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体现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的特色,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将“林网化”建设与“水网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城市森林建设的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在植物配置上应以长效型为主,

  • 标签: 安徽 城市森林建设 树种选择 乡土树种
  • 简介:近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不断上新台阶。但由于劳动力增长过快,加之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与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 标签: 问题研究 城市就业 安徽省 失业问题 党的十六大 经济建设
  • 简介:摘 要: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思想,以2018年安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stata12.0对安徽各市的14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分析,从经济指标中提取主成分因子,对各地市市区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为各地市市区经济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济实力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stata12.0
  • 简介:基于安徽16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运用Topsis方法比较分析安徽城市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安徽城市由于在自然区位、社会区位和产业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市发展在综合经济、财政金融、国内贸易、对外开放与依存、城镇化水平、居民生活、教育与科技、环境水平8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支持落后城市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政府适度引导,完善科技体系和重视生态坏境保护是促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城市竞争力 安徽省 TOPSIS 城市横截面数据 协同发展
  • 简介:安徽物流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16个地级市2013年相关数据,构建安徽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各市的物流竞争力排名并进行分类。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安徽的16个地级市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第一类强区、第二类次强区和第三类弱区。分析三类城市不同特点,其中第一类合肥市物流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应充分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第二类城市中阜阳、蚌埠地理优势明显,应作为皖北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发展对象;第三类城市物流竞争力低于安徽平均水平,应从根本上加强经济建设。

  • 标签: 城市物流 物流竞争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行为,提高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水平,根据《行政处罚法》、《安徽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安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城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导规范。

  • 标签: 《行政处罚法》 城市管理 安徽省 制作 文书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简介:<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一)收入增速和绝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40元,较1980年增长13.97倍.与全国20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较1980年增长16.13倍相比,我省城

  • 标签: 城镇居民 消费状况 生活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 人均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
  • 简介:基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机理,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安徽化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两者的偏差关系,初步得到安徽化总体上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并探讨其偏差原因。在偏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研究方法,对安徽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得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尚处于良好协调的边缘,要实现理想的优质协调发展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要在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加快安徽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最终促进安徽经济良性发展。

  • 标签: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熵值法 偏差 耦合协调度
  • 简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在不同地区各自的发展环境下,二者的关系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立足于安徽1993-2012年20年的城镇化水平和流通业产值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安徽流通产业发展是引起城镇化进程的格兰杰成因,而城镇化进程却不是引起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从而提出应当积极发挥安徽流通产业先导作用的建议。

  • 标签: 安徽省 城镇化 流通产业
  • 简介: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物流需求一体化、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三个维度,运用2000—2014年间的数据对安徽乡物流进行测度和评价,并提出统筹城乡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构建城乡物流政策支持体系、实现农产品网络信息化、培育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 标签: 城乡物流 一体化 维度 主成分分析
  • 简介:蚌埠、淮南、淮北、阜阳、亳州、界首六城市被水利部列为重点缺水城市。本文通过水资源平衡计算分析,对现状工程条件下的缺水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意见。

  • 标签: 水资源 缺水预测 水源规划 对策 安徽
  • 简介:安徽巡游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处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西接河南、湖北,南有江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有峰林似海的黄山、清俊秀美的九华山、“长江绝岛”小孤山.可以在天柱山上访古寨,在醉翁亭上畅饮“杏花村”。

  • 标签: 安徽省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华东地区 区位优势 九华山
  • 简介:安徽作为全国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加快安徽镇化进程,促进安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将安徽与全国的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索安徽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江苏省的对比,从综合工业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变动以及两化协调等多角度预测了安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

  • 标签: 城镇化 阶段性特征 趋势 预测
  • 简介:摘要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增强内部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便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省来说同样如此。本文将结合1999年至2018年安徽镇居民消费情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安徽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安徽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再通过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来对模型进行检验以及修正得出最优模型,从而剖析影响要素与安徽人均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最终模型结论阐述可行性的意见。

  • 标签: 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