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头孢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测定头孢颗粒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进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以上,控制菌阳性生长良好。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头孢克肟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回收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品为口服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头孢的前体药物。其抗菌作用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目的讨论头孢酯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头孢酯临床应用于由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雷白杆菌属、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对本品敏感的轻、中度感染。

  • 标签: 头孢泊肟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头孢为第三代半合成的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作用。目的讨论头孢药用心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适用于头孢敏感的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链球菌、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属、雷白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属等引起的感染症。

  • 标签: 头孢甲肟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本品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抗菌谱比头孢呋辛更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抗菌谱包括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雷白产气杆菌属及奇异变形杆菌、奈瑟菌属、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目的讨论头孢西药效验。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敏感菌的感染,如呼吸道、耳鼻咽喉、腹腔、胆道、脑膜炎、淋病、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

  • 标签: 头孢噻肟 西药 效验
  • 简介:摘要本品是一种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目的讨论头孢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适用于治疗由对头孢敏感的细菌引起的成年人的中、重度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复杂性和单纯性)。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腹膜炎和胆道感染在内的腹腔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和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发热。

  • 标签: 头孢吡肟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胶囊与加替沙星共同作用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胶囊联合加替星共同进行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头孢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头孢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持续服用一个星期,并应用加替星静脉点滴,每天滴注2次,持续7天。对照组患者只服用头孢胶囊,每天3次,每次服用2粒,持续服用一星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3.33%以及3.33%,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67%以及5%,两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但在不良反应率上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头孢胶囊联合加替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上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头孢克肟胶囊 加替星 下呼吸到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和头孢序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头孢曲松和头孢序贯治疗为试验组和单用头孢曲松治疗为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头孢曲松每日20mg~8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7d,病情缓解后,转换为口服头孢颗粒剂1.5~3mg/kg,2次/d,再治疗7d。对照组单用头孢曲松每日20mg~8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14天。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0%和78.12%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00%和70.5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不良反应不常见而轻微。结论头孢曲松和头孢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头孢曲松 头孢克肟 序贯治疗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对头孢钠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7-氨基-3-去甲基-3-头孢烷酸(7-ANCA)为原料,与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胺-乙酰-苯并噻唑硫酯(AE活性酯)反应制得头孢酸,再与无水碳酸钠反应制得头孢钠。所得产品质量好,产率达85.8%。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适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头孢唑肟钠 合成 7-氨基-3-去甲基-3-头孢烷酸
  • 简介:病例报告例1患者老年男性,76岁,本次入院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再发伴发热2天入院。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常规:WBC16.2×109/L,G89%。肾功:尿素10.5mmoll,肌酐145umol/l。胸部CT提示:慢支并双下肺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0ml+头孢2g,静推,2/日。3日后患者体温正常,改为生理盐水20ml+头孢1g,静推,2/日,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标签: 头孢吡肟 精神症状 肾功能不全 生理盐水 药物过敏史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1例60岁男性患者,因咽喉肿痛、咳嗽,给予注射用头孢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10%氯化钾注射液3ml静脉滴注。用药2分钟后,患者出现舌尖、口唇周围发麻、手背发痒、心悸、大汗、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休克。血压0,心音低钝、呼吸微弱,脉博触不到,体温36.2℃。立即停用注射用头孢钠,给氧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氯苯那敏、肾上腺素,肌肉注射,氨茶碱、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滴注,治疗。约2.5h后,患者心律齐,体温37.2℃,脉博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0/75mmHg。2d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钠过敏性休克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头孢钠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钠致过敏性休克在收集的病例中年龄较大组中较高,多在用药后10min内发生,严重者导致死亡。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安全用药,避免发生过敏性休克。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过敏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头孢钠与头孢他啶治疗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头孢钠组和头孢他啶组,每组有患者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成本,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比较,头孢钠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明显少于头孢他啶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头孢钠与头孢他啶治疗感染性肺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相比之下,头孢钠的治疗成本更加低廉。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头孢他啶 感染性肺炎 临床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头孢酯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并在培养基中加入中和剂的方法,去除头孢酯片的抗菌活性。结果: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0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5株验证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对头孢酯片最敏感,可作为头孢酯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质控菌株。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头孢酯片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 标签: 头孢泊肟酯片 薄膜过滤 中和剂 质控菌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进入我院的国产头抱吡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促进临床对头抱毗的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药效学分析依据。方法对68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采用头孢1.0—2.09/次加入5%G.S或0.9%N.S100mL中静脉滴注.q12h。7天~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头孢的临床有效率为94.12%、痊愈牟为55.88%、细菌清除率为91.67%。结论头孢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

  • 标签: 头孢毗肟 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头孢钠中聚合物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葡聚糖凝胶G-10柱,流动相A为pH7.0的0.02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流动相B为水,流速约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头孢钠在8.048~72.43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满足头孢钠中聚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控制需要。

  • 标签: HPLC法 头孢唑肟钠 聚合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