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镜活检病理手术病理对胃癌(GC)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134例G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4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手术病理检查,分析2组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活检病理手术病理诊断方法确诊率分别为74.63%、93.28%,手术病理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病理(P

  • 标签: 胃镜活检病理 手术病理 胃癌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泪腺脱垂的手术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1月单纯性泪腺脱垂手术28例(56眼)的临床资料。采用切开法双眼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对切除的部分泪腺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观察有无干眼的发生。术后随访4~48个月。结果术后脱垂的泪腺全部复位,双眼睑重睑形态自然,外观改善明显,无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Schirmer Ⅰ试验、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干眼发生。脱垂泪腺病理学改变为:泪腺内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呈慢性纤维硬化性泪腺炎改变。结论经重睑切口进行脱垂泪腺复位手术效果良好,可实现患者外观和功能的双重恢复。

  • 标签: 脱垂,泪腺,单纯性 成形术,重睑 分析,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良性结节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共3 231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者288例,共297个结节。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病史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希望筛选出提示良性结节的临床指标,特别是影像学特征。结果良性结节病理类型主要为肉芽肿性炎症(61/288)、错构瘤(47/288)、隐球菌感染(25/288)、机化性肺炎(15/288)及非特异性炎症性病理改变(14/288)。良性结节主要影像表现为单发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0 mm,边界清楚,无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功能显像阴性。结论被手术切除的良性结节最常见病因为肉芽肿性炎、错构瘤、隐球菌感染,最常见影像学特征为边界清楚的单发实性结节,在进行手术前需仔细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良性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析管理前后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及医师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满意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病理标本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肺癌标本113例。分析并比较90例[腺癌26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64例]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13例(腺癌13例)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靶向组)及10例(腺癌4例,鳞癌6例)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组)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固醇裂隙、泡沫细胞聚集、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的差异及病理缓解[明显病理缓解(MPR)及完全病理缓解(PCR)]状况。结果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组肺腺癌及免疫联合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见残存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异型性增加,肿瘤床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胆固醇裂隙、炎性细胞浸润、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化疗组、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三者之间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坏死所占的百分比最高10%及20%,而化疗组高达80%;1例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出现肿瘤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率分别为35%(9/26)及64%(41/64);靶向组MPR比例为2/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比例分别为2/4及2/6。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率分别为11%(3/26)及3%(2/64);靶向组PCR比例0/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比例分别为0/4及1/6。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形式及程度上的差异,化疗组可见较多的坏死,免疫联合化疗组可出现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辅助疗法 缓解诱导
  • 作者: 吕鉴可 杨壹羚 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病理学重点学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安全切缘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保乳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取材方法和癌阴性切缘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通过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和诊断方法,旨在从病理角度探讨如何准确反映保乳手术切缘的情况,为保乳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取材方法 切缘评估
  • 作者: 吕鉴可 杨壹羚 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病理学重点学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安全切缘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保乳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取材方法和癌阴性切缘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通过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和诊断方法,旨在从病理角度探讨如何准确反映保乳手术切缘的情况,为保乳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取材方法 切缘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属于目前在尸检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措施,二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临床病理尸检的尸检率比法医病理尸检率低,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为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的效率,应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科学的方式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率。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重要的治疗手段,肿瘤切除程度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将分子病理纳入脑胶质瘤诊断系统,以对患者的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案进行精确地分层和评估。既往研究发现,不同分子亚型脑胶质瘤患者对手术切除的获益程度存在差异。随着检测方式的进步,术中快速分子病理检测已臻于成熟,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可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相关研究,以明确分子病理对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指导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重要的治疗手段,肿瘤切除程度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将分子病理纳入脑胶质瘤诊断系统,以对患者的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案进行精确地分层和评估。既往研究发现,不同分子亚型脑胶质瘤患者对手术切除的获益程度存在差异。随着检测方式的进步,术中快速分子病理检测已臻于成熟,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可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相关研究,以明确分子病理对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指导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至12月间我院手术患者病理标本88份为本研究资料,根据入院奇偶号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4份,两组分别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与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比较至本研究结束时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手术科及病理科对病理标本管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常规组15.91%(7/44)>研究组的4.55%(2/44),这一计数指标的组间差异经x2检验得P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 三维细化分类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0例病理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HE 染色,对样本的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究样本出现不合格的可能性原因。结果:通过将所有样本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本次样本中有475例合格,占比为95.00%,而本次不合格的样本数为25例,占比为5.00%。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造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染色不均匀,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发生污染,染色较为困难以及染色模糊,发生上述原因的样本数分别为4例、占比为16.00%;5例、占比为25.00%;5例、占比为25.00%;3例、占比为15.00%;8例、占比为40.00%。结论:在对样本进行HE染色时,虽然其成功率较高,但仍需对细节性问题进行注意,对相关的不良因素等进行有效规避,尽量保障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病理科400例石蜡切片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200例石蜡切片分为A组200例,采用常规HE染色,B组200例,采用改进HE染色,对比两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患者的染色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通过将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染色准确率,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手术病理标本送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差错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手术室于2018年3月正式实施QCC,同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013例和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219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情况、缺陷情况,同时比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QCC实施后,标本送检时间低于实施前,标本过期、标本保存不当、标本资料不全或不符、无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名称不符等标本缺陷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与荣誉、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P=0.00)。结论实施QCC能够完善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管理及质量管理质量,降低标本缺陷发生,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节约检查成本,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病理标本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教学中选用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带教的价值。方法:纳入40例实习生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0,选用常规带教)、观察组(n=20,选用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带教),统计两组考核成绩、带教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观察组理论知识(94.82±6.12分)、阅片考试(93.88±6.84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远程病理诊断平台 病理教学 带教效果 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