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唐人乐府只是文人的拟作,并不入乐。本文通过考察後发现,唐人作乐府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曲调一直流传,作以入乐;二、曲调被改造,作以入乐;三、曲调已经消失,作以入新兴曲调;四、曲调已经消失,只拟而不入乐。把唐人的乐府创作统统归为第四种,很可能引起我们对那些大量的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 标签: 唐代 旧题乐府 旧题曲调 乐府诗 创作效果 作品风格
  • 简介:自初唐以来,学人们对乐府"行"的涵义做了种种解释,但由于都没有找到"行"的本义,所以至今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行"的辞源学调查后发现,"行"与"永"通,而"永"与"咏"通,因此"行"具有"歌咏"之义。这一结论在《乐府诗集》不收"咏"诗上得到了印证。

  • 标签: 乐府
  • 简介:音乐的民族性是音乐存在的自然性、自在性、自我性,是形式特色也是内容特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诸多社会生活因素、文化因素、艺术因素的综合表现。音乐的民族性不是观念所产生而是客观存在形成观念。对民族性的认识是一种普通的、也是重要的艺术鉴别,这种鉴别是在民...

  • 标签: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音乐的民族性 西方化 民族音乐 题新
  • 简介:有的同学某篇作文写得不好,老师叫他重作一遍,他认为是在受处罚,心里老大不乐意。其实,这是老师在帮助他。就同一个题目重写一遍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清代学者唐彪主张,如果一个月要写六篇文章,那么,只需用四次来写新题目,至少得用两次来重作

  • 标签: 中学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2008年全国联赛山西赛区预赛第14:如图1,以△ABC的一边BC为直径作圆,分别交AB、AC所在直线于点E、F,过点E、F分别作圆的切线交于一点P,直线AP与BF交于一点D.证明:D、C、E三点共线.

  • 标签: 三点共线 预赛题 ABC 直线 联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李东阳集》中共有乐府诗三卷,计107首。这些作品不管是诗歌体式、艺术风格,还是题材、主题,都带有很大的创造性,与传统乐府诗绝不相类。这些乐府诗因体制特异,而引起时人与后人的高度关注,其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一直争议不休。客观、公允地分析西涯乐府的创新之处,并从历史上诗体的发展与演变、功能的转移与扩展等方面肯定这种创新的价值,应当也是一项有益有工作。

  • 标签: 李东阳 拟古乐府 乐府诗 创新
  • 简介:一引言唐吴兢(670-749)《乐府要解》(下简称《要解》)二卷,为今可考最早的题解类乐府书。学术界一般使用的是明末毛晋据元本付梓的津逮秘书本(下简称津逮本),源於此本的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以及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等本子。但《要解》尚有一明钞本传世(见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简称国图),此本很长时间未为学界所知。

  • 标签: 乐府 吴兢 中国国家图书馆 简称 学术界 张海鹏
  • 简介:有些应用如果从常规角度考虑比较复杂,这时可换一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化繁难为简易。笔者现就运用公倍数,巧解传统应用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 标签: 应用题 公倍数 巧解 解决问题 举例 角度
  • 简介:杜甫的游历行踪研究向来是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杜诗所涉及的地名名胜是我们考索杜甫游历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杜诗的注或者杂考中,在杜诗地名名胜方面都有很多错谬之处,本文就辨正了注及考中被错误注释的“鱼龙川”、“龙门镇”、“牛头寺”、“翠微寺”、“真谛寺”、“东山”、“玄都”、“李监宅”、“松门峡”等九个地名。

  • 标签: 杜诗 地名 注释 辨正
  • 简介:这样的黄昏,适宜赞美,我要让赞美像清泉一般淌出,那瞬间远逝的的七个春夏,那秋千上和蝉鸣一同碎落的一段旧时光.

  • 标签: 旧照片 赞美
  • 简介:薛涛《江月楼》诗云: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此诗见于《全唐诗》卷八〇三,张篷舟《薛涛诗笺》亦予以收录。历代对其归属权向无质疑。《薛涛诗笺》附录"真伪诗考"并未提及此诗。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第七〇六则专考薛涛诗作,也未质疑此诗。

  • 标签: 薛涛 江月 误收 诗作者 《全唐诗》 张篷舟
  • 简介:乐府《陌上桑》的本事、古辞、曲别称,是一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据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等文献资料,结合传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陌上桑》古辞的本事即为汉刘向《列女传》中记述的秋胡妻故事,并在叙事上高度地典型化、艺术化;《秋胡行》虽也描述秋胡妻故事,但其曲晚出,被疑为咏史之作,且亦别称《陌上桑》,说明该歌诗假如有古辞且在汉代已存在,也本与《陌上桑》古辞同事同题;今传《陌上桑》古辞是经过自先秦以来民间集体创作、加工精炼而后在汉代定型的;其曲题在汉代称为《陌上桑》,其别称为取自歌诗首句的《日出东南隅行》或《日出行》,而《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或《采桑》是在汉以后拟作中产生的别称。

  • 标签: 汉乐府 陌上桑 本事 古辞 曲题
  • 简介:在诸多研究鲁迅的专著、文章中,阿Q韵精神胜利法皆被定位于一种无用的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而受其批判,这是不对的。作为一种意识,它同样有其益端,有其进步的一面:有效打开心结.激励奋发图强,挽救宝贵生命,教导怎样做人。

  • 标签: 精神胜利法 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