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的身旁。我手边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必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

  • 标签: 《吉檀迦利》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
  • 简介:<正>《吉檀》是印度伟大的爱国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荣获诺贝尔奖金的一部诗集。这部有103首诗歌的诗集使他誉满全球。诗集是他在1908年用孟加拉语创作的,于1910年发表。1912年他自己把它译成英语,更确切地说,是他用英语重写的。同年访英时,他在文学家集会上朗诵了这部英语《吉檀》,轰动英国文坛。据印度作家瑟迭卡莫·维达伦加尔介绍,1912年英语《吉檀》在英国第一次出版以后,又再版了十几次。一个月里曾不得不印刷三、四次。在德国,一个出版商就单独发行了五百

  • 标签: 泰戈尔 爱国诗人 自然景物 文学家 作家 祖国
  • 简介:一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愈益放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泰戈尔与圣雄甘地,被认为是印度20世纪的两大伟人。

  • 标签: 泰戈尔 《吉檀迦利》 哲人 世界文学史 艺术魅力 20世纪
  • 简介:《吉檀》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象之中,表达诗人对于终极神性的无限追慕。

  • 标签: 泰戈尔 《吉檀迦利》 献神诗 “梵我合一” “神人之爱” 宗教哲学
  • 简介:泰戈尔的一生,可以说是对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生,而《吉檀》就是他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宗教哲学探索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集。《吉檀》表现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活生生的人格关系,神具有“无限”的性质,人是“有限’’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美的爱的关系”。

  • 标签: 泰戈尔 《吉檀迦利》 宗教思想 宗教哲学 文学评论 诗歌
  • 简介:作为西方文化经典作品《,圣经》已经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很多典故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上期我们说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以及《摩西十诫》,以色列人最终是否到达了上帝许诺给他们的流着蜜和奶的迦南高地呢?

  • 标签: 以色列人 摩西 故事 迦南 圣经 埃及
  • 简介:印度传统的“梵我同一”思想并不是《吉檀》中“神”的内涵的全部。诗集中的“神”作为一种诗歌的意象,更倾向为一个象征或称谓,它的实质是美与创造,真理与理想,抑或观照世界的自由心灵。

  • 标签: 观照 象征 意象 自由
  • 简介:<正>去年12月,在瑞土尼翁举行的欧洲冠军联赛16强淘汰赛的抽签仪式上,刻着"AC米兰"字样的白球和刻着"阿森纳"字样的红球十分"投缘"地撞到了一起。供职于《泰晤士报》的著名专栏作家马丁·赛廖尔调侃到:"加尼主席说俱乐部要向阿森纳学习低成本经营,现在温格可以在赛场上给意大利人上一堂生动的必修课了。""电话门"事件之后,AC米兰俱乐部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发展

  • 标签: 阿森纳 亚尼 《泰晤士报》 足球联赛 国际米兰 尔调
  • 简介:贝宁,武汉人,24岁。1994年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年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同年被聘为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2000年荣获中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年底参加“荣事达”杯电视主持人大赛,获复赛第一名。采访理由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上,该台《今日说法》主持人贝宁在复赛中夺得了总分第一名。大赛是央视主办的,身为北大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的贝宁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抽的又是法律方面的题,还拿了个复赛最高分。“天哪,怎么可能呢,太凑巧了吧。”观众对此次大赛的真实性充满了疑惑。我佩服贝宁“不避嫌”的勇气,也想为观众讨个“说法”,更想借此追寻一番这个小伙子的成长轨迹。“参赛,就像被人踹了一脚”贝宁是在自己主持的《今日说法》后的广告中得知这次主持人大赛的。大赛的主题是选拔新的电视主持人,探讨新的主持人理念。“给人一种特别前卫的感觉,觉得很有意思,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贝宁坦率地说。但贝宁冷静下来后,对这种比赛内心还是比较排斥的,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他的排斥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恐惧,面对竞争,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讲,贝宁想逃避。贝宁当时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是...

  • 标签: 撒贝宁撒
  • 简介:<正>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泰戈尔,在他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不仅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哲学和政治著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融合了哲人、思想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智慧和才情,创造出数以千万计的诗歌,编成五十多本诗集。这些诗,在印度家传户诵,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其中最富盛名的当推《吉檀》。当这部诗集子1912年首次出版时,立即在英国和整个欧州的读者大众中引起了轰动,1913年,诗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 标签: 泰戈尔 印度 泛神论 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金 人道主义
  • 简介:<正>以诗才名闻于世的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生前出版的诗集有百十多本。《吉檀》是他在五十岁生日那年(1911)编辑的,并译成英文于一九一二年出版,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本诗集早由我国著名老作家谢冰心译成中文出版。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把这本诗集收在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中。这本诗集共有一○三首短诗,均无题。

  • 标签: 泰戈尔 作家 理想境界 诺贝尔文学奖金 短诗 冰心
  • 简介:沈从文的《七色魇》和泰戈尔的《吉檀》都表现出了对神性“生命”的思考与讴歌,共同在神、人、自然、艺术的框架系统中建构理想的生命意识,但由于民族传统、哲学、宗教及现实理想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性。

  • 标签: 《七色魇》 《吉檀迦利》 生命意识 沈从文 泰戈尔
  • 简介:1我又一次睁开了眼睛。一大片荒芜的空白又一次拥抱了我,那令人恐慌的空白。我穿的衣服,身上扎的绷带,床,床上的被子,地板,天花板和墙壁……全都是一尘不染的白。似乎是知道我醒来了,那个机械的女声又适时响起了:"你该吃药了。"然后,便有两只纤细的机械手一左一右伸来,一只拿着水杯,一只拿着药,我躺着的床也自动调整成方便我服药的弧度。伺候得可真周到啊,我自嘲地想。

  • 标签: 可真 利亚 生存欲望 对我说 活着 令人
  • 简介:巴西的首都巴两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城里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

  • 标签: 巴西利亚 现代化城市 古迹遗址 城市格局 现代理念 大都市
  • 简介:影片《安纳托往事》看似讲述一个检察官、一个法医与警察等带着犯罪嫌疑人寻找被他杀害的情人的丈夫的尸体,实际上运用独特的叙事方法穿插了几个人的故事。影片通过检察官和法医的几次对话使检察官的故事渐渐清晰。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检察官 叙事方法 影片 法医 故事
  • 简介:<正>乔治·波(GeorgePolya)是美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1888年生于匈牙利。青年时期曾在布达佩斯、维也纳、哥廷根、巴黎等地攻读数学、物理和哲学。1914年他曾在苏黎世著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任教,1940年移居美国,1943年起任

  • 标签: 乔治·波利亚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猜想 可靠性 归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