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后谵妄大鼠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147只,3月龄,体重24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49):对照组(C组)、单纯麻醉组(A组)和术后谵妄组(P组)。C组大鼠不接受麻醉和手术处理,A组大鼠接受1.4%异氟烷麻醉2 h处理,P组大鼠在1.4%异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于术前24 h、术后6、9和24 h时测试大鼠行为学(埋藏食物实验、旷场实验及Y迷宫实验);术后6、9和24 h于大鼠尾静脉注射荧光素钠(NaFI)后取大鼠双侧侧脑室脉络丛(CP)及脑脊液(CSF),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P ZO-1、occludin、claudin1、E-cadherin和VE-cadherin表达;术后6 h时大鼠尾静脉注射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后取CSF,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SF NaFI,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的浓度;取CP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双侧CP上皮细胞(CPECs)形态。结果与C组和A组比较,P组大鼠术后食用麦片潜伏期延长,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进入新异臂次数百分比及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僵直时间缩短,大鼠CP 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下调,CSF NaFI浓度、10及40 kDa FITC-dextran浓度增加(P<0.05或0.01),CPECs排列紊乱疏松,微绒毛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模糊不清,间隙增宽。结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血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脑脊液 脉络丛组织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3~4月龄,体重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氯胺酮组(K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P组、D组和K组睡眠剥夺72 h时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右美托咪定100 mg/kg、氯胺酮80 mg/kg维持麻醉3 h,C组进入大平台自由活动72 h。于麻醉3 h时取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Aβ和tau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D组、P组、K组和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SD组比较,P组和K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K组比较,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而丙泊酚和氯胺酮作用相反。

  • 标签: 麻醉药 睡眠剥夺 脑脊髓液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是细胞外液的一种,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通常脑脊液都在不停地循环着,其流动速度较为缓慢,而且皆往一个方向流动。维持脑脊液循环的动力主要是流体静压(即蛛网膜下腔压力与大脑静脉压力之差)和血液的渗透压。

  • 标签: 脑脊液 细胞外液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运用WatersAtlantisT3作为色谱柱,且将乙腈-缓冲液(20:80)作为流动相,其pH=5.4,其相应流速则为0.32mL·min-1。就氟哌啶醇(第一代)和利培酮(第二代)相应抗精神病药,针对大鼠伏隔核(NAC)及前额叶皮层(mPFC)当中多巴胺释放所具有的影响予以比较分析。结果:mPFC中多巴胺含量当给与氟哌啶醇之后,均未发生较大变化,而多巴胺在NAC当中含量则出现明显升高状况;当将利培酮给与之后,多巴胺含量在NAC及mPFC当中均存在明显升高状况。结论: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稳定、灵敏及准确,对于脑微透析样品当中相应多巴胺具体的定量分析更为适用。就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而言,其可能利用将前额叶皮层相应多巴胺水平予以升高方式,就认知功能及阴性症状给与改善。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 大鼠脑脊液 多巴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大鼠血液、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用清洁型SD大鼠65只,采用利奈唑胺(53mg/kg)单次注射大鼠尾静脉后,针对大鼠不同时间点相应脑脊液、脑组织及血当中相应利奈唑胺药物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施测定,并就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给与计算。结果:注射(0~18)h后,利奈唑胺在大鼠脑组织峰浓度为5.10μg/ml,血的峰浓度为31.38μg/ml,脑脊液则为23.96μg/ml;血的消除半衰期时间为2.66h,脑组织为2.41h,脑脊液为1.98h;血、脑组织及脑脊液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则为134.54h·g/ml、28.22h·g/ml和136.42h·g/ml。结论:利奈唑胺能在脑脊液较好进入,实现其抑菌效果的有效发挥,其在组织穿透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均较好。

  • 标签: 利奈唑胺 大鼠 药代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生化分析仪检测尿/脑脊液蛋白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生化分析仪及罗氏U/CSF试剂分别检测尿/脑脊液蛋白,结论生化检测尿/脑脊液蛋白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试剂稳定,是目前较理想的尿/脑脊液蛋白测定方法。

  • 标签: 脑脊液 尿液生化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外伤致颅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颅骨骨折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其中颅底骨折约占1/3,因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易使硬脑膜破裂,脑脊液经破裂处进入鼻腔或耳道,形成脑脊液鼻漏或耳漏。临床护理重点为保持适当体位,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早期愈合。

  • 标签: 脑脊液漏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外伤昏迷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意识和生存质量。近年来,苏合香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苏合香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脑脊液炎症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 标签: 苏合香丸 经颅磁刺激 昏迷大鼠 炎症因子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利用脑脊液净化治疗仪对模拟血性脑脊液进行体外净化试验,评价该净化仪的稳定性、滤过赛摔与滤过承载量,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及生理盐水配制成2.5%、5%、7.5%的模拟血性脑脊液脑脊液净化仪及配套的管路系统采用自行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产品,将此种模拟血性脑脊液按照未来人体试验的模式进行脑脊液净化仪的体外净化试验,净化参数设置参照正常人体脑脊液循环的生理指标,分析净化前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在滤膜最大承载试验中,2.5%模拟血性脑脊液的红细胞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时需要的循环总量达到550ml,而5%、7.5%模拟血性脑脊液所需要的循环总量分别为590ml、420ml。在红细胞去除率达95%以上时,2.5%、5%、7.5%模拟血性脑脊液所需循环总量分别为590ml、450ml、480ml。在体外模拟人体环境的净化效果试验中,2.5%模拟血性脑脊液单套滤膜净化循环6次后红细胞平均数由155000个/mm3,下降到65900个/mm3,下降率超过55%。结论脑脊液净化仪能够有效去除模拟血性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设备的稳定性高。

  • 标签: 脑脊液净化仪 净化 红细胞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鼻咽部脑膜脑膨出病例。男性患儿,头部外伤后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经颞骨CT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脊液耳漏,手术修补后1年之内脑膜炎再次反复发作,颅脑MRI水成像检查发现鼻咽部脑膜脑膨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后随访9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CSF分析在很多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中都很有价值,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感染和退行性变。因为CSF与脑和脊髓的细胞外间隙直接交通,所以各种CNS的病理改变经常通过CSF反映出来。此外,对CSF蛋白的检查常常为CNS疾患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腰椎穿刺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证 脊髓肿瘤 蛋白浓度
  • 简介:目前脑脊液中乳酸(LAC)含量的测定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笔者用NOVA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的膜电极方法,测定了154例研究对象的脑脊液LAC含量。用不同分组的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脑脊液 含量 乳酸 结果报告 正常参考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