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孔型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CL)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短期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12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植入V4c ICL晶状的低度近视患者490例(707眼),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计算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以及稳定性。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6±0.079)LogMAR,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26±0.21,最佳矫正视力(-0.079±0.080)LogMAR,安全指数为1.13±0.18。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的占比94.9%,可预测性为99.1%;等效球镜度在术后1个月为(-0.063±0.135)D,术后6个月为(-0.071±0.126)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78±258)个/mm2,术后6个月为(2 953±206)个/mm2,损失率为(1.05±0.39)%。术后1个月拱高为(498±143)μm,术后6个月为(474±177)μm。ICL更换比例为1.4%。术后未出现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中央孔型,V4c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具备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且预测性高,患者视力稳定。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中央孔型 中低度近视
  • 简介:摘要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代,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Toric IOL)具有矫正散光度数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好、对眼表损伤轻和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然而,Toric IOL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对矫正散光的重视程度、角膜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全角膜散光概念的普及、手术操作细节的把控以及术后残余散光的管理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规范Toric IOL的临床应用,助力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整体水平。

  • 标签: 散光 晶体,人工 白内障摘除术 视敏度 生物测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央孔型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pIO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中央孔型pIOL植入术,且完成术后5年随访的患者资料共50例(95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9.27±7.81)岁。随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及并发症至术后5年,计算术后1个月和5年的安全性指数(术后矫正视力/术前矫正视力)和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度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5年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16±3.04)、(-0.19±0.55)、(-1.14±0.84)D。术后1个月及5年的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24±0.27和1.13±0.27,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4±0.25和0.87±0.26。术后1个月时,76只眼(80.00%)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期矫正度数±0.50 D及以内,92只眼(96.84%)在±1.00 D及以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07,P=0.175)。术后5年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3.87%(t=27.411,P<0.001),拱高平均下降106.32 μm(t=6.596,P<0.001)。结论植入中央孔型pIOL用于矫正中高度近视眼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中央孔的存在可维持眼压的长期稳定,对避免前囊膜下混浊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眼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度数设定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针对使用单焦点还是焦点IOL、术后双眼目标屈光状态设计以及IOL尺寸、材质选择等临床焦点进行讨论,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人工
  •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屈光力计算要点,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视程人工晶状在轻中度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连续视程人工晶状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患者15例(18眼),于术后3个月观察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离焦曲线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远、中、近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离焦曲线的波峰较宽,在1.5 D的波峰视程内视力大于0.6。其中原发性开角型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波峰略低。结论:连续视程人工晶状可为轻中度青光眼患者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

  • 标签: 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 青光眼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植入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92眼)白内障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植入术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散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等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散光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比观察组患者少(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患者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白内障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了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白内障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结合人工晶状植入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视力评估、角膜曲率测量和屈光度检测等指标,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在治疗白内障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效果 视力
  • 作者: 宋旭东 郝燕生 鲍永珍 李朝辉 张红 俞阿勇 赵梅生 黄钰森 方军 刘洋 孙岩秀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北京 100853,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温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9家医院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组并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爱尔康公司的Toric IOL。记录术前、术后1 d、6个月、1年、5年的视力、IOL旋转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主观评价等情况。主要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45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72.07±10.67)岁;术后随访(5.39±0.47)年。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远视力(0.20±0.26、0.16±0.13,t=0.17,P=0.752)、最佳矫正远视力[0.00(0.00,0.20)、0.05±0.10,U=188.00,P=0.880]、裸眼近视力[0.50(0.20,0.60)、0.42±0.20,U=158.00,P=0.559]、最佳矫正近视力(0.13±0.16、0.17±0.23,t=0.14,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对基线均有提高(均P<0.05)。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验光柱镜度数[(-0.67±0.85)、(-0.73±1.08)D;t=-1.50,P=0.149;t=-1.68,P=0.118]、主觉验光柱镜度数[-0.50(-1.00,0.00)、(0.69±0.87)D;U =36.50,P<0.001;t=6.91,P<0.001]相对于术前角膜散光[试验组(1.27±0.49)D,对照组(1.34±0.82)D]均有显著降低。术后5年,眼压、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视远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评价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转稳定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的IOL旋转度数分别为3.0°(1.0°,6.0°)、4.0°(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5.50,P=0.574)。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4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试验组未见IOL闪辉,对照组则有5例(5/19)。结论国产Toric IOL植入术后5年矫正白内障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远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效果稳定。

  • 标签: 晶体,人工 散光 视敏度 旋转 有效性研究(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运用前房放液联合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患者316例中,以术后早期出现眼胀痛、眼压增高15例为研究对象,行前房放液联合药物治疗,观查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3h、12h、24h、48h,眼压均下降到21mmHg以下,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应用前房放液联合药物治疗优势显著,能快速降低眼压,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早期高眼压 前房放液
  • 作者: 张秀兰 宋云河 范肃洁 唐莉 卢岚 谢琳 唐广贤 原慧萍 周民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 0560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 61004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重庆 401120,石家庄第一眼科医院眼科,石家庄 0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哈尔滨 15008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80
  • 简介:摘要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被证实是安全和有效的,目前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PEI+GSL+GT手术治疗方案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内部分青光眼专家根据PEI+GSL+GT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完整的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提出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疗法 推荐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前一组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的治疗方式,后一组均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视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与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 要:渐近焦点镜片的设计初衷是为老视患者提供自然、方便和舒适的矫正方式,由于渐近焦点镜片的设计,即阅读用正镜附加的功能,它还可适用于某些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患者。通过本文更进一步让大家了解了解渐进焦点镜片在此方面的特殊应用更具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渐进多焦点 装配 问题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眼科手术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折叠玻璃球囊手术就是其中之一,人工折叠玻璃球囊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视力、改善视功能,但是很多人对人工折叠玻璃球囊手术的护理配合还不是很了解。玻璃折叠是指在眼球内的玻璃体液化后,由于各种原因使其不能正常排出而堆积于视网膜、脉络膜和晶状之间的一种病理现象。玻璃球囊是将玻璃由前向后折叠,并通过囊袋向后进入巩膜,可使部分玻璃残留于脉络膜和晶状之间。人工折叠玻璃手术是一种成熟的微创手术,对视力影响较小,治疗效果好。

  • 标签: 人工折叠 玻璃体球囊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客车的快速发展,前独立悬架系统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旨在基于分析方法,设计一种适用于客车前独立悬架的新型系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评估不同参数对悬架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新设计的前独立悬架系统具有较高的悬挂刚度和减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客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该研究为客车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多体分析 客车前独立悬架设计 动力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控轴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引入自适应控制、预测建模、路径规划和智能诊断等技术方法,传统的控制方法可以被有效地优化。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协同控制和物联网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结论表明,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数控多轴控制系统 优化与创新
  • 作者: 王小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机构:142730198606022913
  • 简介:摘要:对于机电一化技术来说,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机电一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支持,是实现我国技术综合发展的有力途径。

  • 标签: 机电一体化系统 人工智能 应用
  • 简介:摘要:对于机电一化技术来说,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机电一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支持,是实现我国技术综合发展的有力途径。

  • 标签: 机电一体化系统 人工智能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