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复苏规范化培训对新生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新生复苏规范化培训前后,即2009—2013年(前5年组)与2014—2018年(后5年组)收治的本院出生、发生新生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新生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生率及围产期死亡率。结果研究期间共出生35 724名新生,发生窒息1 784例(4.99%),2009—2018年新生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8.77%、6.84%、6.93%、5.54%、4.78%、4.12%、3.58%、2.17%、2.99%。前5年组与后5年组窒息发生率(7.26%比3.46%)、围产期死亡率(2.57‰比0.28‰)、重度窒息发生率(1.58%比0.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IE发生率(0.27‰比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近10年来我院新生窒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产儿医护人员持续进行规范化新生复苏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

  • 标签: 窒息,新生儿 心肺复苏术 发生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过度扭转对胎儿及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脐带过度扭转产妇为观察组,按1∶1的比例选取同期无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以及脐带过度扭转产妇不同脐带螺旋指数(umbilical coiling index,UCI)[脐带扭转周数/脐带长度(cm)]对新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 780例)分娩新生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均小于对照组[(37.9±3.2)周比(38.4±2.9)周,(3 007±726)g比(3 354±616)g,(48.5±4.3)cm比(49.6±4.1)cm],胎儿宫内窘迫、新生窒息、脐血pH<7.2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4.9%(622/1 780)比12.9%(230/1 780),1.5%(26/1 780)比0.7%(13/1 780),4.2%(75/1 780)比2.8%(49/1 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I≥0.73组新生胎龄、出生体重、身长低于UCI<0.73组,脐血pH<7.20及新生窒息发生率高于UCI<0.7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过度扭转增加了胎儿缺氧及新生窒息风险,对新生胎龄、出生体重及身长均有明显影响,UCI越大,对新生影响越大。

  • 标签: 脐带过度扭转 胎儿窘迫 窒息 脐动脉血气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光疗是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但光疗可对新生皮肤、大脑、肺脏、心脏等脏器,以及脏器以外的产生不良反应。现就有关新生光疗所致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黄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实施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对母早期健康指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足月剖宫产的104名产妇及其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剖宫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名。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新生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剖宫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90 min内异常情况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新生出现第一次觅食征象的时间、早开奶的成功率以及出院时母乳喂养实施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24 h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出生后的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后90 min内出现再吸引、呼吸异常、复苏、转入NICU等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的脐带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脐部感染。干预组新生第一次出现觅食反射的时间早于干预组,早开奶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母乳喂养的实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实施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安全可行,且能有效促进早开奶,对母乳喂养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实施的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剖宫产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早开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新生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ECMO的管理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因严重心肺衰竭接受ECMO支持的新生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患儿日龄、胎龄、性别、体重、ECMO支持类型、ECMO前乳酸水平、ECMO支持24 h后乳酸水平、机械并发症、机体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男34例,女15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4例;胎龄34~41周;ECMO日龄3 h~21 d,体重2 090~4 200 g(平均3 333 g)。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33例,聚甲基戊烯无孔型中空纤维膜16例;呼吸支持32例,心脏支持13例,体外心肺复苏(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4例;ECMO治疗时间73.0(46.5,114.6)h;ECMO前乳酸水平8.7(3.9,15)mmol/L,ECMO治疗24 h后乳酸水平2.8(2.2,6.1)mmol/L;39例(79.6%)顺利脱离ECMO,支持时间(92.7±48.9)h,均存活。10例(20.4%)ECMO支持期间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支持时间(50.7±30.1)h。11例(22.4%)发生机械并发症,32例(65.3%)发生机体并发症。死亡组ECMO支持时间短于存活组,死亡组ECMO 24 h后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使用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对心肺衰竭新生有一定治疗效果,早期支持可提高ECMO治疗效果。ECMO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在进行ECMO时密切监测。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作者: 王嘉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四川雅安625000
  • 简介:新生从母体排出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外面的生存环境进行适应,但是,新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体温调节等方面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的病菌的抵抗能力比较低,导致新生的出现感染的机率比较高。现阶段,在临床上对新生期界定是指胎儿从母体内分离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而新生的身体处于发育尚未成熟阶段,所以在临床上对新生的护理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才可以促进新生健康的生长,那么,新生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新生护理常识。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大小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新生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母亲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新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直径将纳入患儿分为巨大血管瘤组(直径≥4 cm)和普通血管瘤组(直径<4 cm),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结局。结果共纳入35例,男13例(37.1%),剖宫产出生12例(34.3%),早产11例(31.4%),低出生体重、收入新生重症监护室各12例(34.3%),宫内窘迫、心脏扩大、血液学指标异常各7例(20.0%),需呼吸支持6例(17.1%),羊水增多、胎儿水肿各5例(14.3%),输血4例(11.4%),生后窒息3例(8.5%),颅脑损伤2例(5.7%),先天畸形2例(5.7%)。巨大血管瘤组15例,普通血管瘤组20例,巨大血管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羊水增多、宫内窘迫、收入新生重症监护室、胎儿水肿、心脏扩大、呼吸支持、血液指标异常、输血、死亡比例高于普通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合并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会增加新生并发症发生风险,需加强围产期监测。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婴儿,新生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纽约流行期间,对感染2019-nCoV孕妇分娩的新生进行筛查、管理及随访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对父母进行有效的围产期婴儿保护策略宣教,2019-nCoV核酸阳性母亲进行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疾病流行 疾病管理 婴儿,新生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母体及新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GDM患者210例,给予血糖控制,在分娩前1周行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观察母体及新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共有31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4.76%(31/210);共有98例新生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6.67%(98/210);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者分娩前1周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分别为(6.03±0.91)mmol/L、(1.43±0.32)mmol/L、(2.88±0.43)mmol/L、(1.48±0.32)mmol/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新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分娩前1周MBG、SDBG、MAGE、MODD分别为(5.98±0.97)mmol/L、(1.40±0.30)mmol/L、(2.80±0.49)mmol/L、(1.43±0.32)mmol/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新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BG、MAGE是GDM患者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1.365、1.347,均P<0.05);MBG、MAGE、MODD是GDM患者发生新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1.380、1.369、1.347,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对母体及新生不良妊娠结局有所影响,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母体 新生儿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与婴儿比例对健康足月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分娩中心,一个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助产士与婴儿比例为1∶2.5~1∶5),另一个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助产士与婴儿比例为1∶7~1∶15)。主要终点事件是纯母乳喂养率,次要终点事件是入住NICU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110例新生,助产士主导的婴儿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产科医生主导的(88%比78%,P=0.048)。产科医生主导的NICU的入住率(9%比2%,P=0.017)和住院时间[(3.1±1.8)d比(2.6±0.8)d,P=0.008)均高于助产士主导的中心。助产士主导的中心增加了纯母乳喂养的可能(OR值:2.04,1.07~3.92),降低了NICU入住的可能(OR:0.17,0.07~0.43)。结论健康足月儿的结局与助产士与婴儿比例呈负相关,低助产士与婴儿比例降低了纯母乳喂养率,且与NICU入住率和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名10日龄足月儿因呼吸急促和母乳喂养减少,转诊至急诊科。该婴儿经阴道娩出,从母婴同室出院回家。患儿回家后纯母乳喂养,每2~3小时喂养一次。婴儿母亲描述婴儿从午夜开始出现反应不好且喂养困难,6小时无尿。儿科医生发现患儿呼吸急促,80次/min,伴有鼻翼扇动。患儿血糖为55 mg/dl(3 mmol/L),肛温为36.5°C。在急诊科,完成了腰椎穿刺和血液培养,给予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11个小时后,血培养提示为无乳链球菌阳性(B组链球菌/GBS)。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气管插管是新生医师最常进行的一种操作,但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是新生学中最危险的操作之一。接受这一操作的新生可能会经历不良事件,包括心动过缓和严重的氧饱和度降低。基于临床常见困难和问题,本文回顾了新生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建议新生气管插管实践中采用新的方式,可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复苏术 插管法,气管内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我国新生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半数。降低新生死亡率、改善儿童生命早期的健康状况,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实现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终结可预防新生死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许多导致新生死亡和疾病的原因都是可以通过操作简单的适宜技术进行预防和避免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的核心技术包括出生后母婴持续皮肤接触、延迟断脐、母乳喂养、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新生复苏、感染的识别与处理等。这些具有循证依据的优先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新生保健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质量,势必将在全国推广实施。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应用性研究,探索解决实施"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标签: 婴儿,新生 卫生保健质量 卫生措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骨折的可行性及新生骨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30例骨折患儿的住院病因、骨折诊断的超声表现。同时比较超声与X射线检查诊断骨折的情况。结果30例骨折患儿中,29例(96.7%)为产伤性骨折,1例为肋骨骨折,考虑为代谢性骨病;锁骨骨折28例(93.3%),肱骨骨折1例(3.3%),肋骨骨折1例(3.3%)。超声检查可发现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错位或成角等,恢复期可见骨痂形成。30例均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而X射线检查仅发现29例骨折(96.7%),1例锁骨骨折经X射线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诊断新生骨折准确可靠,其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形成、错位或成角等。

  • 标签: 骨折 产伤 超声检查 婴儿,新生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新生安全既是新生医学发展的目标,也是新生医学发展的保障。多层次、多手段并举提高新生安全是所有新生医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 标签: 新生儿学 安全 期刊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