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架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的时代,其发生率为1.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尽管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的时代,DES没有增加ST的发生率。2006年WCC/ESC的会议上Camenzind等公布的荟萃研究显示,4年的随访中第一代DES增加死亡和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洗脱支架 Q波心肌梗死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血栓形成。4例支架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支架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和作为异物的支架均为引发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处理则成为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我们报告1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支架血栓形成,探讨其识别处理过程和可能的机制。

  • 标签: 支架内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 CEREBRAL 血管内皮损伤 ARTERY 常见并发症
  • 简介:虽然冠脉支架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支架血栓仍然影响着PCI术后的患者,甚至心梗和死亡率可达80%。早期支架血栓形成主要是支架类型或边缘夹层和支架膨胀不全,但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1年后发生的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VLST)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

  • 标签: 支架内血栓 药物涂层支架 膨胀不全 冠脉支架 血栓形成 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共 75例,术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术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术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术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6h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后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考虑到辛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辛伐他汀调整为经CYP2C9代谢的氟伐他汀,或极少经CYP2C19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同时,对患者服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症状,以及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充分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督促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三门峡地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支架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的发生率。急性血栓在24h小时发生,亚急性血栓在30天、一年或者超过一年发生。方法所有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所有患者病情是PCI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均在介入中心行PCI治疗。结果全部1386个行PCI术患者中,有19个(1.3%)有支架血栓形成,其中4个人(21%)植入DES,15人(79%)植入BMS。4个人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5个人有亚急性血栓形成,8个人有晚期血栓形成。同时9个病人有糖尿病,8个病人有高血压。结论三门峡地区在我们介入中心植入DES的患者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国际上报道的人数相似。支架血栓形成的病人当中几乎一半患有糖尿病。倍受医生关注的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DES偏高于BMS。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的5例支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5例患者5处靶病变支架血栓形成,其中5处C型,5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5例患者均为前降支近段分叉病变,1例为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1例为患者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例为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结论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1)前降支近段分叉病变;(2)长病变,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没有完全覆盖病变,使用药物涂层支架;(3)不充分的抗血栓治疗;(4)氯吡格雷抵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颅静脉窦血栓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可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近年来广泛被应用,虽然该技术经过长时间发展已非常成熟,但术后的并发症也经常发生,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在术后并发症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所以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的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造成支架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且均得到治愈的体会,为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 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药物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支架再狭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同期行PMT+DCB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再狭窄38例,动脉血栓形成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6±9.4岁,男33例,女20例。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患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临床症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变有无再狭窄。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5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远端栓塞,采用5F造影导管抽吸,血流恢复;1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孔,球囊贴附后出血停止。47例(88.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率为10.6%(5/47),术后4个月截肢1例;再狭窄7例,其中4例接受了再次PMT+DCB,1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结论PMT联合DCB治疗下肢支架再狭窄和动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1例39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口服、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 d后患者自行停用替格瑞洛,停药3 d后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栓形成,考虑与停用替格瑞洛有关。予患者血栓抽吸术,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无残余狭窄,血流恢复通畅。术后继续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后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抗凝药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分析2例股腘动脉支架术后反复形成血栓的病例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方法。结果病例1的血栓形成可能与1.在原有血管内膜炎(本病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基础上,支架金属的刺激导致动脉炎症和痉挛增加(强化他汀类药物和解痉治疗更为重要);2.可能存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加用替罗非班后三联抗血小板效果良好;3.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支架扩张不良或支架贴壁不良);4.支架的支撑性和柔顺性由于病变位于膝关节,选择支架时过多考虑支架的柔顺性,可能导致选择支架的支撑性降低,使支架的长轴变形,引起支架压缩。病例2的血栓形成可能与1.病变段支架覆盖不全;2.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3.病人应用药物依从性差。结论病变段支架覆盖不全,支架金属的刺激导致动脉炎症和痉挛增加,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支架扩张不良或支架贴壁不良),选择支架时过多考虑支架的柔顺性,可能导致选择支架的支撑性降低,使支架的长轴变形,引起支架压缩,病人应用药物依从性差等因素可能导致股腘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治疗支架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将本院从2014年4月-2015年9月进行的PCI术后支架血栓患者8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死亡9例(20.45),实验组死亡1例(2.27),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支架血栓安全性良好,但临床仍需要大量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替格瑞洛 支架内血栓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涂层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纳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DES置入术后发生晚期血栓患者30例(血栓组)和置入DES1年以上未发生支架血栓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64SCT冠状动脉成像观测支架贴壁情况、支架置入部位个数及长度与直径,采集病史分析晚期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0.0%vs.10.0%)、采用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比例(36.7%vs.13.3%)、分叉病变发生率(43.3%vs.16.7%)、多支架(>4)置入比例(33.3%vs.0)均较高;支架平均长度较长[(39.2±20)mmvs.(21.7±7)mm],同时支架平均直径也较大[(3.0±0.5)mmvs.(2.5±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合并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过早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S晚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复杂病变、置入支架过多、过长等,同时还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抗凝不足等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冠脉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形成血栓
  • 简介:摘要颅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颅静脉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及原因有密切关系。本文现结合一例具体病例分析一下剖宫产术后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便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颅内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