高度近视148只眼、病理性近视34只眼,其中包括干性裂孔19例、裂孔伴随浅脱离11例、视网膜变性4例;OCT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灵敏度为91.89%(34/37)、特异性为97.97%(145/148)。结论:在高度近视眼患者检查中,可将OCT作为其常规检查首选,是一种操作简易、无损伤性、成像清晰的检查方式,特异性、灵敏度水平较高,临床指导意义较为重要。

  • 标签: 多模式眼底影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高度近视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灶性脉络膜炎(MFC)中炎症病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FC患者46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8.30±8.97)岁。既往确诊MFC 29例,因出现新发症状再次就诊;无明确既往病史17例,为首次就诊。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参照文献并综合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将MFC病灶分为活动性CNV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分别为31 (34.4%,31/90)、12 (13.3%,12/90)、26 (28.9%,26/90)、90 (100.0%,90/90)只眼。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19只眼。总结分析炎症病灶与CNV病灶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表现。FFA、OCTA检查之间CNV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结果活动性炎症病灶、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黄白色病灶以及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中均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病灶处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隆起、边界不清,合并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积液;OCTA检查,活动性炎症病灶各层血管组织无血流信号,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非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病灶边界清楚,不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荧光着染、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非活动性CNV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隆起病灶,非活动性炎症表现为轻度RPE增生形成的瘢痕或萎缩形成的外层结构凹陷;OCTA检查,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可见斑片状血流信号丢失或透见下方血流信号,非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FC活动性炎症病灶及活动性CNV病灶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FFA可见荧光素渗漏;OCT可见隆起的病灶边界不清;OCTA可明确CNV或炎症病灶的性质。

  • 标签: 脉络膜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拟诊的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的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检查并拟诊的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且抗结核治疗(ATT)有效患者15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受累分别为7、8例;年龄(49.3±11.1)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全身结核相关检查包括胸部CT、血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结核相关检查。所有患者行全身ATT。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患眼的眼底模式影像特征。治疗前后BCVA比较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所有患眼视网膜血管纡曲扩张,其中伴血管白鞘3只眼;视网膜散在出血点5只眼,其中沿血管走行3只眼。病变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周部及周边部,部分累及后极部。单纯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54.5%,12/22);视网膜血管炎合并脉络膜炎10只眼(45.5%,10/22)。FFA检查,视网膜血管不同程度荧光素渗漏,以视网膜静脉和毛细血管渗漏为主,未累及动脉。周边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16只眼(72.7%,16/22),其中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4只眼(18.2%,4/22)。合并脉络膜炎的10只眼,视网膜下多个大小不一的局灶性脉络膜炎性病灶。行ICGA检查的7只眼,脉络膜炎性病灶呈弱荧光暗点(HDD)5只眼(71.4%,5/7),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点状HDD,多分布于后极部及中周部。ATT后,视网膜血管炎合并脉络膜炎的10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间沉积的强反射物质逐渐吸收,但未完全消失,视网膜结构紊乱多数未能恢复。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1±0.57、0.36±0.55;治疗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2,P<0.01)。结论拟诊的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FFA最常见表现为周边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可伴局灶性脉络膜炎性病灶;广角FFA及ICGA对于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较为重要,OCT有助于炎症变化的监测。

  • 标签: 结核,眼 视网膜血管炎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附近血管扭曲扩张;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表面呈高反射,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样、点状强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HRRPE的彩色眼底照相可显示肿瘤区视网膜血管异常,表面可见纤维增生膜;OCT可显示肿瘤累及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内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高反射OCTA可以显示肿瘤内不规则的内部血流信号;FFA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荧光模糊和明显曲折的视网膜血管。模式影像检查对CHRR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多模式影像 诊断 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60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3月~2020年11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诊断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数字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观察组患者需要采用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结果:采用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成功率9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运用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诊断准确性明显提升,可以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 急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针对线阵CCD影像,分析了GC^3视匹配模型,引入了MVLL视匹配模型。研究了GC^3与MVLL视匹配模型的工作过程,综合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异同。利用ADS40影像,针对相似、遮挡特征,做了视匹配试验。结果表明,视匹配模型能够综合利用多张重叠影像信息,提高匹配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匹配优势。

  • 标签: 影像匹配 线阵 CCD 多视匹配 几何约束互相关 MVLL
  • 简介:摘要成瘾性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广义上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同物质成瘾相比,行为成瘾不受药物等其他因素的调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很可靠的成瘾相关研究模型。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及成瘾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深入,为行为成瘾的科学研究、临床治疗与干预以及对行为成瘾发生发展机制的探寻与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认识。现以赌博障碍、网络游戏障碍为例,就国内外行为成瘾患者脑结构、功能以及代谢改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和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放射学 行为成瘾 赌博障碍 网络游戏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药肺结核病例,探索耐药肺结核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9月3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在本院诊治过程中病灶恶化者,所有胸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诊断为耐药肺结核,与最终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药肺结核病例比较。结果380例中经影像学诊断与药物敏感试验诊断的耐药肺结核病例数分别为101例、90例,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经影像学误诊为耐药肺结核的病例分别是肺结核合并肺炎3例,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例,肺癌3例,卡式肺囊虫肺炎1例。结论影像学诊断与药物敏感试验诊断可疑耐药肺结核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诊断可对耐药肺结核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放射摄影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