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24h动态监测血压,观察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因素。结果: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吸烟概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24h-SBP BPV与24h-DBP BPV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 影响因素 分析
  • 作者: 张文华 王硕 刘丽萍 蔡虹 邹润梅 王玉汶 宋芳 许毅 王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 410015,吉首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湖南 吉首 416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0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 4100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儿的血压晨峰(MBPS)及血压昼夜节律。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因不明原因晕厥、先兆晕厥等症状初次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135例患儿资料,其中男74例,女61例;年龄3~16岁[(10.12±2.53)岁];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当日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杓形血压组和非杓形血压组,计算MBPS(睡-谷晨峰值)。结果1.一般资料:HUTT阳性组5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27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3例,直立性低血压1例)。HUTT阳性组中杓形血压22例(43.14%),非杓形血压29例;HUTT阴性组84例中杓形血压32例(38.10%),非杓形血压52例,2组间杓形血压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5)。2.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为1~45 mmHg[(15.97±8.03) mmHg](1 mmHg=0.133 kPa);睡-谷晨峰值舒张压差值为-6~43 mmHg[(14.05±7.97) mmHg]。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在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及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杓形血压组年龄大于非杓形血压组[(10.72±2.20)岁比(9.72±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P<0.05),杓形血压组日间平均收缩压[(110.20±8.33) mmHg比(105.54±7.51) mmHg,t=3.381,P<0.01]、晨峰收缩压[(109.99±10.19) mmHg比(106.63±8.71) mmHg,t=2.045,P<0.05]均高于非杓形血压组,杓形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95.41±7.50) mmHg比(98.59±6.88) mmHg,t=2.540,P<0.01]、夜间平均舒张压[(48.61±4.52) mmHg比(52.28±4.65) mmHg,t=4.547,P<0.01]、夜间最低收缩压[(89.62±8.18) mmHg比(93.60±7.38) mmHg,t=2.940,P<0.01]、夜间最低舒张压[(44.99±5.32) mmHg比(49.01±5.54) mmHg,t=4.205,P<0.01]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杓形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13.42±2.68)%比(6.48±2.49)%,t=15.384,P<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19.98±4.92)%比(12.46±5.05)%,t=8.561,P<0.01]、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20.37±8.30) mmHg比(13.03±6.36) mmHg,t=5.800,P<0.01]、睡-谷晨峰值舒张压差值[(16.91±8.06) mmHg比(12.13±7.36) mmHg,t=3.554,P<0.01]均高于非杓形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S患儿夜间血压下降率和睡-谷晨峰血压差值均降低,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 标签: 神经介导性晕厥 血压晨峰 血压昼夜节律 儿童
  • 简介:摘要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血压异常形式,包括血压昼夜模式异常、夜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增高和觉醒低血压4种类型。帕金森病伴发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物节律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睡眠-觉醒周期及结构的破坏,同时受到昼夜活动模式、情绪、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筛查和干预,有助于优化帕金森病临床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血压 昼夜节律 发病机制 临床表型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我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合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0例为未合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正常组,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结果: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24hDBP、24hSBP、dDBP、dSBP、nDBP、nSBP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酸结石发生率在全世界达4%~50%,并且逐年增高。研究发现,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影响尿酸结石的形成。尿酸排泄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由于夜间和清晨尿酸浓度增高、尿液pH值较低,夜间增加尿液碱化的剂量可以防止清晨尿酸结石的形成。因此,根据尿液pH值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降尿酸治疗,晚上辅以尿液碱化治疗,是否可以为尿酸结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文章从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以及其对尿酸结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

  • 标签: 尿酸 昼夜节律 代谢 结石
  • 简介:摘要近期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月经不调、生育能力下降、不孕、不良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有关,其相关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女性生殖内分泌受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女性生物节律的紊乱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导致性激素分泌和机体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是现代女性复发性流产、不孕不育等发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旨在从生殖内分泌角度阐述生物钟节律紊乱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及参考。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殖内分泌 代谢综合征 生物钟基因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以早年发病、频繁发作、高自杀风险和慢性结局为显著特点,与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相关。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包括节律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激酶表达异常以及神经递质分泌、转运节律异常等。已经发现在双相障碍任何时期,无论是前驱期、发作期或者缓解期患者都会表现出昼夜节律的紊乱,包括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分泌时相异常、社会节律不规则等。基于此研发的时间治疗,如光照治疗、黑暗疗法、睡眠剥夺、行为干预等能够快速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昼夜节律,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且副作用小,转躁风险低。文章就双相障碍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时间治疗学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双相障碍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昼夜节律紊乱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的CKD 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15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入选者24 h心率,并计算心率昼夜节律指标(包括24 h心率、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24 h最大心率、24 h最小心率以及24 h心率极差)。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夜/昼心率比值>0.91(高比值)组和≤0.91(低比值)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法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对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59名健康志愿者和221例CKD 5期患者入选本研究,CKD 5期患者男性123例(55.66%),年龄(52.72±13.1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0.0个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 5期患者24 h、夜间平均心率以及24 h最小心率均升高;夜/昼心率比值上升[(0.91±0.09)比(0.81±0.08),P<0.001],呈"非勺型心率"状态;24 h最大心率和24 h心率极差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比值增高(每增加0.1,HR=1.557,95%CI 1.073~2.258,P=0.020)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高比值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高于低比值组(Log-rank检验χ2=7.232,P=0.007)。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CKD 5期患者夜/昼心率比值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线性效应关系(P=0.141),当夜/昼心率比值>0.91时,CKD 5期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表明,在随访时间长达70.0个月时,夜/昼心率比值预测全因死亡的准确度为70.90%。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的昼夜节律呈"非勺型"状态,高夜/昼心率比值是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心率 昼夜节律 全因死亡率 非勺型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按护理管理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效果 分析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一2020年2月徐家汇社区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社区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管理 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