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动脉为血管蒂的腹部穿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浅浅蒂腹部穿移植修复,切取面积7 cm×5 cm~12 cm×7 cm,动脉与指动脉吻合2例,与鼻烟窝桡动脉分支吻合4例,与掌背动脉吻合5例,与桡动脉吻合1例,与桡动脉主干端侧吻合3例;15例均吻合静脉,其中9例另外吻合动脉1条伴行静脉。结果1例吻合掌背动脉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存活;其余14例顺利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外观质地良好,柔软,稍臃肿,感觉恢复至S2,无溃疡,腹部供区留线性瘢痕。结论利用动脉蒂腹部穿修复手部创面缺损,较常规腹部的供区损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浅支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嵌合骨修复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动脉穿嵌合骨修复6例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切取面积2.0 cm×5.0 cm~4.0 cm×8.0 cm,骨切取1.0 cm×2.0 cm×1.0 cm~2.0 cm×3.0 cm×1.5 cm;骨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骨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动脉穿嵌合骨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骨性愈合良好,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动脉穿嵌合骨,可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 穿支 骨与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削薄动脉穿(SCIAPF)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微型削薄SCIAPF修复手部小创面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6.5岁。损伤部位:拇指3例,手背3例,示指2例,中指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5 cm×4.0 cm~4.5 cm×7.0 cm。10例均以削薄的游离SCIAPF修复,术后予保温、抗凝等对症处理。术后通过门诊、微信、视频对患者恢复情况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为外观、感觉、功能、供区情况等。结果本组10例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急诊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6例门诊随访,4例微信随访。10例均血运良好、外形美观,不影响手部活动;供区均一期闭合,线形愈合;手部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例,良5例,可4例。所有不需再次手术削薄,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微型削薄SCIAPF是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削薄 腹股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动脉分叶穿在临床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们共收治6例手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手部创面4例,踝关节周围创面1例,足背创面1例。1例为单个创面,创面面积为10 cm×13 cm;4例为相邻两个创面;1例为相邻三个创面,创面面积为5 cm×2 cm~7 cm×6 cm。应用游离动脉分叶穿修复创面,5例为双叶,1例为三叶每一叶面积为5.5 cm×2.2 cm~10.5 cm×7.0 cm。腹股沟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例全部存活,其中1例双叶的一叶早期出现血供不足,未做处理,一周后血供改善,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2~14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外形良好,不臃肿。结论采用游离动脉分叶穿可同时修复多个创面缺损,供区隐蔽,供区可直接缝合,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旋髂浅动脉穿支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SCIA)穿切取中预防生殖股神经(GFN)股损伤的体会。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SCIA穿修复足部损伤32例,均获得门诊随访,有18例在SCIA靠近股动脉处发现有GFN股通过,分别位于SCIA浅层、SCIA之间、SCIA深深层。通过解剖分离暴露GFN股,切取,修复足部创口,16例GFN股暴露良好,未损伤,2例因位于SCIA、深之间,且需切取共干血管蒂,予切断神经并取下血管蒂后缝接神经。结果32例均顺利成活,供区及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末次随访质地优良,足部外形恢复满意。2例神经缝接患者在大腿前内侧有感觉减退,半年后恢复,余患者取侧大腿前内侧均无感觉减退现象。结论对GFN股及SCIA蒂部血管的解剖分型分析及术前、术中设计,有利于预防GFN股的损伤。

  • 标签: 生殖股神经股支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动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法在动脉(SCIA)穿移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SCIA穿修复四肢创面21例,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9.0 cm×18.0 cm。根据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无与动脉匹配的分支,分为2组。端端吻合组: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分支端端吻合10例;端侧吻合组: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端侧吻合11例。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端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1年,观察成活情况、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端端吻合组10例全部成活;端侧吻合组11例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探查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端侧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栓塞, 1例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1例再次静脉危象时改腹部带蒂。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无差异。SCIA动脉口径、受区动脉分支或侧口口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吻合时间(16.70±1.34)min,短于端侧吻合组吻合时间(23.73±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CIA穿移植中,如果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与动脉匹配的分支,动脉首选与其端端吻合,因无需侧口制作,操作更熟练,吻合时间短;否则与受区主干动脉行端侧吻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浅支穿支皮瓣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动脉双叶穿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动脉双叶穿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修复,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动脉双叶穿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双叶皮瓣 手外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肋下神经外侧(LCSN)跨越嵴外侧唇区域的解剖定位探测,分析经神经电刺激仪、高频超声应用于该神经定位的可行性,讨论该神经作为游离感觉动脉穿的应用意义。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行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动脉穿或复合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及志愿者,分别采用经神经电刺激定位、超声定位对肋下神经外侧进行定位,对患者术中测量定位。应用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图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共收集肋下神经外侧定位43例受试者:患者22例,志愿者21例。其中男39例,女4例,平均年龄39岁,平均BMI 24.08。经神经电刺激定位操作时间(6±1) min,探测距离为(80.7±5.9) mm。高频超声操作时间(23±4) min,距离(81.2±6.6) mm。22例手术患者测量距离为(80.9±8.2)(65~100) mm,神经直径(2.3±0.8)(1.0~4.0)mm,操作时间(5±1) min。手术与经神经电刺激、超声Passing-Bablok回归截距和斜率的95% CI分别包括0和1,Bland-Altman图上的点分布于两侧,且总体平均差、总体截距、斜率的95% CI均包括0,因此,可以认为经神经电刺激、超声应用于LCSN定位方法的一致性好。结论经神经电刺激、高频超声探测两种方式所探测到的肋下神经外侧跨越嵴定位点与手术中测量结果接近,说明二者均可用于带感觉神经感觉的术前定位,便于优化设计、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的副损伤。

  • 标签: 外侧皮支 肋下神经 经皮神经电刺激 高频超声 感觉神经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带肋下神经外侧动脉穿削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63岁[(47.3±12.3)岁]。体重指数(BMI)为16.7~27.8 kg/m2[(23.9±3.9)kg/m2]。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6 cm~20 cm×12 cm。均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动脉穿削薄修复。在清创或肿瘤切除后,从、深脂肪层间切取带感觉神经的面积为13 cm×8 cm~13 cm×10 cm,Ⅰ期削薄后厚度3~6 mm。肋下神经外侧跨越嵴处距离前上棘的距离7.5~10.0 cm。术后评估存活、并发症、再手术情况。采用Tinel征及九宫格法测量的单丝触觉、振动觉、疼痛觉、温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的恢复。评估患足踝关节活动度、穿鞋行走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供区副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21.1±10.1)个月]。均存活,无感染或肿瘤复发。1例修复足跟患者因溃疡行多余皮肤切除,1例Ⅱ期再削薄、取内固定。3~6个月后可首次测到9个区域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2个月以上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基本均匀恢复,仅1例的1个区域内可测到25 mm的静态两点辨别觉。2例同时行骨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患者踝关节活动略受限。患足均可穿鞋无痛行走。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8~97分[(86.4±7.4)分],较术前的10~70分[(44.2±18.4)分]显著提高(P<0.01)。供区无疼痛,残留略增宽的线性瘢痕。结论对于足踝部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动脉穿削薄修复,可适当削薄,术后外形可,感觉恢复可靠;患足可穿普通鞋,无痛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副损伤小。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的动脉穿(SCIP)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2019年3月,共收治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均行游离SCIP进行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组织缺损部位:手部10例,前臂4例,小腿4例,足部2例。创面面积7.3 cm×5.6 cm~16.3 cm×7.7 cm。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辅助定位穿血管位置及动脉(SCIA)及深支走行情况。术中结合透光试验判断优势,其中18例以SCIA为优势,在Scarpa筋膜浅层切取,2例以SCIA深为优势,在深筋膜浅层切取。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0例术后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顺利成活。术后均定期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受区外形及质地均良好,与患肢周围健康组织大致相似,同时患肢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结论基于"泳裤供区"理念切取的SCIP质地柔软,厚度适中,且供区隐匿,患者穿着泳裤可直接覆盖供区术后瘢痕,符合现阶段供区损伤最小化的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四肢 泳裤供区 皮瓣切取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动脉穿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动脉穿,制备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动、静脉的解剖数据。动脉直径为(1.94±0.30) mm,直径为(0.94±0.25) mm,深直径为(1.25±0.27) mm。至少有2条来自深的肌穿穿过缝匠肌[(2.15±0.37)条],肌穿直径为(0.75±0.15) mm。静脉直径为(1.72±0.14) mm。动脉蒂长度为(6.5±1.2) cm,深动脉蒂长度为(8.5±1.9) cm,静脉蒂长度为(9.2±2.1) cm。共选择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8岁。切取动脉穿面积6 cm×4 cm~12 cm×6 cm,血管蒂动脉平均长度约6.8 cm,静脉平均长度约7.6 cm。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坏死,其余患者均存活良好。2例出现供区淋巴瘘,拔管延迟。16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例9个月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供区未见并发症,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动脉穿厚薄适中,质地柔软,血管蒂直径及长度恒定,血供稳定,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解剖学 口腔癌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动脉穿嵌合骨修复拇指再造的足部供区的疗效。方法以30例拇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1月,均实施游离动脉穿嵌合骨修复拇指再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清IL-6水平、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拇指缺损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 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动脉吻合方式的游离动脉穿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57岁[(35.6±3.1)岁]。缺损部位:上肢33例,下肢27例。缺损面积为4.5 cm×2.0 cm~17.0 cm×8.0 cm。所有患者Ⅰ期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Ⅱ期行游离动脉穿移植修复,面积4.9 cm×2.6 cm~17.0 cm×8.0 cm。按不同吻合血管方式,其中动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25例,尺动脉8例,足背动脉18例,胫前动脉9例。记录成活情况、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质地及外观。供区外观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VSS)评价,受区外观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5~15个月[(7.1±1.3)个月]。术后所有顺利成活,其中4例出现动脉危象,包括2例穿与桡动脉吻合,1例为尺动脉,1例为足背动脉。不同受区行端侧吻合动脉术后危象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愈合时间分别为15(14,16)d、15(14,16)d、14.5(14,16)d、14(14,15.5)d(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弹性充足,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供区VSS分别为(10.2±1.5)分、(10.9±1.6)分、(9.4±1.5)分、(9.8±1.5)分(P均>0.05)。所有患者对受区创面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10)分、9(8,9)分、9(8,9)分、8(8,9.5)分(P均>0.05)。结论不同动脉吻合方式的游离动脉穿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少,成活良好,愈合不受血管吻合方式的影响,供区隐蔽、瘢痕小,且受区外观满意,可以作为游离组织移植的常用血管修复方式之一。

  • 标签: 四肢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吻合
  • 简介:摘要动脉穿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穿,能实现对组织缺损的形态恢复及功能重建。该文综述了动脉穿的解剖学、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解剖学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岛状修复会阴部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设计动脉轴型,旋转180°后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会阴部创面8例,供区植皮或局部转移后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的部分缝线后缓解;1例掀起后远端血运欠佳,遂改行延迟术,二期转移修复会阴缺损;其余均一期成活,未出现切口裂开、感染、下血肿和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移植皮外观及形态良好,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供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动脉轴型血供可靠、供区易修复,可大范围转移,是修复会阴部原发或继发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旋髂浅动脉 岛状皮瓣 会阴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人体腓动脉穿支解剖为腓动脉穿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式 使用20例新鲜的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借助红色乳胶灌注方式,分别观察、记录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及其走行和类型。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所用的20例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共计出现72个穿,每侧分布有4.5,分布于小腿外侧的近端穿呈现出多源性特征。小腿外侧近段、中远段的穿类型分别以比目鱼鱼肌肌穿、长屈肌及肌间隙穿为主。研究结论 腓动脉因其穿较为恒定,外径较粗,适合腓动脉穿游离移植的设计、切取。

  • 标签: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2014年1月—201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5~5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5 cm~11 cm×8 cm。5例患者创面采用肩胛动脉穿(面积8 cm×7 cm~12 cm×6 cm)修复,供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采用侧胸部穿(面积8 cm×7 cm~13 cm×9 cm)修复,2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1例患者供区大部分直接缝合,小部分移植同侧大腿中厚覆盖。4例患者创面采用臂内侧动脉穿(面积6 cm×5 cm~12 cm×10 cm)修复,2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2例患者取左侧胸壁中厚覆盖。11例患者术后成活,1例患者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处理,远端出现3 cm×2 cm坏死,经二次扩创植皮后,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质地良好,供区瘢痕增生轻,肘关节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胛动脉穿、侧胸部穿、臂内侧动脉穿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外侧动脉穿转位修复游离腓动脉穿切取后形成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手足背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42岁。缺损范围9cm×7cm~10cm×8cm。择期实施腓动脉穿修复,同期采取腓肠外侧动脉穿转位覆盖由腓动脉穿切取后形成的创面。结果皮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质地优良,创面直接缝合,无需植皮。结论应用腓肠外侧动脉穿修复游离腓动脉穿切取后所形成的创面,外形美观。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技术 手足部 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