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多人误以为俗称“缠腰龙”、“蛇串疮”的带状疱状只不过是一种急性皮肤病,不留疤痕、不入膏肓,十来天便可痊愈,没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前不久,一名幼童,右耳前皮肤发红,并有成簇的小水疱,紧接着右眼球角膜也长出了小水疱,痛得他无法入睡,不能上幼儿园。皮肤的水疱搔破后继发溃烂、经治疗后虽然结了痂,但还是留下了疤痕,更可怕的是右眼角膜

  • 标签: 蛇串疮 眼球角膜 眼角膜 皮肤病 治疗后 成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带状疱疹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通过对23例带状疱疹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结果了解带状疱疹的特点,采用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诊断 治疗
  • 简介:例1女性,36岁,因心前区疼痛2天来院就诊。疼痛呈阵发性,并有压榨感。有与家人生气的病史。平日体健,39天前行剖宫产手术,术后良好。查体:T37℃,R20次/min,P92次/min,BP125/80mmHg,表情焦虑,全身皮肤无异常。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血常规及胸透无异常。ECG示:

  • 标签: 带状疱疹 误诊 病例报告 神经痛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方法统计2004年8月~2009年7月带状疱疹误诊病例526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误诊率19.4%,误诊病种21种,涉及多个系统,以颈肩部和胸腹部误诊居多(19.6%和54.2%),误诊病种前三位是肋间神经痛(15.8%)。胆囊炎(13.9%),肩周炎(8.6%)。误诊部位与病种与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一致。首诊仅有神经痛无皮疹者占85%,原有疾病或同时伴发其它疾病者占35%,误诊病例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2.9%)高于未误诊病例(7.3%)。结论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杜绝误诊。

  • 标签: 带状疱疹 误诊 分析
  • 简介: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因其不需电源、管理简单、电流分布均匀,特别是对于形状特殊的构筑物。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但它的缺点在于阳极电位有限,故在高电阻率环境下不能应用,为此人们开发了带状牺牲阳极,目前常用的有带状镁阳极和带状锌阳极,可把应用领域扩大到数百Ωm,国内早期开发出来的带状阳极是镁阳极,由于镁阳极的效率低、寿命短,使其使用受到限制。近几年来带状锌阳极问世,便显示出独有的生命力,它的应用主要在套管内部、防交流干扰、高电阻率环境、储罐罐内和罐底外壁等。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实践。

  • 标签: 牺牲阳极 阴极保护 带状阳极 锌带 带状锌阳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带状疱疹又称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颅神经炎症,典型表现为头痛、耳痛、耳部疱疹、面瘫、耳鸣、耳聋及眩晕等,有的出现咽喉疱疹.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漏诊、误诊,重者预后较差.现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 标签: 耳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HUNT综合征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 简介:儿子结婚秦大妈忙得不亦乐乎。年逾六旬的她渐感体力不支,先是全身乏力、头痛头晕,之后又觉得心口痛、胸闷。秦大妈以为是劳累过度冠心病又发作了,于是马上服药。谁知症状有增无减,而且左侧胸部及腋下的皮肤还出现了一串串亮晶晶的水疱,阵阵无法忍受的疼痛使她彻夜难眠,这下可急煞了全家老小,赶紧将她送往医院。是什么原因导致秦大妈胸部如此疼痛呢?医生说不是“冠心病”,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疱”,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一种皮肤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多见于春秋2季,好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 心绞痛 带状疤疹 冠心病 全身乏力 疼痛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属于一种被急性疱疹病毒感染的皮肤病,本文从带状疱疹发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让患者清楚的了解认识它,然后提出了带状疱疹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 皮肤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齿苋是一种春季常见药用野蔬。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味酸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消肿之功效。临床应用发现,用鲜嫩马齿苋捣泥外敷,每日换药4-6次,对治疗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疼痛十分有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鲜马齿苋 清热消肿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64例眼部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8.1%,冬春发病44例(68.8%),50岁以上38例(59.4%),60例为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眼睑损害,结膜病变32例,角膜病变24例,虹膜睫状体病变6例,继发青光眼2例,眼部病变平均15天痊愈,全身有合并症1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增高,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增高,经过全身和局部综合治疗,病变痊愈。

  • 标签: 带状疱疹
  • 简介:近二年来我们采用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2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例患者均处于带状疱疹急性期,伴有剧烈疼痛,年龄19~77岁,平均56岁,男8例,女12例,ASAI~III级。发病部位:头颈、面部8例;脑背部7例;腰部5例。方法:对头、颈、面部患者可采用星状神经结阻滞法,用0.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共10ml,每次注射10ml,1次/d,注射于C6横突部位,对胸背部及腰部患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相应的脊神经进行椎旁神经根阻滞,药液配制0.5%布比卡因

  • 标签: 神经阻滞 疼痛 带状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