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性猝死的相关因素,观察了494例急性脑血管病和其中12例心性猝死者发病初期的心电图、CT、MRI改变。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率为59.0%,而猝死者心电异常率为91.7%(P<0.05);病变部位与猝死发生关系不明显,脑梗塞组猝死人数占脑梗塞死亡人数比率高于脑出血组(P<0.05),猝死好发于轻型患者,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第1月内,猝死的风险始终存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性猝死 相关因素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衰是多因素的,提示老年患者在应用甘露醇治疗时,急性脑血管病后高血糖控制的理想范围 

  • 标签: 功能研究进展 疾病脏器 脏器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并发多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已引起普遍重视。现选择曾在我院治疗的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符合以下标准的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一统计分析。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病例:全部病例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其中门诊病人63例(33.3%),住院病人126例(66.7%)。均经临床诊断为脑血管急性期,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急性期 检查记录 心脏病史 脑梗
  • 简介:脑血管意外在发病机制上与心血管病变有着许多相同的基础,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发病时心电图常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就2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入院24小时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做出如下的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均为本院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住院病人。其中男17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3.5岁(38~81岁)。脑出血51例,脑栓塞25例,脑血栓形成130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分析 脑血栓形成 心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分析QTc间期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用TCL-98-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对82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82例(100%)均发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0例,52例(63.41%)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心律失常42例次;同一病例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共22例(26.83%);27例患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25例(92.59%)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特别是出现长QT间期综合征时,加强对心律失常的诊治.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 简介:死亡23例(占26.14%).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脑卒中意识障碍168例中嗜睡、意识恍惚30例(占17.86%),从脑卒中发病后的18例心电图中有16例(占88.8%)有上述改变

  • 标签: 临床探讨 例临床 意识障碍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细胞可释放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如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1].急性脑血管病后TNF-α释放迅速增加.TNF-α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炎性细胞因子,与细胞膜上TNF-α受体结合后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磷脂酶A2和肾上腺素能β受体,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出现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诱导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上调,从而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一步加重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脑损伤.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急性脑血管病 细胞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 脑组织损伤
  • 简介:经10年对照分析,提出了武汉地区气象因素对急性脑血管病影响规律性和预测急性脑血管的4项危险因素,即:(1)相对湿度大于74%;(2)气压在1017.5hPa左右;(3)低温的冬季;(4)每年1、5、10月3个月(特别是1月份)为高发月,并通过1991~1995年5年的病例加以验证,可信性达80%~90%。

  • 标签: 气象因素 急性脑血管病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临床称为“脑心卒中”或“脑心综合征”。我科自1996年4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668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就13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8%伴有心电图改变.结论加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临床意义 心电图改变 患者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由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6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年龄、脑血管病类型、意识障碍、卧床与肺部感染的关系,肺部感染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老年人患急性脑血管病后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小面积梗死者;有意识障碍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卧床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卧床者;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者病死率显著提高.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痛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值改变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血栓弹力图 临床检测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cerebralhemorrhage,ACH)和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liogram,ECG)以及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机制.方法选择20例ACH患者(ACH组),20例ACI患者(ACI组)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PY水平.结果ACH组ECG异常者为16例(80%),ACI组ECG异常者11例(55%),且主要以ST-T改变为主.ACH组血浆NPY水平高于ACI组(P<0.01);两组血浆NPY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而ECG异常者血浆NPY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CG正常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P<0.05,P<0.01).结论NPY参与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塞 心电描记术 神经肽Y 血浆
  • 简介:肾功能不全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使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现就急性脑血管病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几个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脑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A型人格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用A型行为人格量表对1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同时按照情绪分类,对40例有情绪因素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管紧张素Ⅱ测定,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A型人格占6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情绪因素组血管紧张素Ⅱ明显高于非情绪组(P<0.01)。结论A型行为人格者易患脑血管病,矫正A型行为,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益。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A型人格 患者 A型行为 对照组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