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头皮血肿是由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颅骨与母体骨盆相摩擦或受挤压致颅骨骨膜损伤和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颅骨与骨膜之间而形成。其发生主要与产程进展、助产技术、胎儿因素(出生体重、胎位异常、凝血因子等)、孕母因素(体重、并发症、精神因素等)有关。为减少新生头皮血肿的发生,预防是关键。预防措施包括降低巨大的出生率,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增强责任心,提高助产技巧等。

  • 标签: 自然分娩 新生儿头皮血肿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头皮血肿的预防及两种预防方法的结果比较,方法是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间阴道分娩的出生后发现有产瘤或血肿者72例,随机分成二组,一组用传统的冰袋冷敷,另一组用植物油按摩观察两组方法对预防新生头皮血肿的作用,结论是植物油按摩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少,便于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头皮血肿 冰敷法 植物油按摩法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头皮血肿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新生头皮血肿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选取2005年至2013年262例新生头皮血肿患儿,按照收入科室分成3组,分别采取穿刺包扎法、3%过氧化氢血肿腔内注射法和自然吸收方法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病程及并发症.结果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操作时间[(15±2.16)]min,短于穿刺包扎组[(20±3.62)]min,自然吸收组病程(35.36±4.26)d,明显长于穿刺包扎组(4.37±0.75)d和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3.25±1.42)d;自然吸收组39例(75%)出现并发症,穿刺包扎组4例(4.34%)出现并发症,腔内注射过氧化氢组无一例并发症.结论腔内注射过氧化氢治疗新生头皮血肿较穿刺包扎法及自然吸收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无并发症.

  • 标签: 注射 腹腔内 过氧化氢 头皮 血肿 婴儿 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水垫在预防新生头皮血肿压疮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头皮血肿100例,在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水垫用柔软的棉布包裹后放置于枕后部干预。观察两组24h、48h、72h枕后皮肤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压疮。对照组48h发生压疮1例,72h发生压疮2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37,P<0.05)。结论自制水垫在预防新生头皮血肿压疮中效果肯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头皮血肿 水垫 压疮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诊疗操作,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其套管针导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新生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并且配合合理用药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头皮静脉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新生科86例静脉输液患儿护理资料进行汇总研究。静脉输液均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其穿刺技巧进行总结。结果:86例新生头皮静脉穿刺中,一次穿刺成功8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7%。结论:恰当穿刺技巧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一次头皮静脉穿刺成果率,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穿刺技巧水平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新生儿 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技巧
  • 作者: 刘卓苏雅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 广西南宁 5300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25-01         1 病例报道  孕妇梁某某,41岁,既往2010年曾行剖宫产一次,娩出一活男婴,体健。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4月3日,孕期规律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于2013年12月22日步行入院。入院时孕妇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A、凝血四项、输血前三项、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子宫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可能”。入院诊断:1、孕2产1孕37+3周头位待产 2、疤痕子宫 3、胎盘植入? 4、高龄产妇。产妇因“疤痕子宫”于2013年12月23日行剖宫产,术程顺利。新生儿娩出后查体发现头顶部有一大小约2.0x2.0cm头皮缺损,表面有完整包膜,膜下可见有显露的毛细血管及骨膜,未见活动性出血,经外科会诊诊断为“先天性头皮缺损”。指导创面周围备皮,每日用凡士林纱布局部湿敷换药,如创面有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拭去,尽量避免创面再次发生破裂、出血,每日沐浴时动作轻柔,避免结痂创面硬性脱落而损伤创面。经过精心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头皮缺损处皮肤开始结痂,第五天创面基本愈合,随其母出院。出院后,新生儿家长曾带新生儿返院复诊、换药二次,查看新生儿头皮缺损愈合好,但未见毛发生长。产后1.5个月随访,见婴儿头部皮肤缺损处表皮完全愈合,约0.8x0.8cm及0.4x0.4cm二处无毛发生长。  2 讨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又名皮肤再生不良或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病因可能与子宫狭小或胎儿皮肤与羊膜粘连,药物、病毒及毒物等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有关[1-2]。1966年Bart等[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头颅血肿处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42例新生头颅血肿患儿,探讨处理方法和预后关系。结果血肿抽吸和未抽吸患儿血肿吸收时间比较无意义(P>0.05),但个别血肿直径≥5cm患儿,且未施抽吸1例患儿进展为骨性囊肿。结论针对新生头颅血肿患儿,若血肿直径<5cm则施行保守治疗,但若≥5cm则可施行血肿抽吸处理。

  • 标签: 新生儿头颅血肿 血肿抽吸 处理与预后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头颅血肿护理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2 月-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例新生头颅血肿患儿,随机纳入 A 组(n=48)、B 组(n=48)。A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B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局部按揉,对比患儿总有效率、血肿吸收时间。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87.50%,B 组为 97.9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 组血肿吸收时间为(4.3±0.6)d,A 组为(8.7±1.6)d,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头颅血肿患儿中,常规药物外敷联合局部按揉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血 肿吸收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新生儿头颅血肿 常规药物外敷 局部按揉 总有效率 血肿吸收
  • 简介:891219正常新生血液气体分析数值测定/黄周良…∥陕西医学杂志。—1989;18(5).—42~43本文对143例正常新生,根据生后时龄和日龄共分7组,采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用丹麦BME33型微量血液气体分析仪测定。其结果说明,初生~4天内正常新生PH值偏低,为成人正常值的低限。PCO2明显升高,随日龄增长而下降。PO2本组测定结果一直较低,SATO2各日龄组相差不大,亦偏低。本组所

  • 标签: 血液气体分析仪 毛细血管血 陕西医学杂志 动脉化 细小水泡音 反复呼吸暂停
  • 简介:901261新生出生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黄仁华…//新生科杂志.-1990,5(1).-21~22采集532例脐静脉与486例脐动脉血标本,观察了评分1~10分的各血气值均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pH值及PO2是随评分下降而降低呈正相关;PCO2呈负相关。脐动脉血的PH值和PO2较低于脐静脉血,PCO2较高于脐静脉血。

  • 标签: 新生儿室 脐静脉血 脐动脉血 重度窒息 围产期窒息 缺血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