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家族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01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变异是该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常见特征主要是血浆低密度胆固醇(LDL-C)升高,皮肤/肌腱黄瘤的出现和早发冠心病(CAD)。FH患者患CAD风险极高,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同时给予适当治疗控制LDL-C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FH致病的变异基因,FH的诊断标准、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相关的综述,期望该文对FH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案有一定的。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 冠心病(CAD)
  • 简介:摘要观察脂必妥胶囊调节血脂的效果。将高胆固醇血症乱患者30例符合条件的30例病人服用脂必妥3粒,每日3次,服用4周。TC治疗前7.54±0.72%,治疗后5.81±0.40%,P值<0.01.前后对比差异非常显著。本组研究显示,脂必妥片降胆固醇效果良好。故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脂异常 脂必妥胶囊 TC TG LDL-C HDL-C
  • 简介:摘要为阐明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采取利用两组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得出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影响。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复极时程 心室颤动 钙/代谢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一例原发性低胆固醇患儿的成功诊断,指出原发性低胆固醇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亚于高胆固醇血症,警醒临床工作者对低胆固醇的重视。

  • 标签: 无脂蛋白血症 长寿综合征 &beta 脂蛋白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5,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试验组(n=65,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DL-C、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TC、TG、LDL-C等指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应用匹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HDL-C水平,值得临床选择并进行积极推广。

  • 标签: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降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匹伐他汀的降糖效果以及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伐他汀机械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2.65%%VS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HbALc、TG、TC、LDL-C以及H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HbALc、TG、TC、LDL-C以及HDL-C改善的水平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匹伐他汀能够有效的江都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取得的治疗这个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匹伐他汀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血糖 血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清触珠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检验实验科和神经内科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接收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共44例,作A组,均接受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治疗;同期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共44例,作B组,均接受匹伐他汀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血清触珠蛋白值进行测定.结果2组血清触珠蛋白值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血清触珠蛋白均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药物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其血清触珠蛋白明显降低,血清触珠蛋白可能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血清;触珠蛋白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040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患者,分研究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结果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轻微背痛。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1例轻微乏力。结论服用8周瑞舒伐他汀(10mg/d)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使用安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老年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胆固醇息肉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超声检查时常常将这种多发的胆固醇结晶笼统地诊断为多发性胆囊息肉。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血流速较低,阻力指数不高,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对于胆囊胆固醇息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胆固醇息肉是炎息肉还是腺瘤息肉,需要切除息肉后的病理检查。

  • 标签: 胆固醇性息肉 超声造影 血流速 肝实质减退 蜂窝样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血清胆固醇检查人群10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空腹状态下对其血清中的胆固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究胆固醇异常诱因与处理措施。结果100例生化检验人群中20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20%。血脂升高例数明显高于血脂降低例数(P<0.05),且血脂升高者继发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原发性疾病(P<0.05)。结论血清胆固醇异常主要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必须要强化临床早期检查,有助于降低继发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496例胆囊胆固醇结晶患者,观察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壁内结石,或与胆囊炎的关系。结论超声对胆囊胆固醇结晶的诊断及病理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胆固醇结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各类胆囊隆起样病变均可通过超声诊断明确鉴别,胆固醇结晶是慢性胆囊炎常见并发之一。

  • 标签: 胆囊胆固醇结晶 胆囊隆起样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据外媒报道,由于鳄梨具有高热量、高脂肪,因此一直不被视为健康水果。然而近期科学家发现,它拥有降低有害胆固醇的能力,对于患有心血管、糖尿病及肥胖人士具有保护作用。美国宾州大学开展了相关实验,45名超重的志愿者参与,让他们根据食谱食用两个星期,作为测量胆固醇和其它物质的基础线。这些食谱中,51%的热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34%的热量来源是脂肪,16%来自蛋白质。

  • 标签: 胆固醇含量 鳄梨 美国 碳水化合物 保护作用 高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大型企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青岛港职工查体调查,对患有心肌梗塞、脑卒中、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的14381人中,患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173例,仅有450例(占14.2%)服用他汀类药。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服用他汀服药率分别是1%、1.7%、10.1%、1.4%。结论目前国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应用严重不足。应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他汀类药
  • 简介:摘要家族高乳糜微粒(F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很少发现于新生儿时期。该例患儿于新生儿期发病,且出现典型皮肤黄色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 高乳糜微粒血症 新生儿期 皮肤黄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及左旋肉碱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46只C57BL/6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运动组(E组)、左旋肉碱组(L组)和左旋肉碱加运动组(LE组)4组。6周后采集血液、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脂蛋白脂酶(LPL)、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CD36的基因表达。结果运动与左旋肉碱补充均使肥胖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而运动跟肉碱同时处理效果更佳。运动显著增高了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运动结合肉碱补充显著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运动与肉碱同时处理均显著上调LPL、ApoE和CD36的基因表达(P<0.05)。单纯运动补充能显著提高LPL和ApoE的表达,同时显著降低LDLR的表达。结论运动结合左旋肉碱补充通过刺激LPL、ApoE和CD36的表达调节胆固醇的水平,运动主要通过LPL、ApoE和LDLR调节胆固醇代谢,而单纯左旋肉碱补充对胆固醇代谢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运动 左旋肉碱 胆固醇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仍给予常规饮食,而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胆固醇饮食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2、4、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100%、100%;对照组患者第2、4、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80%、100%,其在第2、4周的治疗成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药效更好的发挥,缩短治疗周期。

  • 标签: 高胆固醇饮食 肺结核 辅助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血浆胆固醇、LDL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状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低分化胃癌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越高。

  • 标签: 胃癌 胆固醇 LDL 胃癌组织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单胎孕妇886例,检测其分娩前一周内的血清TG和TC值,比较样本分布及各组妊娠结局的差异,分析血脂异常程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结果①大多数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以TG升高为主;②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两倍时,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时,巨大儿、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③高TC组产后出血、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TC组(P〈0.05);④孕晚期母TG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37,P〈0.05)。结论孕晚期过高的TC、TG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加以控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晚期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