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湖南某钨矿区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测定。研究表明,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总体上都表现为贫V、Ni、Co、W、Sb、Mo,富集Cr、Ph、Bi、Sn:

  • 标签: 钨矿 岩石化学 湖南
  • 简介:本区处于塔里木—中朝古板块的北缘或欧亚板块的东南缘。是库拉板块俯冲时的影响带。基底岩石为晚太古界变质岩系和古生界砂页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盖层岩石为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以各种结构构造的流纹岩为主体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这些流纹岩由浅侵入相逐渐过渡为喷溢相。1.岩石学与岩石特征:根据产状与岩石结构构造特点,分为层纹(细纹)状流纹岩、条带状流纹岩、球颗状流纹岩、球粒状流纹岩和碎斑流纹岩。岩石平均成分,与戴里化学成分数据相比

  • 标签: 岩石化学特征 火山碎屑岩 基底岩石 古板块 酸性火山岩 张家口组
  • 简介:泗滨砭石是中医用以制造砭具的一种石材,加热后的砭具对人体有加快血液流动和疏通经络等明显的理疗效果。本又用近代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测定了砭石的徽结构、化学组成、放射性和法向发射率。结果表明,泗滨砭石是一种致密的徽晶粒状结构石灰岩,CaCO2的含量高达96%,不舍有毒元素,放射性核素含量极低。镜下能观察到的其他矿物有黄铁矿、锐铁矿和石墨,粒径1~3μm,分散产于方解石的晶界间;砭石中未见生物残骸,有机碳舍量仅为0.09%。在8~14um光谱区测定的法向发射率高达0.923,说明砭石具有很好的红外发射性能,而方解石高达86.73J/K·mol的热容和微晶致密结构特征,是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和加热后对人体有明显理疗效果的岩石学基础条件。

  • 标签: 泗滨砭石 徽晶灰岩 岩石成分 红外发射 理疗功能
  • 简介: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库布苏南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具似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岩石研究表明,岩体具富SiO2(64.24%~67.75%)、低Al2O3(16.06%~22.00%)、富Na2O+K2O(7.03%~7.50%)特征,且Na2O〉K2O,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分子,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型.较低的DI(69.49~76.62)、FL(64.32~71.56)和MF(69.58~76.00),表明岩体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结合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分析,岩体形成于卡拉麦里造山带的大陆主碰撞后初始拉张阶段[(300±10)Ma],属后碰撞花岗岩,它是幔源岩浆在壳下和壳内不同深度上发生垫托,壳幔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熔、混合和交换的产物.

  • 标签: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 库布苏南花岗岩 岩石化学 地质意义
  • 简介:米易海塔地区五马箐组地层,前人争议较多。争论焦点主要围绕其时代归属及成因问题。通过野外实际工作,发现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内有大量长英质脉体。据其空间展布、岩石学及稀土元素特征,判定具混合岩特征。因此认为五马箐组地层岩石组合与河口群地层存在一些可比性,时代早于会理群,晚于康定群,属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

  • 标签: 五马箐组 岩石学 混合岩 海塔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砂岩样品(主要为岩芯样)的鉴定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区内层问氧化带岩石特征作初步研究。根据砂岩的物质组分,碎屑分选性、磨圆度等结构特征并对比蚀源区岩石,认为区内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部的南湖隆起、其次为南部的觉罗塔格山。通过对砂岩结构构造及填隙物含量、胶结类型的研究发现,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与体重关系密切,且与胶结物中碳酸盐含量高低及次生矿物种类、含量有关。统计与水成铀成矿关系密切的C有、CO2、Fe、S、U、Th及伴生元素的含量,发现区氧化带砂岩中上述元素含量比还原带低,而Fe^3+/Fe^2+氧化带比还原带高的特点。根据地浸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区内有机质含量较高,碳酸盐含量中等,部分地段或层位碳酸盐含量较低,Fe、S、U、Th及伴生元素的氧化、溶解、迁移、沉淀和富集符合水成铀矿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岩石化学特征 层间氧化带 西山窑组 南湖 碳酸盐含量 凹陷
  • 简介:摘要韩家园镇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喷发带北段,形成于中侏罗世大陆版内环境,是一套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中基性及中性火山岩。塔木兰沟组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以喷发不整合覆盖于前中生代地质体之上。通过对该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阐述了本区该组火山岩的成因和地质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表明,韩家园镇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亚碱性系列、含钾量高的造山带中基性玄武安山岩、安山岩。

  • 标签: 塔木兰沟组 岩石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中侏罗世。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市场正在处于快速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在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和找矿技术的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矿产资源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来讲,必须要提出更加先进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并且在实践过程当中有效应用新型的找矿技术,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技术优势,不断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基于此,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岩石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 简介: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发育一套以正长岩、石英正长岩、霓辉正长岩、霓霞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类为代表,包括碱性辉长岩、碱长花岗岩、霓辉花岗岩、角闪正长岩、碱性辉石闪长岩、煌斑岩等类岩石在内的碱性侵入岩体.它们具有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特征.主体形成于海西期.相当于泥盆-二叠纪.钾钠含量较高,具有碱性岩类的岩石特征.构成一条碱性侵入岩带.其时空分布与北山-阿拉善地区的碱性岩带基本一致.该碱性岩带反映出在泥盆-二叠纪期间.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处于造山期后的拉张构造环境.

  • 标签: 岩石化学 碱性岩 塔里木 海西
  • 简介:现有的火成岩分类方案中,存在某些岩类在分类图解上没有空间、岩类因控制参数少,投影重叠以及含有玻璃质导致一些岩石分类错误等问题.提出了以火成岩的SiO2、TiO2、Al2O3、FeO等11个氧化物成分为变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建立火成岩岩石分类模型.研究表明该分类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判别分类效果,对46个检验样本的判对率达97.8%.

  • 标签: 火成岩 岩石化学 BP网络 判别分类
  • 简介:摘要淡色花岗岩是一类高铝高硅碱的酸性侵入岩,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SiO2含量,富Rh,亏损Th,Ba,Sr,稀土总量较一般花岗岩低,一般具有Eu负异常,同位素指示其岩桨明显的陆壳来源。淡色花岗岩主要发育于陆壳碰撞加厚带,由逆冲折返的俯冲板片变沉积岩部分经过脱水熔融产生。

  • 标签: 淡色花岗岩 大陆碰撞 脱水熔融
  • 简介:摘要内蒙古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主要为燕山期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强过铝质、富硅贫钙,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分异指数高,结晶演化程度高;稀土总量偏低,具有明显Eu负异常。预测该区域岩体是由成熟度较高的泥质岩类在较低的温度下部分熔融形成的。

  • 标签: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内蒙古
  • 简介: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岩带中的林子宗火山岩及其与下伏地层间的区域不整合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证据。谢通门地区的林子宗火山岩早期以中基性-中性岩为主,夹少量流纹质凝灰岩,晚期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早期以钙碱性为主,带有较多陆缘火山岩特征,中期开始出现标志陆内活动的钾玄岩,晚期更多地显示了加厚陆壳条件下火山岩的特点,记录了由新特提斯俯冲消减末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信息。中基性岩浆来源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长英质岩浆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同位素年龄资料,可以认为林子宗火山岩中高钾流纹质火山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阶段陆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

  • 标签: 岩石地球化学 林子宗火山岩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冈底斯中段
  • 简介:东胜地区直罗组绿色蚀变岩无论是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元素、伴生元素还是稀土元素特征,均与上岩性段的紫红色岩石相似而同下岩性段的灰色岩石明显不同,反映绿色岩石是由紫红色岩石还原而来。绿色岩石的还原能力远大于灰色岩石的还原能力,现代氧化—还原界线并非绿色岩石—灰色岩石界线而是紫红色岩石一绿色岩石界线。

  • 标签: 地球化学 蚀变 油气还原 绿色岩石 紫红色岩石 氧化还原界面
  • 简介:摘要:辽东连山关地区中基性岩脉属于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轻微Eu异常,基本无Ce异常,微量元素Zr、Hf、U等元素相对富集,而Ba、P等元素相对亏损。根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中基性岩脉形成于辽吉古裂谷带闭合后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其源区为过渡型地幔。

  • 标签: 中基性岩脉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源区  连山关
  • 简介:湖北省蕲春县烈马咀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由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属于梅川杂岩体主岩体乱泥滩单元的组成部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U—Pb谐和年龄为123±0.85Ma(N=15,MSWD=0.21),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3±1Ma(N=15,MSWD=0.21),略晚于乱泥滩主岩体侵位年龄(131Ma)和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峰期年龄(130Ma)。烈马咀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主要元素以高SiO2(74.76%~77.64%)、富碱(K2O+Na2O=7.18%~7.96%)和过铝质(Al2O3=12.73%~14.06%)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1Rb和Pb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P和Ti等)为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δEu=0.41~0.65)特征。烈马咀花岗岩成岩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成因与大别山造山带内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似,均来自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中生代整个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 标签: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烈马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简介:安徽北淮阳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带是华北陆块南缘晚元古宙花岗岩带的一部分。通过对该区片麻状花岗岩带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形成于晚元古宙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火山弧花岗岩。该类岩石的出现,证明在晋宁运动时,中国南北大陆地质演化曾发生过重大转折,并为显生宙以来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片麻状花岗岩 晋宁运动 构造背景
  • 简介:内蒙北山大交通瑞铜矿位于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北侧,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矿化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化,目前已发现矿体十几条,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辉钼矿和磁铁矿。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大交通瑞铜矿床的含矿岩石具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Al_2O_3、Sr含量与Sr/Y、La/Yb比值高,低Y、Yb,极弱负Eu异常-正Eu异常及正Sr异常,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大交通瑞铜矿形成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洋盆向北俯冲消减的动力学背景。

  • 标签: 内蒙北山 大交通瑞铜矿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地质特征
  • 简介:岩石物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钻井分析,对前缘砂、坡移扇及浊积砂储层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研究。实钻井正演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拉梅系数弹性参数能很好地区分岩性。利用AVO正演模拟技术对坡移扇、前缘砂及浊积砂进行AVO异常分析。结果表明,坡移扇顶界面反射符合第二类AVO特征,底界面反射符合第一类AVO特征,而前缘砂体、浊积砂顶界面反射符合第一类AVO特征

  • 标签: 坡移扇 岩石物理 正演模拟 AVO异常分析
  • 简介:摘要:岩石蠕变性是岩石力学特性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岩石蠕变性密切关系着很多的岩石工程问题的安全性及经济性。陈宗基教授曾提出,一个工程的破坏过程往往是与时间过程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岩石蠕变性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此以后的几十年里,很多的科研学者相继从各不相同的角度对岩石蠕变进行了研究。随着岩石力学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的不断结合与发展,现在关于岩石蠕变的研究工作无论是从从表面现象到内部机制,还是从理论学习到现场应用都有了全面且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 标签: 深部岩石 蠕变 分形几何学 蠕变特征 分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