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形态实验室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主要承担了大量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形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为形态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 标签: 医学 形态实验室 开放 多媒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中值滤波和数学形态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针对二值化图像把中值滤波与腐蚀相结合研究一种边缘检测的方法,本文针对二值化图像(可推广到灰度图像)采用中值滤波和数学形态中的腐蚀相结合的方法

  • 标签: 中值滤波 图像边缘 形态学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60例血液检测异常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案例实施血细胞形态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MCH、MCHC、RDW-SD指标等,对比可知,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值正常。说明针对血液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整体优势明显。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是当前可行性高的一种方式,能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当前临床检验分析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内容,有序进行落实。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测应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间我科收集的血液分析检查结果异常的40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0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血液细胞形态为异常的标本有17例,假阴性率是4.25%,联合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检查发现有135例为异常,阳性率是33.75%,观察组共125例血液细胞形态为正常,假阳性率是31.2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意义重大,能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减少漏诊现象的出现,为疾病诊断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出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假阴性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白细胞参数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白细胞参数定;取静脉血,制成血膜,瑞氏染色,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结果急性酒精中毒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和中间型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与中间型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增高,由酗酒导致的病态造血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酒精中毒 急性 白细胞 参数 形态学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项目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高新仪器设备。为此,医学检验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仪器设备操作能力,这种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给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 标签: 实验教学法 实验课 形态学 科学技术 仪器设备 医学理论
  • 简介:根据牌照的大致尺寸和滤波图像的模板卷积得到几个牌照的候选区域,最后分析候选区域内水平方向的波峰高宽比波峰数得到真正的牌照区域,提出了一种利用灰度形态变换快速提取汽车牌照区域的方法

  • 标签: 值形态学 形态学汽车 提取方法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Sobel算子和数学形态相结合的改进算法,用于尿液试纸条图像的边缘检测。首先采用Sobel算子对预处理后的尿液试纸条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粗略的边缘图像;然后采用双结构多尺度形态算子精准检测。根据图像特点,使用形态算子时,将膨胀运算和开运算进行加权求和,有效地克服了图像的双边缘现象;最后使用顶帽底帽联合运算以增强图像边缘。实验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算法信噪比可达到8.6471,边缘连续性指标可达到0.9212,实现了尿液试纸条图像边缘的准确定位和清晰成像。

  • 标签: 尿液试纸条 SOBEL算子 数学形态学 边缘检测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吸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对颈部包块性质鉴别的意义。方法对278例颈部包块(甲状腺肿大除外)患者行针吸取样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结果278例颈部包块患者中,属于淋巴结肿大的199例慢性淋巴结炎118例,增生性淋巴结炎26例,急性淋巴结炎5例,结核性淋巴结炎23例,坏死性淋巴腺炎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癌14例,增生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属于涎腺肿大的58例急性涎腺炎10例,慢性涎腺炎14例,涎腺混合瘤17例,恶性肿瘤3例,涎腺囊肿5例,腮裂囊肿9例;异位甲状腺3例;脂肪瘤4例;诊断不明14例。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形态检查实用性较高、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快速鉴别颈部包块病变性质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针吸 涂片 颈部包块 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白细胞计数>25×109/L或<4.0×109/L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中正常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7.50%(9/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小细胞性贫血占据20.83%(25/120);大细胞性贫血占据9.17%(11/120);疟原虫占据2.50%(3/120);异常细胞占据10.83%(13/120);提示感染占据26.67%(32/120);异性淋巴细胞占据22.50%(27/120)。结论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在疑似血液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 9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白细胞计数> 25×109/L 或< 4.0×109/L 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中正常率为 14.17% ( 17/120 ),高于对照组的 7.50% ( 9/12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小细胞性贫血占据 20.83% ( 25/120 );大细胞性贫血占据 9.17% ( 11/120 );疟原虫占据 2.50% ( 3/120 );异常细胞占据 10.83% ( 13/120 );提示感染占据 26.67% ( 32/120 );异性淋巴细胞占据 22.50% ( 27/120 )。结论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在疑似血液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呈现阳性占据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45%、84.73%、71.01%、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对比。方法随机选取90份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送到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将其平分为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组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项指标。对以上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求取,从而对于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的患者各指标检测值均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具体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各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显著性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的准确性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是两种检验手段各有优缺点,必要时两者联合检验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对比。方法:随机选取 90份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送到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将其平分为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组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项指标。对以上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求取,从而对于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的患者各指标检测值均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组,具体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各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P<0.05)。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显著性差异不大( 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的准确性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是两种检验手段各有优缺点,必要时两者联合检验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00例血常规检查标本,将其划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检验工作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50例观察组检验工作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对两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阴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检查结果阴性率为30.00%,阳性率为92.00%,观察组检查结果阴性率为12.00%,阳性率为76.00%,组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能够将这两种仪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检验成功率,确保检验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的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分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的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和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淋巴瘤 骨髓侵犯 形态学分型 免疫表型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