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至2019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率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至2019我国住院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率及不同病种住院率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率持续升高,从2009的9.95%升至2019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率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至2018,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率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率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间我国住院率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广东地区86个气象站19791月—20212月的逐月日照时数,使用线性趋势、t滑动检验等方法对广东近42a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广东省日照时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速为8.1h·(10a)-1。20世纪10代是研究时段内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代,20世纪20代最小。(2)日照时数上升与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城市均位于粤东潮汕地区,分别是普宁和揭阳,全省日照时数趋势呈多片分散分布状态。(3)夏季日照时数最大为188.7h,最小是春季98.8h;春季上升趋势最显著升速为6.0h·(10a)-1,秋季则下降趋势最显著降速和4.0h·(10a)-1。(4)1月份最小为74.6h,5月份日照时数最大为213.6h;日照时数在1993出现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

  • 标签: 广东地区 日照时数 时空变化 趋势变化
  • 简介:摘要:利用靖安国家气象观测站 1991—2020的地面观测资料,主要采用线性趋势的方法对靖安县气温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靖安县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快,秋季、冬季次之,夏季最为缓慢。四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某些年份存在气温突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米东区气象局1990~2019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对近30米东区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米东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另外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且年代际差异变化特征显著。三者波动变化中,以极端最高气温的波动幅度最大,平均气温的变化稳定性要比极端最高气温稳定,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要高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

  • 标签: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阿里地区1965-2015平均气温、总降水量、平均日照数、平均风速这四个因子地面气象实际观测资料,采用了气候倾向率、突变年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阿里地区近50来气候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每10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约0.427℃、降水量增多约0.560mm、平均日照数增多约0.130h、平均风速减少约0.208m/s; 1990为年平均气温演变的一个分界降水量存在多个分界、1994为年平均日照数分界、1991为年平均风速分界;平均风速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程度最高,且为负相关性的关系,其次是平均日照数与平均风速,同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的关系。

  • 标签: 气候倾向率 线性回归 突变检验 滑动平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冰雹是主汛期气象服务的重点之一,了解和掌握当地汛期降雹变化特征,才能更好地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在此使用瓮安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近40(1979—2020)(2—8月)降雹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瓮安县降雹年代际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瓮安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瓮安县  降雹  变化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地温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为全面掌握平鲁区近年来地温变化特征,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平鲁区1991-2020地温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M-K突变检测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平鲁区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90-2019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降水量、月值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距平法等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近30大柴旦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来大柴旦地区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是17.354mm/10a,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春季、夏季、秋季以及冬季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143mm/10a、11.89mm/10a、5.687mm/10a以及-0.081mm/10a,这意味着春、冬季两个季节降水量均呈略微减少变化趋势,减少幅度均不明显;而夏季、秋季降水量均呈增加变化趋势,夏季增幅较大;降水量变化波动起伏非常大,降水量最大值168.2mm出现在2017降水量最小值44.8mm出现在1995降水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8倍;降水量属于正距平有14,占46.7%,负距平年份占53.3%;大柴旦年内降水呈显著的月际变化,表现为中间月份降水多,两端月份降水少的态势,5-9月份降水较为集中,该时间段平均降水量是83.7mm,占降水量的84.95%,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月平均降水量为27.5mm, 11月、1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为1.3mm;四季中,夏季降水量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 标签: 大柴旦地区 降水量 气候特征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71-2019阿坝州13个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对阿坝州降水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阿坝州近49,年平均降水量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后24较前25递增趋势更加显著。分别对13个站点进行M-K突变检验,发现大部分县市在此期间都有年降水量的突变。阿坝州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且夏季降水远高于其他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中部最大,西部大于东部;最大日降水量东部大于西部;汛期有雨日降雨强度与年平均降水量规律相仿,中部最大,西部大于东部;东部降水频率低于西部。

  • 标签: 降水特征 时空分布 M-K检验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西藏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3月平均、年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西藏地区近53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到:(1)西藏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月变化特征基本一致,1月为其最低值,7月为其最高值;从月尺度空间分布上来看,西藏地区5种不同的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基本一致,即在1-6月和10-12月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7、8、9三月表现为西北高、中部低、东南高的特征。(2)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西藏地区冬季气温上升趋势较其他三季来说,明显偏大。(3)从变化趋势上看,西藏地区5种气温要素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年平均上升趋势为0.31℃/10a,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上升0.67℃/10a,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0.27℃/10a、0.41℃/10a。

  • 标签: 西藏 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聊城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8共62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聊城市寒潮发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聊城市寒潮发生时段为11月至次年3月,最早时间为11月1日(1995),最晚为3月29日(1985);寒潮的变化比较大,最多的年份有7次,少的年份没有发生,年平均发生2.45次,寒潮出现次数总趋势是下降的,线性趋势系数-0.0097次/;寒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1月41次,最少的是3月17次,4-10月没有出现寒潮天气;寒潮的发生频次存在13-15a的振荡周期。

  • 标签: 寒潮 统计分析 气候变暖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英吉沙县1991~2020英吉沙县30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3趋势滑动对趋势线开展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30英吉沙县平均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呈4个阶段:显著上升阶段、波动下降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四季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春季以0.79℃/10a的速率上升,变化幅度最大,夏季以0.215℃/10a的速率上升,秋季以0.102℃/10a的速率上升,变化幅度最小,以春夏季节的增温对增温贡献最大;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21℃/10a、1.975℃/10a,下降和增温趋势均极为显著。

  • 标签: 气温   变化特征   线性回归 英吉沙县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定日县2013~2022逐月大风日数、月极大风速和月平均2min风速数据信息,选择线性回归法对定日县大风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定日县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1.8d,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8.182d/10a,下降趋势极为显著;定日县年内大风日数呈现出多峰型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这段时间的大风日数是全年大风日数的94.4%,且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2月到4月份,占年内大风日数的55.3%;定日县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冬季,再次是秋季,夏季大风日数出现频率最低。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春季和冬季对大风日数减少的贡献最大;近10定日县年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整体以下降趋势为主,且下降趋势均较为显著。

  • 标签: 大风日数    平均风速   极大风速   定日县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竹山县近30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日照时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相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山县年平均气温为15.9℃,全年1月最冷,12月次之,7月最热,8月次之;年平均降水量为837.2mm,年均雨日为122.4天,夏季降水最多,降水量占降水量的44.4%;年平均风速为0.73m/s,和四季主导风均为东风,且2月出现最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7%,且夏季>秋季>冬季>春季,9月相对湿度最大,2月最小;年平均气压为980.6百帕,且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就月份而言,呈U型变化,12月最高,1月次之,7月最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24.1小时,且夏季>春季>秋季>冬季,7月最多,12月最少,全年有3个月份月日照时数小于100小时。

  • 标签: 气候特征 气象要素 特征分析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10-2020墨玉县降水变化特征为基础,采用折线图和柱状图分析法,对墨玉县2010-2020内每一的降水数据和总体变化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墨玉县降水趋势整体是下降的;夏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5%,其他各季节分布较为均匀。

  • 标签: 墨玉县 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1990、2000、2005、2010、20185期南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结合GIS空间分析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南宁市1990—2018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继续增加,面积达到1164km2;土地利用面积在转移方向上,从1990—2018变化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耕地、林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其主要的特征。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GIS 南宁
  • 简介:摘要:利用那坡县气象站1961~2010的气温、降水、日照的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那坡县近50a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的际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近50来,那坡县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冷、暖变化两个时期,60代到80代中期气温是一个偏冷期,80代中后期到21世纪以来是一个偏暖期。除了春季增暖不太明显外,其它的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夏季、秋季、冬季气温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增暖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和夏季。(2)近50来,那坡县降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头10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四季降雨量下降趋势最大是夏季和秋季,春季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冬季降水则略有增加的趋势。(3)近50来,那坡县日照时数有两个变化阶段,90代以前属偏多期,90代后属偏少期,50来,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的下降趋势,递减率为18.9h/10a。四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最大是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微弱增长趋势。

  • 标签: 那坡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日照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博州气象部门2005至2020期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亳州区域的天气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博州近15来年均温度呈平稳的态势。

  • 标签: 博州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