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23岁。饮白酒300ml后感烦躁、心慌1h入院。既往无心动过速史。查体:神志清,血压125/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9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见异常表现。查X线胸片及血清电解质均正常。17:46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P—P间距匀齐,心率79次/分,P—R间期由0.20s延长至0.27s。其后(图1B)示:心率81次/分,P—R间期由0.27s缩短至0.20s。

  • 标签: 房室结三径路 饮酒过量 病理性杂音 血清电解质 心动过速 X线胸片
  • 简介: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检查(图1A)可见:窦性心律,频率为68次/min,Ⅰ、aVL、aVR、V4~V6导联P波呈峰型,除aVL导联外均呈高-低梯形排列,而aVL导联峰电压高低互有参差,1~2峰间距0.04s,2~3峰间距0.04s,P波时限0.14s,1、2、3峰各占时0.06s、0.04s、0.04s.

  • 标签: 三峰型P波 房室结双径路内双文氏现象 心电图 诊断 并发症 房内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房室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入的诊断房室径路相关文氏现象患者27例,分析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检查结果中顺向型23例,逆向型4例,顺向型主导节律有窦性心律18例,房性异位心律5例。PR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4~0.39(0.21±0.07)s,快径路顺传PR间期变化在0.15~0.24(0.17±0.06)s,慢径路变化在,0.31~0.63(0.44±0.08)s。逆向型主导节律有右室起搏心律2例以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RP间期的最大增量变化在0.19~0.23(0.23±0.04)s,快径路逆传的RP间期0.11~0.17(0.15±0.03)s,慢径路逆传的RP间期0.31~0.56(0.44±0.07)s,4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单个心室回波,其中有1例不伴RP间期跳跃式延长,其机制为激动经慢径路发生文氏型逆传,随后诱发快慢型AVNRT。结论房室径路心电图变化性极强,但是,大部分房室径路通过推理性分析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心电图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79岁.因"全身软困乏力1W"门诊以"冠心病"收入心内科.体检:T36.0℃,R20次/min,P50次/min,BP142/62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房室传导 min 肺呼吸音 QRS波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心悸3天就诊。既往有“心动过速”史。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查心电图(图1)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则出现,P—P间距不等,夹有QRS波的P—P间距短于不夹有QRS波的P—P间距。下传的P—R间期主要有2种,即上行和下行的P3-R、P5-R间期为0.12—0.16s,以及上行和下行的P1-R、P6-R、P7-R、P8-R间期为0.48s。P2、P4波后QRS波脱落。心电图诊断:①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②房室径路传导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心电图诊断 QRS波 窦性心律不齐 病理性杂音
  • 简介:房室析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心内科的急症.发病时心率变异大,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生.传统的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只能抑制心动过速发作,但最终不能根治.自从射频消融术问世以来,AVNRT得到了彻底的根治.我院自99年8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射频消融治疗AVNTT56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诊断 根治 体表心电图 AVNRT 房室结双径路 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研究DCG在揭示房室径路(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的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患者女,66岁。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无心悸、胸闷、头昏、黑蒙等。无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及糖尿病等病史。常规心电图(图略),P波顺序出现,P—R间期0.28s,P—P间期0.85s,心率72次/min,一度房室阻滞。发病时心电图(图1)示,P_(1-9)为窦性P波,P—P间

  • 标签: 房性早博 房室结双径路 心电图 诊断 实性心律 窦房干扰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因反复发作心悸7年,再发伴胸痛4h入院。患者7年前开始心悸反复发作,在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息、再用力作呼吸动作)后终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后发作逐渐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曾多次就诊,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进行规律治疗。入院4h前心悸再发,伴胸骨后压榨样痛,大汗乏力,无放射痛,持续不能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体格检查:血压65/4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颜面紫绀,四肢湿冷,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桥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患者男性,70岁。因心悸、胸闷10天入院。图中同步连续记录示:仅见窦性P波,P-R间期0.23s。另可见异位房性P’波呈两种形态,尤以Ⅱ导联改变明显:P’1、P’2、P’3、P’6-8、P’12、P’13-15、P’17呈深倒置(梯形图中标·)。QRS波形态、时间正常。R-R间距不等,但与P波或P’波有关。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文氏型传导 异位房性 多源性 QRS波形态 激动 窦性P波
  • 简介:目的揭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径路患者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径路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具有旁路及房室径路的双重电生理特征,3例发生不同折返机制的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径路患者的电生理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消融前后详细电生理检查十分重要。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多径路 电生理学
  • 简介:患儿女性,8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持续性发作1小时就诊。患儿1年多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自动消失,其心悸发作与气候、饮食、日常活动无关。1小时前,在教室里听课时,突然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无出汗、怕冷、怕热,无四肢麻木、晕厥、黑蠓、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紫绀等表现,无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病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2/62mmHg。步人诊断室。一般情况可。心率150次/分,心律齐,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房室结双径路 维拉帕米 持续性发作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时,如炎症、纤维化、脂肪浸润、供血代写异常等,均可引起猝死。本文援引一例死亡案例,对房室脂肪浸润引起猝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心脏传导系统 猝死
  •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慢径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仅患有慢-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36例和青年组(14~45岁)40例,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功能参数,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H2间期均缩短,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老年人的房室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而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房室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 标签: 电生理学 房室结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及探讨房室径路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综合征时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主要回顾了一例患有房室径路传导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在食道电生理检查中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结果 经过食道电生理检查,患者所患疾病为窦性心律、房室径路、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C型)。随后进行心内电生理和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论 进行房室径路传导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行食道电生理甚至心内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房室径路患者出现反复12房室传导的双重性心室反应,形成房室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极易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混淆,易被误判为插入性交早、希氏束室早、房早、房速、室速、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如变色龙一样具有多面性,反复性。药物治疗无效,需要慢径改良消融根治。本例病史长达4年,曾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双重性心室反应,但未做慢径消融。术后长期动态心电图显示房室非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12双重性心室反应 非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