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分析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20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子宫内膜诊刮标本 病理诊断 临床联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子宫癌术前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子宫癌患者(50例),选取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患者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50例子宫癌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术前病理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不一致,患者病理是子宫样腺癌、而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混合型腺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经病理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则为子宫样腺癌,由此提示,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病理诊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癌患者进行术前病理诊断,对肿瘤组织学检出率较高,特别是I型子宫癌患者。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术前诊刮病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宫内节育环(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子宫病理改变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30例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环后的子宫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120例未置环、年龄相仿在本院同期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0例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子宫炎83例,占63.85%;子宫息肉32例,占24.61%;子宫发育异常者15例,占11.54%。120例未置环异常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子宫炎12例。占10%;子宫发育异常72例,占60%;子宫息肉31例,占25.83%;恶性肿瘤5例,占4.17%。结论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的主要病理改变以子宫炎为主,而子宫息肉、子宫发育异常次之,未置环合并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的主要病理改变以子宫发育异常为主,而子宫息肉、子宫炎、恶性肿瘤次之。提示:IUD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治疗应注意对因治疗。

  • 标签: IUD 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性刮宫 于宫内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诊断中运用术前分段病理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 5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术前分段病理检查,并且根据术后子宫病理结果,对肿瘤细胞分级的符合率进行判断。结果:本组的 52例患者中,根据手术病理诊断, 15例为 G1,占 28.85%, 26例为 G2,占 50.0%, 9例为 G3,占 17.31%;术前分段病理检查对 G1、 G2以及 G3的符合率分别为 20.0%( 3/15)、 61.54%( 16/26)、 77.78%( 7/9),并且 G2和 G3的符合率明显高于 G1( P<0.05);同时,与侵入内膜层者相比,内膜癌浸润≥ 1/2子宫肌层深度的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临床上将术前分段病理检查运用在子宫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 标签: 病理学 分段 刮宫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应用子宫术结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子宫术,观察组采取子宫术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5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子宫术时,结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诊刮术 心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增殖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18例经宫腔镜检查病检确诊为子宫增殖症的患者给予妇康片5-10mg周期治疗一疗程。结果子宫增殖症患者给予20天的孕激素治疗,简单型与复杂型增生效果较不典型增生好,可抑制子宫增殖症及其癌变。

  • 标签:
  • 简介:本组2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不符,快速切片诊断子宫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87%,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癌转移至卵巢

  • 标签: 例误 内膜癌例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术和术治疗子宫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子宫息肉不孕症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分组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试验组8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术,试验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妊娠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月经量为(158.9±34.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4.9±8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率为91.86%,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妊娠率为70.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息肉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术后月经更加规律,月经量更少,为患者妊娠打好基础。同时,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不会对患者造成其他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诊刮术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术治疗子宫息肉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70例子宫息肉伴不孕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宫腔镜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经期时间、月经量、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期时间为(3.94±1.03)d、月经量为(35.20±5.13)ml,对照组患者经期时间为(5.89±1.40)d、月经量为(50.49±6.97)ml,两组患者经期时间、月经量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中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中有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一些(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中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一些(p<0.05)。结论 在子宫息肉伴不孕治疗中利用宫腔镜电切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宫腔镜诊刮术 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息肉术后使用孕激素和曼月乐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实行子宫息肉刮治疗的82例病患进行研究,术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孕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曼月乐环,对比2个组最终治疗结果(月经情况与子宫厚度、息肉复发率)。结果:术前,2组月经情况与子宫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个月、10个月,对照组月经评分比观察组低,子宫厚度比观察组厚,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息肉复发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宫腔镜EP后的病患使用曼月乐环,可有效改善其月经情况,促进其子宫恢复,减少息肉再次复发,其效果优于孕激素,建议推崇运用。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诊刮 孕激素 曼月乐环 月经情况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刮匙除术对子宫息肉(EP)患者术后子宫厚度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EP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匙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厚度、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6个月复发、妊娠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月经量高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厚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除术、电切除术治疗EP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刮匙除术后子宫厚度较低,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妊娠率较高,有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电切除术后血清VEGF水平、月经量及复发率较低,无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宫腔镜 刮匙刮除术 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厚度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盲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方法将2017.03.01日至2017.08.0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息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两组,30例/组。分别采取盲手术(对照组)和宫腔镜电切手术(观察组)。将两组的出血量、症状改善情况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56±5.24)ml、术后三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100.65±20.57g/L)、术后三个月的月经量(80.56±29.64mL)以及术后的复发率(3.33%)都比对照组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较盲更适合治疗子宫息肉。

  • 标签: 宫腔镜电切 盲刮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与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提示子宫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癌组(25例)、子宫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诊病理为重度子宫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