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保健治疗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儿童未服用轮状病毒疫苗,观察组儿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比较两组随访1年的腹泻发生率、腹泻发病严重程度等。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儿童腹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患儿1年内的发病次数为(1.76±0.33)次,少于对照组的(3.10±0.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发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婴幼儿进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600例婴幼儿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0人。其中,对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安慰剂,对研究组婴幼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一年的随访,记录两组婴幼儿发生腹泻的情况,分析比较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腹泻次数和腹泻发生时间方面,对照组为(4.56±1.74)次和(8.40±2.76)天,研究组患儿为(2.21±0.98)次和(3.56±1.2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发生率和重型腹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儿为30%和4%,研究组患儿为11%和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婴幼儿腹泻中,口服论证病毒疫苗具有很高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腹泻次数和时间。

  • 标签: 口服论证病毒疫苗 婴幼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小儿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保健治疗的患儿12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安慰剂防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比较服药后随访1年内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和腹泻次数等指标值的差异。结果:服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为31.67%(J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病情为重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其腹泻病情为轻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给予婴幼儿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防疫中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5月— 2016年 9月在我院建立档案的 176例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8例,观察组幼儿给予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对照组幼儿未给予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观察两组幼儿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治疗情况。结果:疫苗接种后两组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及重度临床症状发生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1);且两组患儿的患病总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给予婴幼儿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对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明显。

  • 标签: 轮状病毒活疫苗 轮状病毒肠炎 社区防疫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止泻时间、总疗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以及总疗程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与对照组80.0%(36/4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缩短病程,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 葡萄糖酸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0例秋季腹泻患儿(130例男患儿、70例女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秋季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分析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发生原因,所有患儿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山莨菪碱联合葛根芩连汤灌肠)。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00例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性别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结果200例秋季腹泻患儿中共检出120例有轮状病毒(占60.00%),男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0.77%(79/130),女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8.57%(41/70),不同性别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195/200,18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检验秋季腹泻患儿时,不难发现轮状病毒感染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指标 检验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蒙脱石散、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措施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大便次数正常恢复时间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正常恢复时间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理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0例,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并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部理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独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天的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4%,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药物联合腹部理疗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 标签: 腹部理疗 药物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院内感染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院内感染的轮状病毒肠炎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5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6.0%显著低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9.3%,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后效果显著,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可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 个性化护理模式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和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泻、退热等症状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疾病症状。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效果 疗效 症状消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两组患儿进行例行的体质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临床用药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腹泻停止时间以及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为(3.18±0.32)d,短于对照组的(4.26±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成效良好,患儿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腹泻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趋势,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呕吐、发热、腹泻症状,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七味白术散 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炎琥宁注射液及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2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观察组患儿以蒙脱石散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患儿以蒙脱石治疗,对照组2患儿以炎琥宁进行静滴,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同期对照组1及对照组2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7.5%和85.0%。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三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炎琥宁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治疗效果好,止泻时间短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该治疗方案适合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炎琥宁 蒙脱石散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01±0.57d,对照组为2.17±0.81d,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为2.85±0.79d,对照组为4.86±1.24d,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07±1.63d,对照组为6.37±2.09d,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有效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腹泻症状,提高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炎琥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糖饮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2%)优于对照组(78.1%)P<O.05。观察组总病程(5.6±1.3)d短于对照组为(7.1±1.6)d,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发生乳糖不耐受,低糖饮食能有效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 标签: 低糖饮食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