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6月28日,《南方周末》发表了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所马明达教授《钓鱼岛史料的重要发现——南明史籍(经国雄略)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一文。文中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被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所证明了的。

  • 标签: 南明 刻本 《南方周末》 历史文献资料 中外关系史 钓鱼岛
  • 简介:最近在宁波市镇海区一居民家中发现了一本罕见的用微刻字体刊印的巾箱本(袖珍本),据专家考证,这本传世的、刻印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线装本《四书五经文格》是我国现存的十万余种古籍中版式最独特、阳文字体最小、版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系古代科场作弊专用的微型刻本

  • 标签: 巾箱本 康熙年间 私刻本 微刻 专家考证 文格
  • 简介:《沧溟先生集》明隆庆六年刻本(1572)和明徐履道起凤馆刻本为两个不同的版本,系原刻与翻刻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比较两个版本,有若干明显的不同。起凤馆的真正主人应为武林曹以杜而非吴门后学徐履道。

  • 标签: 沧溟先生集 明隆庆刻本 明起凤馆刻本 徐履道 曹以杜
  • 简介:刻本的版本鉴定清刻本年代鉴定比较容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代刻书有讳字。康熙避“玄烨”、雍正避“胤禛”、乾隆避“弘曆”,有助于确定清初本的时代,“宁”是道光帝讳,“淳”是同治的标记,这几个字最有实用价值。

  • 标签: 清刻本 收藏 鉴赏 版本鉴定 实用价值 “玄”
  • 简介:明代戏曲刻本的价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前中期时,刻本稀少,“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昂贵。万历之后,戏曲活动日渐兴盛,大量资本和从业者的加入,使刻本价格大大降低,之前几十两银子一本的书价,此时只需要几两银子即可,刻印不精的闽刻本甚至只需一两钱即可买到。这一价格演变轨迹是由版本、成本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厘清这些因素必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明代戏曲的接受活动。

  • 标签: 明代 戏曲刻本 书价 戏价
  • 简介:刻本《杜律诗话》叙论詹杭伦四川师大古文所近年购进日本汲古书院印行的《和刻本汉籍随笔集》一部,该书精装二十册,其第十九册载《杜律诗话》一种。暑假多暇,因得研读一过,颇有收获。兹不揣浅陋,草成一文,同好者或有取焉。《杜律诗话》二卷,为清初大学士陈廷敬所...

  • 标签: 陈廷敬 和刻本 《杜诗详注》 七言律诗 杜甫 《秋兴八首》
  • 简介:近年来,利用古写经与刻本的对比,发掘语言词汇的发展变化、考辨可疑佛经等,成为新的研究方法。敦煌遗书中绝大多数是佛经写卷,这些写经对传世佛经的校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姚秦竺佛念译30卷本《出曜经》的三组异文为例,利用敦煌写经与传世刻经进行对比研究,略窥利用敦煌写经校勘传世刻本大藏经的作用。

  • 标签: 中古佛经 写本 刻本
  • 简介:《新安志》自宋代罗愿修纂后即有刻本问世,元明清皆有翻刻,而现传的古代刻本基本上是清代的。在清代的4个刻本中,康熙、嘉庆、光绪皆为民间刻本,乾隆本是官本。康熙翻刻明万历本,光绪本又翻刻康熙本,流传甚广,形成版本流传系统的重要一支。嘉庆本也为民间坊刻,以宋本为底本,并参枝康熙本,具有较高的价值。乾隆本为四库采进本,馆臣抄写,相对独立,虽有四库全书的通病,但总体质量不会太差,且还有优于它本之处。

  • 标签: 宋代 罗愿 《新安志》 刻本
  • 简介:南宋蜀刻本《陆宣公文集》为古籍版本中的珍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九四年据以影印行世,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也有些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 标签: 南宋 古籍版本 《陆宣公文集》 影印本 古籍研究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本《评论出像水浒傅》七十五卷,附翻刻陈洪绶绘本《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传》,间有依此图像传刻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长乐郑振铎(西谛)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刊本,收入郑氏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吴县潘景郑(寄沤)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记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朱武一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郑本无叶码,无刻本姓名为少异。后寄沤先生藏本旋归郑氏。经西谛先生对勘,谓以潘本为胜,其自藏本是清初翻刻,潘本为原刊云。事见郑著《劫中得书记》。其后郑氏重印《中

  • 标签: 刻本水浒 君蒨 明黄君
  • 简介:中式书籍设计的知识有如浩瀚长河,其中宫廷善本是历代书籍版本中书品最为华贵、制作最为精良的书籍,其用料之考究、版式之精美、形式之独特,都远超出了普通书籍的品质,具有鲜明的皇家气派。在射清朝古籍善本的学习研究中,逐步了解接触到了一些当时内府刻本的面貌,其从质、量各个方面呵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凝聚了当时顶尖“出版人”的智慧结晶。

  • 标签: 装帧形式 刻本 内府 清朝 书籍设计 古籍善本
  • 简介: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治学宗旨。

  • 标签: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史学 学术经世
  • 简介:<正>《国色天香》不是专门的小说集,因为它除了收有部分小说外,还收诗词、歌赋、时文、笑料等等,所以,孙楷第先生称它为“通俗类书”。这类书在明末比较流行,“毋论江湖散逸需之笑谭,即缙绅辄藉为悦耳目。”是当时的社会需要。除《国色天香》外,还有《万锦情林》、《燕居笔记》、《艳异编》等,所谓作者咸集,悬诸五都之市,曰不给应,雕本不

  • 标签: 点校本 周文 明万历 重民 缙绅 金陵
  • 简介:《御制增订清文鉴》是由清高宗弘历敕修,保和殿大学士傅恒领衔修纂的一部满汉合璧释义辞典,是在康熙敕修《御制清文鉴》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并增加注音而成。该书旨在普及和规范满文的新词汇,在满语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以往学术界多以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为其唯一刻本。我们将北京大学藏《御制增订清文鉴》刻本与新编本以及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御制增订清文鉴》刻本进行对比,厘清各刻本之间的异同,断定《御制增订清文鉴》的刻本不止一种。

  • 标签: 满文古籍 《御制增订清文鉴》 版本
  • 简介:《异域录》是清内阁学士图里琛出使土尔扈特的纪行,多年来汉文版本较多,其中不乏舛误、脱漏之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雍正元年(1723年)九耐堂满文刻本《异域录》为孤本,语言纯正,文字流畅,对于满语文及其发展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满文古籍 《异域录》 图里琛
  • 简介:满族人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汉族的白话长篇小说.顺治七年(1650),汉文翻译告竣.它以通俗化手法传播汉族历史文化知识,小说中人物刻画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正处于军事斗争中的满族统治集团很需要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从这部书中,满洲人不仅学到了战阵之法、权谋之策,而且学到了儒家文化.本文拟从满文抄、刻本的翻译出版情况来分析其译书的成因及版本价值.

  • 标签: 《三国演义》 满文 刻本 历史文化知识 军事斗争 长篇小说
  • 简介:2009年,四川省图书馆报来初刻本陈老莲《水浒叶子》(亦名《水浒牌》),申请参与全国珍贵古籍砰选,经过有关专家勘核,确认的是初刊,因而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标签: 初刻本 陈老莲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水浒 叶子 2009年
  • 简介:陕西省图书馆所藏明嘉靖时期陕西周至王三聘所刻《字学大全》,与同时期刻本相比,有其独特特征。概因存世稀少,在陕西刻本和出版志中鲜有论及。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古籍版本。论其大旨,并详列其实,以资方家详考。

  • 标签: 王三聘 字学大全 包背装 嘉靖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