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柴胡香附系李培教授 自拟之 经验方 ,是 乃 由 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金铃子散三 相合 加减而成 , 功效 疏肝 理气 、 健脾和胃 、 清热除湿 , 全配伍特点在于木 土同 调、气血 并 治、寒温 合 用、攻补 兼施 。临证时,李 老采用 病证结合的思路,常用此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 脾胃系疾病,疗效显著。

  • 标签: 李培 柴胡香附方 治验
  • 简介:摘要扁平疣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而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面部、手背等部位。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疗效不佳,现我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结合中药香附洗剂外洗,疗效显著。

  • 标签: 扁平疣 香附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柴胡在不寐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4-2023.4收治的68例不寐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例,柴胡桂枝汤)与对照组(n=34例,常规西药治疗),比较睡眠质量、治疗效果。结果:催眠药物、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功率、入睡时间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寐病患者施行柴胡桂枝汤,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应用。

  • 标签: 不寐病 柴胡桂枝汤 经方 柴胡类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配方颗粒中香附和醋香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两种配方颗粒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结果薄层色谱上均检出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香附和醋香附的鉴别方法。

  • 标签: 香附 醋香附 薄层色谱法(TLC)
  • 简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制方药少而精,其方剂在历代中医研究探索的著作中常被论述,临床应用颇为广泛,远超原著的主治范围,其中柴胡类经应用灵活,随证加减可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文章简要的论述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四逆散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

  • 标签: 经方 小柴胡汤 柴胡类方 皮肤病
  • 简介:摘要逍遥散、柴胡舒肝散为临床常用疏肝解郁之柴胡,适用于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引起的各类疾病。临证使用柴胡疏肝散证以肝郁气滞为重,逍遥散证以脾虚血虚为要。

  • 标签: 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 胃脘痛 临证使用
  • 简介:摘要:柴胡类经主要指的是少阳证及其变证,临床运用广泛,其主要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为代表,以上五都可以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均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然而临床运用中各有侧重。本文将对柴胡的证治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少阳病 柴胡汤类方 伤寒论 病机 证治规律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小柴胡汤药物组成的分析,归纳少阳和解剂的配伍法,即以清热药为主,配伍和胃化痰药、补气药、调和营卫药。

  • 标签: 小柴胡汤 配伍 方法
  • 简介:{摘要}:《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著作。本文以小柴胡汤为例,浅谈经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应用
  • 简介: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合"柴胡法"与"桂枝法"于一柴胡桂枝汤作为示范告诉我们,经是以组成而固定的,病症是以体质而变化的,固定的经辨治变化的病症是不能取得最佳疗效的,故优化与完善经的最佳策略是利用经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地合用,即经合用。

  • 标签: 柴胡桂枝汤 柴胡法 桂枝法 经方 经方合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40)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5.00%,对照组为27.50%,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柴胡疏肝散可有效提高胃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痛 柴胡疏肝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柴胡汤辨证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伤寒论经典方剂小柴胡汤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中成药乳癖消片。结果经对比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结论经柴胡汤经辨证加减后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著,中医古典方药在现代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关键在于灵活辨证应用。

  • 标签: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乳腺增生症
  • 简介:摘要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莎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水边的潮湿处。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香附根茎呈纺锥形,表面中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明显而隆起的环节,质坚硬,经蒸煮断面角质样,棕黄色或棕红色;生晒者断面粉性,类白色,内皮层环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锥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实,棕褐色,香气浓者为佳;归肝、脾、三焦经;香附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功能;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本文探讨香附的炮制及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合理的依据。

  • 标签: 香附 炮制 临床 应用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柴胡类方药在治疗发热病症中效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录的80发热性疾病患者,将他们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解热镇痛、抗感染等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柴胡方剂治疗。本研究的观察指标涵盖了治疗的总有效性、退热时间、CD4+细胞比例的变动、IFN-γ水平的改变及不良事件的记录。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5%,这个结果比对照组的75%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退热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于CD4+细胞比例和IFN-γ水平的改变,在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方剂在发热性疾病治疗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不仅能提升总体治愈率,还能减少退热所需的时长,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柴胡类方 发热性疾病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解表退热药,也是传统中医药最经典的药材之一,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功效。临床上用于寒热往来,胸肋胀满,疟疾,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等症。目的鉴别柴胡与滇柴胡,达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柴胡。方法通过药物性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分析药物。结果临床合理使用药材药用部位。

  • 标签: 柴胡滇 柴胡性状药理 临床应用