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结果良性30例,交界性8例,恶性8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O.8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形态析,其中交界性叶状肿瘤及恶性叶状肿瘤由于其突出的间质成分容易确诊,良性叶状肿瘤除了间质细胞较丰富和叶状突起外,整个肿瘤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和特化性间质与非特化性间质的关系也是重要的病理形态特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病理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与形态的关系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诊为良性中心气道狭窄45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60例,女193例,年龄12~86(44.0±25.5)岁。采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53 例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主要病因构成为:医源性狭窄161例(35.5%,气管切开术后狭窄113例,气管插管后狭窄48例),良性肿瘤88例(19.4%),气管、支气管结核77例(17.0%),气管异物71例(15.7%)。病因构成在不同性别、年龄中有差异。狭窄类型主要为结构性狭窄,其中管内生长型241例(53.2%),瘢痕挛缩型183例(40.4%)。狭窄部位与狭窄病因有一定关系。狭窄程度主要在2~4级(76.4%),长度主要在3 cm以内(84.8%)。单因素分析病因及形态分类对预后的影响显示良性肿瘤、气道异物、腔内型狭窄、狭窄程度3~4级、长度为1~2级的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源性气道狭窄、良性肿瘤、气管支气管结核及气管异物是常见良性中心气道狭窄原因。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不同病因及形态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应了解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形态特点以及危险因素,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甚至早预防气道狭窄的目的。

  • 标签: 气管狭窄 预后 病因学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子形态析用于不育诊断的意义。方法抽选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不育男性患者的精液标本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抽选同期在本院开展健康体检的男性精液标本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精液标本的精子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子形态异常概率为89.09%,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精子形态析是临床对男子不育进行检测较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在诊断男性生育能力低下或不育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今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精子形态学 不育 诊断 精液标本
  • 简介:为了探讨形态参数(身高、体重、罗勒指数、克托莱指数、BMI)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将男子100m历史上突破10秒的72名运动员分为2组:FG(FasterGroup)和SG(SlowerGroup),分析形态参数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间形态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世界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罗勒指数、克托莱指数、BMI与比赛成绩不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FG与SG在形态参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是单纯的形态参数所能解释的,国内外的研究更倾向于短跑运动员应该拥有更高、更强壮的身体结构。

  • 标签: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 形态学 罗勒指数 克托莱指数 BMI
  • 简介:目的通过胆道闭锁(BA)肝门纤维块、肝脏组织的病理及其超微结构观察,对肝门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进行评分,并与肝纤维化分级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肝门纤维块及肝脏组织标本;研究同期选取疑似BA经术中胆道造影除外BA,诊断为胆汁淤积综合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作为对照组,留取肝脏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标本的病理改变,以及肝细胞、毛细胆管和肝门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SPSS14.0软件,半定量比较BA与对照组肝脏纤维化的差异,检验肝门纤维块成纤维细胞活跃程度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21例BAKasai根治术病例,手术平均年龄(66±20)d;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综合征和10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BA组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肝内门脉区胆管炎症及纤维化形成,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同年龄胆汁淤积综合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肝门纤维块毛细胆管增生,部分管腔闭锁、狭窄,腔内炎细胞浸润及部分淤胆,大量间质成分增生;电镜下肝门成纤维细胞活跃、肝脏毛细胆管上皮微绒毛缺失、肝细胞及肝血窦内电子致密物质增多及部分毛细胆管扩张;肝门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相关(P=0.04)。结论BA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肝内门脉区胆管炎症及严重纤维化形成;超微结构改变提示肝门部成纤维细胞活跃,其分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 标签: 胆道闭锁 病理 电子显微镜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常规数值及细胞形态的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血球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用人工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及检测数值严重型均高于轻型,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白细胞检测数值、细胞形态的异常率呈正相关性。结论白细胞数值和细胞形态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细胞形态
  • 简介:目的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进行分析。方法用形态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 骨髓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转移癌骨髓细胞形态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骨髓转移癌患者进行常规髂前或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血涂片,瑞氏-姬姆沙复合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及分析。同时进行血常规、血沉检查。结果患者RBC为2.2±1.1×1012/L、Hb为84±33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沉为49.4±38.5mm/h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涂片中幼稚细胞为4.5±3.1个/100个WBC,而对照组未找到幼稚细胞。患者骨髓增生活跃,且找到转移癌细胞。结论血液学与骨髓细胞形态析对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非典型癌细胞应慎重判断,避免漏诊与误诊。

  • 标签: 骨髓检查肿瘤转移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猝死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法医病理形态,为减少及预测冠心病猝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择选2019年3月-2021年5月间我院因冠心病猝死的60例患者法医实体检验案例资料,分别对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猝死时间、发病季节)以及诱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以男性猝死患者较多,占比81.66%(49/60),猝死高峰年龄段为35-67岁之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在猝死几率上显著高于市民、干部以及其他职业;发病后5h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时间段,春季较其他季节猝死人数更高;在冠心病猝死的病因及诱因上,由左旋支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者达到37例,占总数的61.66%,由左前降支并右冠脉狭窄者达到93.33%(56/60),可见左前降支狭窄累及右冠脉最为常见;结果发现,6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存在脑底动脉粥样硬化达到32例,占比53.33%,存在脾动脉及肾小球动脉硬化或纤维化样变达到44例,占比73.33%,同时患心肌梗死的患者有40例,占比66.66%,左心室扩张19例,占比31.66%;通过研究患者病发诱因发现,因争执、冲突而引发冠心病猝死的病例共有31例,占比51.66%,为诱发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中男性远高于女性,20例患者于平静状态发病并死亡,以男性多于女性,余下9例患者皆为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因冠心病猝死的病例中,以35-67岁的中年男性居多,农村户口的患者猝死率更高,其中争执、冲突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且该类患者多具有高血压病变特点。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基于体素形态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基于表面形态测量方法,探讨伴发腭裂言语障碍(cleft palate speech disorder,CPSD)的唇裂合并腭裂(clefts lip with palate,CLP)儿童的脑灰质结构形态变化,为深入探索CLP人群腭裂言语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整形创伤外科,伴发CPSD的CLP患儿29例(CLP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9.6±3.2)岁(5~17岁)。同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招募健康儿童33名(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9名,女性24名,年龄(9.6±2.4)岁(5~16岁)。两组受试者均行MRI三维T1结构像序列扫描,并利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12软件中VBM和CAT12工具箱进行全脑灰质体积、皮质厚度、折叠系数等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进行全脑灰质形态析,团块水平采用族错误率(family-wise error rate,FWER)校正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以双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年龄和性别与CLP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4;χ2=0.11,P=0.74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P组左侧颞下回、右顶下缘角回、左小脑上部灰质体积显著减小(P<0.05),右内侧额上回体积显著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P组受试者的左侧额下回岛叶部以及右侧脑岛部皮质厚度显著变薄(FWER校正,P=0.03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P组右侧半球扣带回峡部折叠系数显著增大(FWER校正,P=0.040)。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发CPSD的CLP儿童存在多个语言相关脑区灰质体积减小、皮质厚度减小、折叠系数增大,这些与语言相关的脑区灰质形态异常改变可能与CLP人群特有的腭裂言语障碍相关。

  • 标签: 腭裂 唇腭裂 言语障碍 灰质体积 皮质厚度 折叠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均误诊为急性白血病(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韵律形态研究形态和韵律结构之间的互动,主要研究的现象包括音位配列限制、词根类型形态和重叠。音位配列限制是对词干和词语的音系形成的限制,通过研究英语的爱称,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应该属于有最小词语限制的语言,但是许多语言则没有最小词语限制。词根构成一个词的核心,是基本形式,通过内部变化或者增加屈折词素或派生词素来可以派生出另一个词。闪语中词根则一般由三个辅音构成CCC,它们加在_V_V_模块上,成为词根类型形态。重叠是为了表示一个词的意义或用法的变化而重复给定的词基的全部或者部分之类的形态过程,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各种语言中词语的重叠必须遵守一定的类型或韵律要求,重叠可以用于屈折和派生,大多表示复数,但也可以表示意义的强化或弱化、行为的强度、时体的构成等。对韵律形态的研究会促进我们对于词汇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扩大我们的词汇量,为进一步掌握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韵律形态学 音位配列限制 词根类型 模块 重叠
  • 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的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的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和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淋巴瘤 骨髓侵犯 形态学分型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集下肢无明显异常者膝关节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为(38.7±8.4)岁(范围25~5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5.3±4.0) kg/m2(范围18.75~41.8 kg/m2)。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胫骨近端和骨骺融合部位的三维模型。研究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与年龄、BMI的关系,同时分析骨骺融合部位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出的成人骨骺融合部位在三维空间上是一个复杂的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通过3-Matic Research 12.0软件获得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为(2 994.7±645.3) mm2(范围1 704.0~4 650.0 mm2)。男性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为(3 269.3±533.9) mm2,大于女性的(2 577.6±578.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与年龄(R2=0.02,P=0.268)和BMI(R2=0.04,P=0.125)无显著相关性。利用Mimics软件在膝关节CT的横断面获取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CT值分别为(451.059±74.953) Hu、(1 018.412±125.732) Hu、(1 414.162±107.848) Hu。测量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厚度分别为(1.814±0.090) mm、(2.511±0.089) mm及(3.189±0.185) mm。结论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进行可视化研究。成人骨骺融合部位为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骨骺融合部位的骨皮质密度较低、厚度较薄,理论上讲在间接暴力下容易发生骨折。

  • 标签: 成年人 胫骨 成像 三维 骨骺 形态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和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采用细胞形态以及免疫学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患者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型与免疫学分型的一致性比较好,总体的符合率为85%。结论细胞形态型和免疫学分型的符合率比较高,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互为补充,避免出现诊断错误及漏诊。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成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法医病理学是作为伤亡类案件鉴定主要技术方法,其最终的结果对于案件诉讼起到了非常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探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所进行法医病理形态检验的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分析受检者的心脏重量,计算其增加幅度,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肌断裂出现例数。结果: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均有所增加,都存在冠状动脉狭窄,且均表现为心肌断裂,而另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在冠状动脉及非冠心病心肌观察,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冠心病猝死发病深受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与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 标签: 法医病理形态学 冠心病猝死 小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方法:在2023年4月~2024年2月期间,选取70例冠心病猝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分析其病理形态。结果:70例死者的心脏重量增加范围在322~616g之间,其中冠状动脉狭窄Ⅰ级占比21.43%、Ⅱ级占比38.5

  • 标签: 法医病理形态学 小冠状动脉 猝死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