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是规模富农。在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跟欧美国家没法比,相当于欧洲的1/4,美国的1/400,相当于韩国日本的1/3左右。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经营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组织的方式,合作社的方式,使农民联合起来,适应市场需求。还有一个是通过区域规模化,某一个区域集中生产一种产品的话,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科技富农。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一定要靠科技,科技对农民收入问题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农业经营规模 富农政策 科技 农民收入问题 欧美国家 市场需求
  • 简介:富农问题是贯穿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对富农政策。往往会影响多个方面的政策,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对土地革命时期各个阶段富农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农民 土地革命 富农政策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鼓励新富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是长期土地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具体化,也使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其中体现出的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思想,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经济政策 新富农 根据地
  • 简介: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富农富农经济都是中苏两国在农村工作的重点。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国的富农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结两者的利弊得失,对我们今天农村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国 苏联 富农政策
  • 简介:几番决策破天荒,雨露频施放眼量!上学勿需家破费,种田免向国交粮。乡村活跃财盈库,土地承包谷满仓。大众创新前景阔,生机蓬勃若朝阳!

  • 标签: 三农政策 中央 土地承包 种田 大众
  • 简介:人教版(下册)指出,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而教材对如何限制、打击、保存富农经济没作叙述,学生觉得接受的是空洞结论.为此,试作简单叙述.

  • 标签: 富农 《中国近代现代史》 学生 结论 人教版 下册
  • 简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我国各经济领域都将受到国际同行强有力的较量,特别是农业由于其本身的弱质性和基础水平低下,而将面临更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 标签: 财政支农 创新 中国 农业投资 财政政策 农民负担
  • 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四月在江西农村调查研究时对农民说,国家目前实行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不仅不会改变,还要“巩固、完善、加强”。巩固,就是不能动摇;完善,就是根据需要,不断增添补助种类;加强,就是补助的钱还要增加。

  • 标签: 惠农政策 国务院总理 农村调查 温家宝 补助 农民
  • 简介:河北省威县财政部门把支农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切入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去年以来.通过落实棉花良种、粮食、农机、能繁母猪、综合直补以及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直接补贴农民5319万元。同时,拨付资金2720万元,支持“村村通公路”工程;拨付资金1100万元,支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争取资金4000万元,

  • 标签: 惠农政策 威县 支农工作 财政工作 财政部门 直接补贴
  • 简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之年,泾源县委、政府出台各项惠农政力促农民增收。2017年县内实施荒山造林政策:政府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木,每户不超过1万元,用于荒山造林。危房改造政策:要求将全县所有剩余土坯房年内全部改造完毕,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2.5万元,非建档立卡户补贴2.2万元。这两项政策在农村影响巨大,受到农民热烈欢迎。

  • 标签: 惠农政策 农民增收 政府采购 荒山造林 危房改造 贫困户
  • 简介:新形势下,财政支农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构建财政支农政的新体系,要建立和完善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体制,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税收制度.

  • 标签: 财政支农政策 农业投入 农产品价格 农业税收
  • 简介:效果转换是一种政策领域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对我国惠农政效果转换机制的研究和完善,有利于减少政策实施的反效果,促使政策尽可能地实现预期目标。本文以“家电下乡”政策为例,在对其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对比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转换机制理论对其实际效果产生转换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具体阐释,并提出完善惠农政制定和实施的建议。

  • 标签: 家电下乡 政策预期 效果转换机制 惠农政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富农采取逐步消灭的政策。这一时期党对富农政策变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1年,在经济上保存,在政治上进行中立;第二阶段,1952—1954年,在经济上予以限制,在政治上则开始孤立;第三阶段,1955—1956年,在经济上消灭,在政治上斗争。而其中的第二阶段,则是党对富农政策由保存走向消灭的过渡时期。

  • 标签: 过渡时期 富农 土地
  • 简介: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支农政培训形式,采取“先调研,再定方案、定老师、定课程”方法,精选培训内容送课下乡,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每年制定年度培训方案之前,区财政局先组织力量分头到全区19个乡镇办财政所234个行政村49个社区做信息调研。通过座谈、查阅会计档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村级财务人员基本情况、财务管理现状、培训需求等进行调查摸底。

  • 标签: 财政支农政策 河南省 培训 村级财务人员 信息调研 调查问卷
  • 简介:本文利用有关数据对财政支农资金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绩效进行了阐述,并根据计量结果,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农政取向。

  • 标签: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资金 实证分析
  • 简介:本研究报告遵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中国财政支农政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将财政支农政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期的财政支农政(1949-1952年),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支农政(1953-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支农政(1979-1993年),“分税制”改革时期的财政支农政(1994-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政(2004年以来).以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去梳理、认识我国财政支农政与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系统地描述、归纳不同阶段中国财政支农政与体系的特点与特征,为未来完善财政支农政和支农体系、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历史形成与演进
  • 简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惠农的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政,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但是,惠农政在实施过程中与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产生了冲突,削弱了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激励与导向效果。惠农政与计划生育政策缺乏协调机制以及惠农政缺乏差异性是造成冲突的主要致因。

  • 标签: 惠农政策 计划生育奖扶政策 冲突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