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和交通运输业,明显提高由此导致的创伤发生率,且显著提升创伤者中复合、多发的比重,加之类复杂,使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加重。临床救治多发伤患者时,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除要有序、准确的实施止血、呼吸道清理等常规技术外,还需积极探索能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和效果的护理干预方案。基于此,本研究阐述了多发急诊抢救期的临床护理干预进展,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伤 急诊抢救期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多发急救护理干预多为“伤情评估”、“呼吸干预”、“循环干预”、“复苏干预”、“置管与损伤处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同步干预”、“环境干预”等组成,效果可观。但多发急救护理干预也需立足不同时段进行护理干预的更新,方可实现多发急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医护抢救配合的持续提升。

  • 标签: 多发伤 急诊抢救期 护理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4月,应用煤矿瓦斯爆炸大型巷道实验和爆炸测试系统模拟瓦斯爆炸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参与爆炸)、近距离(40 m)组、中距离(160 m)组和远距离(240 m)组,每组8只。爆炸后,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2 h呼吸功能和48 h神经行为变化;48 h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血清以及肺脏、肝脏等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Orbitrap Elite/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爆炸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爆炸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和1/2潮气量呼气流量明显减低(P<0.05),呼吸间歇、吸气时间和2/3潮气量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爆炸48 h后,40 m组、160 m组大鼠神经行为指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距离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爆炸组大鼠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有出血和水肿等表现。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乌头酸、柠檬酸、烟酰胺、丙酮酸等1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1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瓦斯爆炸可导致大鼠多脏器系统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TCA循环等有关。

  • 标签: 大鼠 大型巷道 瓦斯爆炸 复合伤 代谢组学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急诊临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20年12月接收80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给予一体化急诊救治,对比两组治疗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创伤 多发伤 一体化急诊救治 急救时间 有效率 不良事件 I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交通事故骨折中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以随机抽样法对60例交通事故骨折患者分参照组(常规干预)、试验组(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各30例,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对比满意度评分和各项指标(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均较短,并且抢救成功率也高出参照组10.00%,差异显赫(P<0.05),并通过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满意度评分P<0.05,而试验组干预后相比参照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 交通事故骨折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相比常规护理更利于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并获得较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抢救时间 交通事故伤骨折 急诊护理路径 满意度 分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多发分流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改善策略。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住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诊断为多发伤患者286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级分区管理在急诊多发分流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文化程度过低或过高、就诊时间17∶00~7∶59、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不足是导致滞留时间≥2 h的重要因素(P<0.05)。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就诊时间、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是导致滞留时间≥2 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缓解急诊多发分流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分流效率的可能因素如年龄较大、收入水平增加、文化程度过低或过高、就诊时间17∶00~7∶59、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不足制定相应对策,对提高分流效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分级分区管理 急诊多发伤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急诊护理路径在交通事故骨折患者中所具有的现实应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104位由交通事故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并且以随机且平均的方式将其分组,其中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各为52位,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应用较为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而对于相应的观察组人员,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综合性的干预,对两种患者所具有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的探究。结果:在观察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其自身的救治过程当中急救抢救时间,以及分诊时间等诸多时间与对照度相比相对较短,其自身所具有的救治成功率相对较高。结论:在交通事故骨折的急诊护理过程当中,充分的对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有效的优化,能够使整体抢救的成功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使急诊护理所具有的满意程度得以不断的增加,因此在具体的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得到充分的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交通事故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严重多发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从某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抽选出8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优化前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接受急救优化护理流程,每组44例,对比两组急救效果、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两组急救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救护车达到时间、手术抢救时间、采血至用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急救护理 急诊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跨椎与经椎内固定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跨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半年后胸腰段脊柱前缘高度与Cobb角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跨椎与经椎内固定效果存在差异,经椎内固定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 经伤椎 内固定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4例潜水全身挤压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3例中度全身挤压伤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1例重度全身挤压伤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加压治疗。4例潜水全身挤压伤病人全部治愈。为预防潜水全身挤压的发生,潜水员应严格遵守潜水作业规则,注重潜水装备的检查保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标签: 潜水 全身挤压伤 加压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9月至11月,至医院先后就诊收治3例被马蜂群蜇的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急性过敏性休克,并伴有不同程度器官功能损伤。经过血液灌流合并连续型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激素冲击等内科综合治疗,最终1例患者救治成功,2例不愈出院。群蜂蜇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横纹肌溶解、血管内溶血、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以及心肌损害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群蜂蜇应尽早就医,早期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选择准确的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增加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实施经椎和跨椎脊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 年8 月至2020年8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n=49)采用经椎脊柱固定术,B组采用跨椎脊柱固定术,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JOA、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Cobb,s较和脊柱压缩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标签: [] 胸腰段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跨椎固定与经椎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0例,时间段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份,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甲组实施跨椎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实施经椎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脊柱功能。结果 乙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及JOA评分高于甲组,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手术室锐器安全防护的部分术语、发生锐器的主要因素、安全防护策略的专家推荐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锐器安全的防护推荐实践和锐器发生后的处理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锐器伤 预防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比较采用跨椎固定与经椎固定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A组23例行经椎固定,B组27例行跨椎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的Cobb角及即刻矫正度相比B组,均显著偏高(P<0.05)。A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固定治疗,较跨椎固定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跨椎固定和经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0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68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4例经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跨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骨折愈合状况较好,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