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级胶质是一类诊断与治疗方案均难确定的颅内肿瘤。及脑干的低级胶质常由影像学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而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最终因肿瘤增大或级别提升而失去小体积时治疗的机会。治疗方面则在选择手术时机,切除程度,放疗剂量与时间,化疗方法等方面均面临困难。本文总结1994年7月~2003年5月收治的73例低级胶质的综合治疗结果,分析其病程和疗效,探讨不同类型的低级胶质采取适合肿瘤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73例胶质中,分为单纯介入化疗治疗组17例,单纯内近距离放疗组8例,手术辅助介入化疗组31例;手术辅助内近距离放疗组13例。选择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近距离放疗 放疗剂量 非特异性炎症 手术时机 脑胶质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低级胶质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本研究利用神经导航精确定位的优势。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低级胶质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低级胶质84例临床资料.并对神经导航应用于低级胶质切除手术的优越性、精确性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注册误差为1.6,2.9mm。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全组病例均达到影像学全切除。术后症状改善76例(95%);症状无改善7例;加重1例,且在短时间内恢复。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并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利于低级胶质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幕上低级别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 简介:低级胶质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虽然常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低级胶质患者临床预后差异极大.而且世界范围内对于低级胶质的治疗仍有较大争议。是否所有低级胶质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是否需要辅以放疗?化疗是否必要?化疗能否替代放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获得证据。而深入了解低级胶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采用适当的技术显示其恶性进展的特征对治疗决策十分有用。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治疗
  • 简介:低级胶质占所有胶质的30%~40%,虽然大多生长缓慢,但由于其呈侵袭性生长且不少低级胶质和功能区相关密切.给手术广泛切除带来困难。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成像技术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开展.以及神经导航、唤醒麻醉和术中磁共振等的应用,使低级胶质的广泛切除甚至镜下全切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级胶质的外科治疗效果。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功能成像 术中麻醉唤醒 手术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癫癇相关的低级胶质术后癫癇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12例癫癇相关的低级胶质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癫癇复发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癫癇发作类型、癫癇病程(首次癫癇距手术治疗的时间)、肿瘤的部位、切除程度、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增殖指数(Ki-67)、放化疗与否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癫癇病程、肿瘤切除程度、增殖指数(Ki-67)、放疗对于术后癫癇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癫癇发作类型、肿瘤的部位、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化疗对术后癫癇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189,P<0.05,95%CI:0.059~0.602)、癫癇病程(OR=0.509,P<0.05,95%CI:0.316~0.820)、肿瘤切除程度(OR=0.292,P<0.05,95%CI:0.103~0.829)、增殖指数(Ki-67)(OR=0.160,P<0.05,95%CI:0.046~0.554)是术后癫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影像学提示为低级胶质的癫癇成年病人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术中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全切肿瘤,减少肿瘤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癫癇复发的概率。

  • 标签: 癫癇 复发 神经胶质瘤 低级别 幕上 成年人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诊断低级胶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胶质患者47例,术前均行多序列MRI、MRS影像学检查。47例患者由术后病理确诊低级、高级别胶质,统计其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析MRS扫描相关指标值。结果4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低级胶质18例,高级别胶质29例。多序列MRI联合MRS对胶质级别低级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项多序列MRI(χ2=5.600、6.026,P=0.018、0.014)。MRS扫描结果显示,低级与高级别胶质肿瘤实质区胆碱复合物与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胆碱复合物与肌酸比值高于周水肿区(P<0.05),且相应值高级别胶质高于低级(P<0.05)。结论多序列MRI联合MRS可有效鉴别低级胶质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低级胶质患者与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机制不明。目前研究发现不同肿瘤类型,不同病理级别,不同部位及功能区与非功能区癫痫发生率却有显著的差别。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发性肿瘤包括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措施均能够较好的控制癫痫发作。本文就低级胶质与癫痫的关系及低级胶质患者中癫痫的控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癫痫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区低级胶质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年*月至*年*月收治的*例运动区低级胶质患者的手术计划及治疗经过。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MRI检查,以“(|)”形或倒“Q”形“手结”为标识定位中央前回(初级运动区,M1);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位相倒置(波形翻转)技术确认中央沟、初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监测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结论运动区低级胶质的切除要求术前准确判定肿瘤在运动区的具体位置,术中辅助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和B超等手段,依靠娴熟的显微操作技能,可以做到肿瘤近全切除而不造成永久陛瘫痪。

  • 标签: 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较低级胶质(lower-grade gliomas, LGGs)是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级和3级胶质,与胶质母细胞相比,LGGs患者的病理级别低,预后较好。但是,由于其侵袭性生长方式,部分患者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复发或恶性转变,因此,早期进行预后预测有望对LGGs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影像组学可以从图像中提取高通量成像特征,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直观的数据来反映肿瘤内部异质性信息,这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直接预测LGGs患者的预后,也可以将影像组学特征与基因表型或免疫特征结合共同预测预后,但多项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开展基于功能MRI的影像组学,并将影像组学与新发现的预后相关基因或免疫学特征结合用于预后预测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影响LGGs的预后因素及影像组学在LGGs预后预测中的作用,以拓展基于影像组学预测LGGs患者预后的方法,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较低级别脑胶质瘤 胶质瘤 预后 影像组学 影像基因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癫痫是胶质,尤其是胶质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胶质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胶质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 标签: 脑胶质瘤 占位效应 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 首发症状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低级胶质是致痫性最强的脑肿瘤类型之一。癫痫作为低级胶质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胶质的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等均与癫痫发作有关,患者的年龄、癫痫类型、癫痫病程、手术切除范围及抗癫痫药物等也可能影响癫痫发作。此外,癫痫发作与患者的预后和疾病的变化密切相关,充分了解影响癫痫发作的因素,更好地延长胶质患者的生存期、减少癫痫发作、提高生命质量,在低级胶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成人低级胶质患者术后癫痫发作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纯岛叶低级胶质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纯岛叶低级胶质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岛叶8例,右侧岛叶9例,均采用翼点外侧裂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结果:星形细胞8例,少枝胶质细胞4例,少枝星形细胞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偏瘫、失语各2例。随访17例,时间6~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轻偏瘫1例,轻度失语1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外侧裂入路治疗纯岛叶低级胶质安全、有效。了解岛叶解剖有助于最大程度切除岛叶低级胶质,减少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低级别 岛叶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胶质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恶性胶质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70%,年发病率约为5/100000,每年新发病率超过14000例,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尽管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胶质的预后远不能使人满意。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分子病理 表观遗传学
  • 简介:背景与目的:影响手术后低级星形细胞胶质预后的因素很多,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较多争议,判断预后的因素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探讨低级星形细胞的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为胶质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2001年至2006年间确诊的123例低级星形细胞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有癫痫症状者生存时间较长(P〈0.05),术前有缺失症状(P=0.002)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短的患者(P=0.012)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切除程度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于术后放疗,共有51例患者(41.5%)行术后放疗,剂量在40~60Gy,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其对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14)。结论:对于低级星形细胞,术前癫痫症状预示相对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星形细胞瘤 生存时间 低级别
  • 简介:2014年6月22日.南中国区域从事胶质治疗的专家就低级胶质治疗在上海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关注低级胶质领域基础与临床的诸多热点和发展.通过对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与会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个体化治疗 专家 WHO 聚焦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较低级胶质预后有关的因素,构建个体化生存期预测的模型。方法提取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中较低级胶质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等,用R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构建个体化生存期预测的列线图。结果共对237例较低级胶质患者的数据进行了Cox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学类型、WHO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7(P<0.01)、0.60(P<0.05)、2.82(P<0.05),列线图显示1、3、5年患者的生存率。结论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以及WHO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年龄越大、WHO等级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少突神经胶质的预后较好,星形细胞的预后最差。

  • 标签: 胶质瘤 基因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胶质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高,预后较差。较低级胶质是指2021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O CNS)分级为2级和3级的肿瘤,较低级胶质的分子分型对其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分子分型诊断对胶质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分子分型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测,获取病理组织基因测序,但其有一定的有创性和滞后性。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明确了fMRI预测较低级胶质分子分型的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多种fMRI技术,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等,对预测较低级胶质多种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各种fMRI技术对不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分别进行分析,旨在为预测较低级胶质分子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从而达到临床精准诊治的目的。

  • 标签: 较低级别脑胶质瘤 分子分型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平均表观传播因子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 动态对比增强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