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宝石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宝石CT检查的患者3例(男/29岁,男/51岁,女/77岁),3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已知,通过不同的参数图像[碘(水)基图、最佳单能量图像、碘(水)散点图、单能量CT值分布直方图、CT值能量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和病例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最终衡量标准。结果:宝石CT对于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不能检测的小胰岛细胞瘤作出准确的术前定位;宝石CT预测性分析肝肾间隙肿瘤的性质;宝石CT预测性分析肾癌Fuhrman核分级。结论:宝石CT可能提高富血供小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对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和肿瘤分级进行鉴别。

  • 标签: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能谱成像 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宝石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3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CT以及CT实施检查,并将对应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肿瘤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小病灶检出率方面,宝石CT和常规CT诊断比较存在着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对于常规CT诊断方法,诊断更加准确,在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肿瘤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癌患者实施宝石CT成像的检测结果。方法:50例胃癌化疗患者以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区分,每组25例,均接受宝石CT成像检测,对比两组肿瘤相关参数、碘浓度参数。结果:有效组肿瘤直径最大值、肿瘤厚度最大值、肿瘤横截面积最大值、肿瘤体积值、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肿瘤标准化碘值、肿瘤容积碘含量参数均优于无效组,P<0.05。结论:宝石CT成像检测技术对于评估胃癌化疗患者治疗效果有理想应用价值,具备有效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宝石CT是利用理论的CT技术,它将CT从单一的CT值成像变成了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以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多参数成像,是CT技术的重要变革,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了CT的原理,介绍了宝石CT的优势,并通过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宝石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肝脏肿瘤 诊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总结98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监测心率、指导呼吸屏气训练、进行碘过敏试验及相关准备,检查中建立合适的静脉通路、严密观察造影剂有无外漏,检查后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在冠脉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宝石CT前瞻性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模式冠状动脉CT成像的X线剂量差异,评价宝石CT前瞻性门控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前瞻性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检查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三种参数分别较回顾性门控组降低53.26%,26.87%和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瞻性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房的CT值和噪声(SD)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前瞻性心电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关键词宝石CT;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14例良性胸腔积液(8例肺炎,5例肺结核,1例肺囊虫病)和15例恶性胸腔积液(5例肺腺癌,4例肺鳞癌,2例肺腺鳞癌,4例转移性)行宝石CT平扫,分别测定并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谱曲线斜率、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和有效原子序数。结果: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谱曲线斜率、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的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CT低能量级别、高能量级别和有效原子序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对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1月31日期间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宝石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原始数据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传输至GEAW4.6工作站,采用GSIViewer软件,分别选取肌肉、脂肪及心肌为背景,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结果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左主干(66.68±0.66VS68.76±2.18VS64.74±0.66)、左前降支(66.60±0.56VS68.86±2.02VS64.69±0.59)、左回旋支(66.48±0.65VS68.78±2.21VS64.83±0.64)及右冠状动脉(66.56±0.56VS68.88±2.09VS64.69±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有差异;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脂肪背景下稍高,心肌背景下稍低;背景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最佳单能量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宝石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51例,均用宝石CT进行模式扫描,重建成70keV单能量图像,从工作站中保存.csv格式的roisave数据,所得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部分单能量水平的CT值、谱曲线斜率及CT值差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静脉良恶性组的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化碘值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诊断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前行普通CT平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宝石CT增强扫描,对两组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79.64%、90.01%、87.32%、89.2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宝石CT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传统CT,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宝石能谱CT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技术在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去除金属伪影的临床运用。方法:对1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了DR片、术后CT的检查及单能量加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ARS)技术重建,间隔30kev,范围为40-140 kev,共4组单能量图像及4组单能量图像加MARS,从扫描层面中筛选出图像清晰无伪影的层面(A层)和伪影最明显的层面(B层)中的噪声值(SD)、CT进行评定。结果:40-140kev 4组单能量成像中,在100kev时A、B层面伪影基本消除, SD值统计学无差异(P> 0.05);其余3组单能量成像的SD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能谱成像 去伪影技术 脊柱 金属植入物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颅颈联合CTA对脑中风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患者进行宝石CTA﹑DSA﹑及颈部彩超等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CTA在脑动脉瘤检出方面与金标准DSA相比优于MRA,有助于分析斑块的性质。结论利用宝石CT独特功能和优势,可以实现颅内金属植入物病人、难以耐受快速造影剂注射病人的CTA检查;明确脑动脉瘤弹簧圈植入术后疗效或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出血;明确颈动脉斑块性质,有效预测脑中风发生;明确颈动脉支架术后有否合并支架内再狭窄及栓子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针对溃疡性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采用宝石CT诊断的效果。方法 抽选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溃疡性胃癌患者共计102例,全体患者均线实施螺旋CT扫描,在完成扫描1小时候再接受宝石CT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宝石CT扫描诊断结果显著优于螺旋CT诊断结果。结论 临床上运用宝石CT诊断溃疡性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螺旋CT 溃疡性胃癌 区域淋巴结转移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GS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射频消融(RFA)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RFA治疗的NSCLC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因肺部出现肿块来医院进行GSI检查的非NSCLC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碘基含量、水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差异,GS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差异,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即刻肿瘤体积变化,治疗1个月后碘基含量、水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碘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低于对照组,水基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检查发现GSI对NSCLC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0.766),并且GSI诊断的灵敏度为95.00%(76/80)、特异度为85.00%(34/40)、阳性预测值为92.68%(76/82)、阴性预测为89.74%(34/38)、准确度为91.67%(110/120)。80例患者中,术后59例患者出现肿瘤体积变大,21例患者肿瘤体积未出现明显变化;且RFA治疗后即刻肿瘤长径为(17.57±4.99)cm2,大于RFA术前的(13.35±3.56)cm2(t=6.16,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碘基含量、CT值、曲线斜率低于治疗前,水基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SI较好地反映NSCLC血供特点和灌注程度,对NSCLC诊断价值较高,且较好地评价RFA对NSCLC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宝石能谱CT 射频消融 诊断价值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CT谱成像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T3、T4分期的患者60例,术前1周内均行宝石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宝石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宝石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为T3期,41例为T4期。根据浆膜面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5%、81.2%及84.6%,根据脂肪间隙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5%、66.6%及76.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和T4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有差异,且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宝石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胃癌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分期,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T3和T4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宝石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医院2014.02月到2015.10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对比剂宝石CT,两名主任医师使用工作站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独立处理。结果诊断为栓塞的患者碘基图碘含量异常区值与正常区碘基图碘含量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碘基图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一致性比较好(K值为0.91,P值为0.001)。结论宝石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宝石能谱CT 低剂量对比剂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肺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