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要素市场资源扭曲严重阻碍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部署进程。基于此,以配置起点———要素资源为对象,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各地市要素选择呈现空间依赖现象,地方财政竞争将通过驱动其偏向主导整个区域资源配置;同时,受技术性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壁垒限制,各城市仍存在要素分布不均、技术创新封闭独立现象;此外,各经济体存在溢出和反馈双向效应,技术进步方向作为调节变量,使偏向更为突显短期性。因此,地方政府应改革单一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由区域间竞争走向竞合,中央政府在“作对激励”同时“作对协调”,以平衡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扭转空间失衡格局。

  • 标签: 地方财政竞争策略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市场资源配置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 简介:摘要:地震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地震后快速了解震区内各区域的受损情况对开展救援至关重要。为了快速识别地震对周边人口聚集区破坏的情况,本文基于具有高度可比性VIIRS/DNB的夜间灯光,对地震前后VNP46A2夜间灯光之间的差异识别各地区的受损情况,并计算夜间灯光总损失量。利用2023年土耳其7.8级地震对震区周围的主要城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amandag、Kirikhan和Antakya城市灯光损失比例最大,分别为91.6%、88.2和87.8;Antakya、Kahramanmaras和Gaziantep城市的总灯光损失值最大,分别下降了23147、12155和11079 nW/cm2/sr。在主要受损区域出现灯光下降的城市,受损区域的灯光损失平均占比为78.8%,表明夜间灯光能够较好的表示地震后灾区的受损强度与空间分布情况。

  • 标签: VIIRS/DNB 地震评估 土耳其地震 夜间灯光数据 VNP46A2
  • 简介:摘要: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逐渐形成了都市圈、城市群。本文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分析苏锡常都市圈发展格局演变,通过利用阀值比较法对苏锡常城市建成区的提取,利用夜间灯光和城市的GDP的相关性,检验校正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对苏锡常都市圈的城市扩张演变分析研究。

  • 标签: 夜间灯光数据 NPP-VIIRS 都市圈 城市建成区 GDP 扩张演变
  • 简介:摘要 :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扩张及形态演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揭示南京市扩张模式,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合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0年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集,采用参考比较法(基于统计数据)方法提取南京市建成区范围,并从扩张强度、速度、重心迁移、景观格局指数方面研究南京市建成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4-2020年南京市建成区不断扩张,呈现出同心圆发展的模式,城市斑块不断增加,并且趋于连续、一体化,南京市城市中心作用越发凸显。(2)2004-2020年南京市城市建成区重心一直迁移,但是重心一直在玄武区范围内,2004-2020年间重心朝着东北方向迁移,变化幅度小,南京市城市扩张不存跳跃式发展,城市化发展稳定。

  • 标签: DMSP/OLS NPP/VIIRS 夜间灯光数据 建成区 景观格局指数
  • 简介:长江经济带建设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其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溢出效应,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基于1992-2013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DMSP/OLS夜间灯光,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总体上呈显著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始终大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且贡献率不断上升,因此,上、中、下游区域间差异是造成长江经济带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VAR框架下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 标签: 长江经济带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效应 夜间灯光数据
  • 简介:自2008年以来,由于高铁的开通;中国许多县告别了没有火车站的历史,这为研究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选取2008—2013年首次开通高铁的县作为处理组,使用"匹配倍差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高铁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基于卫星灯光的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对县级市和县经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高铁开通对有高铁的县级市经济增长贡献为34.64%,而对县级单位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第二,高铁开通促进了"高铁县"投资的增加,平均而言"高铁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37%,约合10.86亿元;第三,高铁开通对"高铁县"产业结构则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中,替换经济增长衡量方法、变换时间断点以及改变估计策略等均得到类似的结果。最后,文章从空间溢出的角度解释了高铁的差异性影响。

  • 标签: 高铁建设 经济发展 卫星灯光数据
  • 简介:城市规模是城市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伴随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空间变化更具多样性。城市体系内原有的城与乡、新区与旧区、先进与落后、核心区与边缘区等内部异质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更好地反映城市空间变化带来的其所承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活动变化,促进经济技术转型升级,需以新方法识别城市规模变动类型与空间联系变化。使用夜间卫星灯光光斑来衡量城市规模,将灯光光斑和地级市数据匹配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光斑衡量的城市规模与人口、土地总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分析城市规模空间联系时,其作为城市规模的替代变量有一定合理性。将光斑分为亮、暗两区,根据相对变化方向和速度,识别城市规模变动类型,主要有"内聚型"和"蔓延型"两类,多数城市属后者。比较两类城市的空间联系,发现蔓延型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比内聚型城市间要强,而分别用光斑和亮区衡量城市规模时,两类城市空间联系并不一致。结论印证了城市蔓延是普遍的空间现象,同时证实了城市蔓延"空间组织"能力强,是城市规模空间关系演化的主导力量。研究结论对新时期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城市规模 夜间灯光数据 变动类型识别 空间计量 地方政府间竞争
  • 简介:本文立足县级统计如何打造“阳光数”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实践.提出了要完善统计体系、数据审核程序、依法统计、统计信息化、统计队伍方面来打造“阳光数”。

  • 标签: 真实 阳光数据 打造
  • 简介:首先简述国际上对发展未来通信网的普通想法,认为应该重点看待近年数据通信业务的迅速增长趋势,因而有必要提出通信网应当优先考虑建设光传送网和光数网。于是,文中对光传送网近年发展趋向作一综合概述。

  • 标签: 光数据网 数据通信 通信网 光传送网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城市繁华度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标准,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而言,GDP、人口、经济、城市建成区面积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这对于研究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至关重要。目前,遥感技术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本文采用DMSP/OLS遥感数据,针对夜间遥感影像提取城市灯光信息,利用不同城市的灯光亮度反演城市繁华度,以期获得四川省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程度。

  • 标签: 夜间遥感 灯光系数 城市繁华度 栅格叠加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夜间灯光影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在国家发展规划中,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本文采用DMSP卫星所获取的年平均中国区域夜光影像数据,首先,基于ArcGIS的应用对1993~2012年的灯光影像进行校正;其次提取三地灯光影像强度的总值,均值;最后,将数据与三地相关年份的GDP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夜间灯光强度与GDP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DMSP卫星影像 夜间灯光 ArcGIS GDP 相关性
  • 简介:摘 要:随着夜间经济供给丰富,以及夜间消费活跃,夜间经济的区域差异与地方特色,体现当前夜间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研究开发综合、定量、动态的夜间经济活跃度指数,构建夜间经济活跃度评价体系。通过电力运行负载、电能消耗及业务增长等电力相关活动判断各相关因数的变化程度,辅助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方向。

  • 标签: 夜间经济 活跃度指数 评价体系
  • 简介:风情万种魔幻鬼魅温暖光明希望憧憬恢弘绚烂壮观庄严这些都莫过于形容灯光灯光点缀了我们的生活,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使我们活着不再循规蹈矩枯燥无聊。

  • 标签: 灯光 生活 温暖
  • 简介:地面激光扫描仪可以获取目标表面密集高精度离散的三维点云数据,摄影测量可以获取目标表面丰富高质量连续的纹理影像数据,将地面激光扫描仪点云和近景数码影像进行有机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基于激光点云强度图像和数码影像自动配准来实现两种异源数据间的精确融合.其中,针对异源数据成像模型不同的问题,将点云数据严格地转换为相机中心投影方式的强度影像;在点云强度图像和数码影像间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过程中,采用了由粗到精的稳健策略;根据高精度的匹配点利用空间后方交会获取相机的准确外方位元素,恢复图像在摄影瞬间相对点云目标的位置和姿态.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地面激光点云数据与近景数码影像的有机融合.

  • 标签: 地面激光 数码影像 配准方法 强度图像
  • 简介:一只老蟋蟀和一只小蟋蟀在窗下吧叽吧叽吞咽着橘黄色的灯光

  • 标签: 灯光 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